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讀到崔麗娟女士所著的《濕地北京》一書,收獲頗豐。書中《序》描述了關于濕地與北京的關系。“北京城是在古永定河渡口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與其說是水造就了北京城,不如說北京起源于濕地。”這句話精辟地寫出了北京建城與濕地的密切關系。 更精彩的是書中多次用欄目的方式普及了濕地知識,比如,億萬年前北京濕地分布范圍推演,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手段重現了北京歷史上濕地可能的分布情況。圖書還詳細講解了濕地的功能和作用,不僅能夠為許多鳥類提供休息的地方,也能為我們提供娛樂場所。 二百多年以前,北京曾經遍布湖泊、坑塘和沼澤,在清朝年間,北京南部仍保存著大面積濕地。據《帝京景物略》記載,“水所聚曰淀,高粱橋西北十里,平地出泉焉”;《日下舊聞考》中記載,北京西北郊濕地統稱“海淀”,巴溝是海淀區的泉水匯集之地,其中最大的水面是“甕山泊”(即頤和園昆明湖前身)。《光緒順天府志》記載,京師和府屬州縣共有河溝有140條,湖潭有28個,有名的泉有26個。有必要......閱讀全文
去年11月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濕地保護管理規定》今天于國家林業局政府網公布。該《規定》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為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履行國際濕地公約,根據我國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有關規定,國家林業局制定了上述《規定》。該《規定》所稱濕地,是指常年或者季節性積水地帶、水域和低潮時水深不
河北省濕地類型豐富,但保護現狀不容樂觀。《河北省濕地保護條例》 的施行,將有助于解決濕地保護中存在的問題,使濕地保護走上規范化、法治化軌道。圖為位于河北冀中平原上的一處濕地。 資料圖片 中國環境報記者周迎久 通訊員張銘賢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日前高票通過《河北省濕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濕地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樣,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寶庫。濕地生態系統具有提供水源、補充地下水、調節流量、控制洪水、保護堤岸、清除和轉化毒物、保持小氣候等多種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 我省濕地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11.3%,占全國濕地總面積的22.67%。由于濕地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加之
為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維護和發揮濕地生態功能,改善生態環境,山東省濟南市人大常委會日前審議通過《濟南市濕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于2月2日起正式開始實施。 《條例》對濕地保護的原則、資金來源、管理責任、法律責任及濕地利用形式等都做出了明確規定,要求各級政府將濕地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
湖南省林業廳日前印發《湖南省濕地公園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對省級濕地公園申報條件做出詳細規定,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依法依規設立市、縣級濕地公園。 《辦法》出臺的背景是什么?出臺后對濕地保護能起到什么作用?記者就此采訪了湖南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 1 規范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問題
長江流域濕地生態不堪重負 2016年長江濕地保護網絡年會暨長江濕地保護培訓近日在云南大理舉行。與會專家代表呼吁,目前長江流域濕地生態屏障初步形成,但是長期以來對河流、湖泊、灘涂等濕地的圍墾占用,河湖阻隔,過度利用,致使生物多樣性下降、功能退化等問題依然嚴重;維系流域水安全和生態功能的能力削弱,
從1978年到2008年,我國濕地面積減少約10萬平方公里! “中國的濕地削減速度令人觸目驚心。”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宮鵬所在的研究團隊歷經4年時間,利用遙感監測數據,采用統一的分類標準和制圖方法,首次完成了我國全國范圍多時間序列的濕地遙感制圖。 最近,
1月18日,2019年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在海南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舉行。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孕育和豐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樣性,被人們喻為“地球之腎”。那么,濕地具有怎樣的生態功能?全球及我國的濕地保護現狀如何?如何“量”“質”雙提升,建立濕地保護的長效機制? 1
長江經濟帶覆蓋我國11省市,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江經濟帶也是我國河流、湖泊、沼澤等濕地資源密集分布區,濕地面積1154萬公頃,超過全國濕地總面積的1/5。 濕地是長江經濟帶的生態命脈,維系著流域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基。目前,由于人口密度
