寧夏銀川加強31處湖泊濕地保護力度
為加強湖泊濕地資源保護、發揮濕地生態功能,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相關部門于近日發布了《關于加強鳴翠湖等31處湖泊濕地保護的決定》。 該決定提出對鳴翠湖等31處湖泊濕地實施永久性保護,根據湖泊濕地面積大小,在湖泊濕地湖岸線外劃定保護區域;在保護區域內,除規劃審批的水利、防洪、道路、橋梁、景觀、園林綠化、運動休閑等設施外,禁止建設其他項目;在湖泊濕地保護區域外周邊進行規劃建設時,要遵循由內向外漸次增高的原則,突出層次性、親水性和田園風光,保證視野開闊通透,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有關部門應加強湖泊濕地規劃和管理工作,依法履行職責、設立保護標志、公布舉報電話、加強保護管理、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湖泊濕地及周邊區域保護工作。 近年來,銀川市濕地周圍地帶受到一些房地產開發商的青睞,濕地的生物多樣性和水環境受到威脅。銀川市規劃局執法部門對銀川繞城高速范圍內23個湖泊和一個景觀水道周邊環境進行調查發現,有10個湖泊和景觀......閱讀全文
寧夏銀川加強31處湖泊濕地保護力度
為加強湖泊濕地資源保護、發揮濕地生態功能,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相關部門于近日發布了《關于加強鳴翠湖等31處湖泊濕地保護的決定》。 該決定提出對鳴翠湖等31處湖泊濕地實施永久性保護,根據湖泊濕地面積大小,在湖泊濕地湖岸線外劃定保護區域;在保護區域內,除規劃審批的水利、防洪、道路
銀川市立法保護唐徠渠及湖泊濕地
寧夏回族自治區省會銀川市,歷史上有“七十二連湖”之美譽。自秦、漢以來,興修了秦渠、漢渠、唐徠渠等水利工程,富庶的引黃灌溉區,孕育了“塞上湖城小江南”的自然環境。因此,保護轄區內引黃灌渠和湖泊濕地生態環境,既是銀川200多萬群眾的熱烈期盼,也是“塞上古城”一份沉甸甸的考卷。 近日,銀川市十四屆人
兩百多個湖泊干涸-濕地草原若爾蓋正加速沙化
中國最美的濕地草原——若爾蓋草原正加速沙化,沼澤已經難覓蹤跡,沙化面積以每年百分之十一點六五的速度遞增,三百多個湖泊干涸了兩百多個,濕地面積萎縮超過百分之六十。?若爾蓋大草原被中外專家稱為“中國西部高原之腎”,是中國六大草原之一,中國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澤地,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地。上世紀七十年代,若爾
丁仲禮調研鄱陽湖湖泊濕地觀測研究站
11月2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一行到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鄱陽湖湖泊濕地觀測研究站調研。 調研期間,丁仲禮首先考察了研究站正在建設的大型洲灘濕地控制實驗場,詳細了解了試驗場建設目的、試驗布局方案和預期成果應用價值,隨后考察了站內依托國家973計劃項目正在開展的鄱陽湖不同濕地植被水文
甘肅黑河濕地獲專項資金-將用于湖泊污染源治理等
財政部、環境保護部根據競爭立項結果,近日撥付甘肅省張掖黑河濕地湖泊治理與保護專項資金3500萬元,主要用于黑河濕地湖泊污染源治理、生態修復與保護等項目,保障黑河流域水生態安全。 去年12月,張掖黑河濕地湖泊從40個湖泊中勝出,爭取到了張掖黑河濕地湖泊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專項資金。 據了解,自20
大通湖湖泊濕地生態系統研究新添國家級平臺
10月26日,湖南洞庭湖湖泊濕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下稱“洞庭湖站”)大通湖分站在湖南益陽市大通湖區揭牌成立。該分站依托大通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和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大通湖分局建立。 始建于2007年的洞庭湖站,隸屬于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是中
大通湖湖泊濕地生態系統研究新添國家級平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75.shtm 10月26日,湖南洞庭湖湖泊濕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下稱“洞庭湖站”)大通湖分站在湖南益陽市大通湖區揭牌成立。該分站依托大通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和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
西南晚第四紀湖泊─濕地沉積的釋光年代學研究獲進展
我國西南地區的湖泊沉積是研究印度季風動態及重建古水文氣候的重要地質載體。年代學框架是開展上述研究的必要依據和時間標尺。以往研究工作主要依據14C定年方法,建立的年代序列相對較短,冰期—間冰期尺度上的西南湖泊沉積與區域水文氣候變化的地質記錄缺少絕對測年研究。 鑒于此,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博
三江濕地世界典型潮汐濕地公園
三江濕地公園位于浙江省靈江、永安溪、始豐溪三條江的匯合處,不僅是臺州市首個國家濕地公園,也是世界上典型的潮汐濕地公園。 漲潮時,潮水順著靈江從下游慢慢地向上游涌去,當潮水漲至三江村時,則一分為二,一支潮水與永安溪交匯一起,一直涌到楊杜才歇下來;一支潮水與始豐溪
《濕地北京》:沒有濕地就沒有北京城
有幸讀到崔麗娟女士所著的《濕地北京》一書,收獲頗豐。書中《序》描述了關于濕地與北京的關系。“北京城是在古永定河渡口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與其說是水造就了北京城,不如說北京起源于濕地。”這句話精辟地寫出了北京建城與濕地的密切關系。 更精彩的是書中多次用欄目的方式普及了濕地知識,比如,億萬年前北京濕
四川:外來物種入侵加劇-濕地生物多樣性下降
省林業廳于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開展了“第二次全省濕地資源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全省現有濕地總面積174.78萬公頃。與2000年第一次調查結果相比,有可比性的25個面積大于100公頃的湖泊濕地斑塊,其濕地面積共減少了617.79公頃,湖泊濕地面積年萎縮速率為0.55%。 四川地處青藏
世界濕地日:我國新增國際重要濕地18處
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我國再新增北京延慶野鴨湖、黑龍江大興安嶺九曲十八灣、江蘇淮安白馬湖等18處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82處;面積764.7萬公頃,居世界第4位。 今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為:濕地修復。2日,我國在浙江杭州西溪舉辦主場宣傳活動,并發布了2022年度
山東黃河島濕地公園獲批國家濕地公園
日前,山東省無棣黃河島濕地公園獲批國家級濕地公園試點。擬建的黃河島國家濕地公園位于無棣縣東北部的黃河島上,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是濱州市首家國家級濕地公園試點,規劃面積695.8公頃。 黃河島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將在山東北部地區形成完善的濕地生態景觀,極大地提升魯北地區濕地品牌
湖泊水體污染治理
湖泊水體污染治理 我國工業的高速發展過程中,由于大量未經治理或未達標治理的工農業與生活污水進入河道湖泊,遠遠超過了它的納污能力,使得河流湖泊受到嚴重的污染,氮、磷的超標排放造成了河流湖泊的富營養化,使得水質惡化變黑,動植物大量死亡。 對于湖水處理,常見的湖水處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引水換水、循環過濾
世界濕地日|濕地應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恢復為輔
今天是世界濕地日,主題是“濕地恢復”。這一主題強調了優先恢復濕地的迫切需要,并呼吁采取措施恢復和復原退化的濕地。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然而,由于人類活動的過分干擾,一些濕地的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濕地功能明顯退化。據相關資料顯示,自1970年以來,已有超過35%的濕地退化或
武漢出臺城區湖泊保護規劃-39個湖泊劃入保護圈
湖北省武漢市政府常務會議近日審議通過《武漢市中心城區湖泊“三線一路”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心城區的37個湖泊以及東西湖區金湖、銀湖將劃入保護圈。 根據《規劃》,這39個湖泊將被打造成為功能定位各有特色的公共濱水空間:16個建成區湖泊定位為景觀游園,以環境優化
湖泊水熱通量不同時間尺度的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內陸水體約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4%,盡管面積比例不大,其能量收支過程卻對區域及全球氣候產生重要的影響。湖泊水體不同于陸地下墊面,其具有反照率低、熱容量大和粗糙度小的特征,使得潛熱通量增大而感熱通量減小,因此改變局地的能量收支和水量循環過程,進而影響區域氣候變化。受水位變化的影響,大型季節性湖泊下墊
中科院南京地湖所揭示湖泊水熱通量變化規律及調控機制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劉元波團隊,基于鄱陽湖高塔通量觀測數據,深入揭示了大型季節性湖泊水熱通量受水位波動影響的變化規律及其調控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農業和林業氣象學》和《地球物理研究—大氣》上。 內陸水體約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4%,盡管面積比例不大,其能量收支過程卻對區域及全球
發揮濕地功能凈化水質水專項助力水生態環境重大改善
近日,第十屆國際濕地大會在江蘇省常熟市成功召開。大會特設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報告專場,系統展示了水專項支持我國濕地保護,助力河湖水生態修復的工作與成效。水專項淮河項目河流水生態修復課題負責人、南京大學安樹青教授獲頒國際生態學協會授予的“杰出濕地科學家”獎,成為亞洲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山東新增10處國家濕地公園-白云湖濕地等上榜
記者從林業部門獲悉,全國新增85處國家濕地公園,其中我省10處。 我省新增10處國家濕地公園分別為:濟南白云湖濕地公園、黃河島濕地公園、東明黃河濕地公園、濰坊白浪河濕地公園,沐河濕地公園、莒南雞龍河濕地公園、東阿洛神湖濕地公園、曲阜孔子湖濕地公園、王屋湖濕地公園和萊州灣金倉濕
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生態建設領域
近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常委孫淦在代表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發言時呼吁,盡快制定出臺濕地、湖泊保護和管理的法律法規。 孫淦介紹,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各民主黨派中央和政協委員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共提出提案1610件。其中,加大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方面的
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取得巨大成效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資源環境領域系列研究報告。報告表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湖泊、濕地、山地、西北干旱區、東部超大城市群的生態環境建設取得巨大成效。 中國科學院組織相關院屬單位,在長期系統性工作基礎上,由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編制形成了《中國湖泊生態環境研究報告》,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編制形成了
江河湖海存在哪些問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水環境保護工作。自“九五”開始,就集中力量對“三河三湖”等重點流域進行綜合整治,大力推進污染減排,水環境保護取得積極成效。但是,我國水污染狀況未得到根本性遏制,區域性、復合型、壓縮型水污染日益凸顯,防治形勢十分嚴峻。本期應知版推出“水質篇”,介紹我國水污染現狀、水污染防治舉
王學雷:長江中游河湖濕地系統演變與生態修復
摘 要 長江流域擁有我國最為豐富和獨特的生態系統及眾多的野生動植物物種;而承東啟西的長江中游是全流域湖泊最集中、支流最多的地區。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雙重影響,域內江、河、湖等濕地水文過程及江湖格局發生變化,濕地生態脆弱性加劇,生態系統穩定性受到破壞,濕地生態有退化的趨向,進而影響其生物群落、
科學家構建新的氮素遙感監測模型
氮元素是引發濕地污染和湖泊富營養化的關鍵元素之一,也是濕地植物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營養元素。濕地植物氮素含量是湖泊/濕地氮循環和水體富營養化生態模型的重要參數。日前,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羅菊花等人以蘆葦為濕地代表植物,利用植被分層的方法,基于高光譜遙感技術,研究了蘆葦的氮素垂直分布規律
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領域系列研究報告顯示
12月27日,中國科學院發布資源環境系列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2年以來,中國在湖泊生態環境、濕地環境、山地與山區發展、西北干旱區水資源與生態環境、東部超大城市群生態環境方面建設成效顯著。 該系列報告共包含《中國湖泊生態環境研究報告》《中國濕地研究報告》《中國山地研究與山區發展報告》《中國西北
第十四屆世界生命湖泊大會在南昌舉行
由全球自然基金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第十四屆世界生命湖泊大會今天在南昌隆重開幕,來自世界生命湖泊網湖泊機構、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國際組織和約30個國家的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城鎮化與湖泊保護”這一主題開展為期5天的經驗交流和實地考察。 世界生命湖
關于同意建設國家環境保護呼倫湖生態觀測研究站的函
名 稱 關于同意建設國家環境保護呼倫湖濕地生態環境科學觀測研究站的函 索 引 號000014672/2021-00836 分 類其他環境科技信息 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 生成日期2021-12-02 文 號環科財函〔2021〕122號 主 題 詞 關于同意建設國家環境保護呼倫湖
湖泊水體污染治理方法
我國工業的高速發展過程中,由于大量未經治理或未達標治理的工農業與生活污水進入河道湖泊,遠遠超過了它的納污能力,使得河流湖泊受到嚴重的污染,氮、磷的超標排放造成了河流湖泊的富營養化,使得水質惡化變黑,動植物大量死亡。 對于湖水處理,常見的湖水處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引水換水、循環過濾)、化學方法(投加殺
研究人員揭三江源濕地退化機理-生態修復精準化
新華社西寧11月6日電(記者王大千)冬日的鄂陵湖濕地,陽光在已經枯黃的草甸鍍上了一層金光。大小湖泊之間,鳥兒倏忽飛過,藏野驢踏過結冰的灘涂低頭覓食。 這是記者近日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的瑪多縣黃河源頭鄂陵湖濕地看到的美景。得益于青海大學和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共同完成的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三江源濕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