云南省林業廳消息,目前已出臺《云南濕地生態監測規劃(2015—2025 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未來10年,將擬投資13806.84 萬元,建設32個濕地生態建設站(點)覆蓋六大濕地生態區輻射16個州市,掌握全省濕地資源消長變化、生態特征及其生態演變過程,為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提供決
2月2日是第15個世界濕地日,而全國人大常委、致公黨中央副主席,著名農業專家和生態專家楊邦杰最近給國務院提交了一個報告:中國濕地全面告急! 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是:濕地擁有巨大的生態價值。它不僅可以補充地下水或作為直接利用的水源,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還能滯留沉積物、有毒物、營養物
鐵嶺蓮花湖濕地公園 說起家鄉,遼寧鐵嶺的邱迪由衷地贊嘆:“蓮花湖,鐵嶺因你而美麗!”邱迪的感慨來自一次親眼目睹:一見到蓮花湖濕地公園,外地游客頓時停止了因趙本山一句小品臺詞而對鐵嶺這個“大城市”的調侃,羨慕和欽佩的表情油然而生。 鐵嶺新城擁有遼河、凡河、柴河三條天然河流
目前我國擁有濕地8.04億畝,其中自然濕地約7億畝,濕地保護率46.98%,初步形成了以濕地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濕地保護體系。但濕地利用強度遠高于其他生態系統,受威脅程度和保護壓力較大。 國家林業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近日印發文件,要求貫徹落實《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我國濕地保護現狀如何,
崔麗娟 隨著濕地的重要性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濕地保護工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在執行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 人類文明的誕生、演化和傳承都離不開濕地,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擇水而居、依水而興”的歷史。 尼羅河濕地造就了古埃及文明,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濕地孕育了古巴比倫文
山東省將在重要排污口下游、支流入干流處、河流入湖口及其他適宜地點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達標中水經濕地進一步凈化后再進入干線,實施規模化湖濱帶、河灘地生態修復,確保匯入河流、湖泊的水體,都經過濕地工程深度凈化,從而有效推進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單純通過加嚴污染源排放標準,倒逼污染源深度挖潛等
隨著天氣變暖,大批北遷的候鳥飛臨河北省秦皇島市的沿海濕地覓食。內蒙古大興安嶺的林間濕地 防控“霧霾”,一方面要減少污染源,削減大氣污染物,另一方面應強化對水源、森林、濕地的保護,發揮大自然的“自凈”作用,尤其是長期被忽視、正在日益退化的濕地,更應得到重視。 北京的濕地只剩下“零頭
2月2日將迎來第20個世界濕地日,其主題是“濕地關乎我們的未來:可持續的生計”,這不僅在強調濕地對人類未來的重要作用,更是強調濕地對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意義。 濕地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因庫,同時發揮著調蓄洪水、保護海岸線和儲存碳等多種功能。濕地還是人類重要的生計來源,全球約有10億
20年濕地面積減11.46% "搖錢樹"還是"調節器"? 從今年10月底開始,大批天鵝等候鳥陸續來到江西九江東湖棲息越冬。水生植物豐富和居民環保意識提高,給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安全的生存環境。 近十多年來,我國極端天氣不斷增多。東西南北中,旱澇災害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里坤濕地 今后,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里坤濕地范圍內,在濕地禁獵區(期)、禁采區(期)從事捕獵、采挖等活動,情節嚴重者將被處以3000元至3萬元的罰款。這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近日審議批準的《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濕地保護條例》
濕地是“城市之腎”,對生態環境起著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凈化環境等重要作用。依水而居,擇綠為鄰,越來越成為身居繁華都市中的人們的愿景。 然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蠶食了大量城市濕地,工業及生活污水也使得城市濕地的生態功能不斷退化。伴隨濕地的消失和退化,我們的城市屢屢面臨內澇、水源污染、熱島效應等
“這是一個敏感地區,你知道有多敏感嗎?!”剛見到記者,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東北地理所)研究員宋長春就拋出了這個問題,毫不掩飾心痛的情緒。 宋長春口中的“敏感地區”,就是地處北半球中高緯度、跨越中國和俄羅斯的黑龍江流域。一年之內,他們考察的觀測點沿線的多年凍土融化了30厘
來到東北松嫩平原西部沼澤濕地,碧波浩渺,水肥草美,風光旖旎。然而,曾經的她并不是這樣的。 松嫩平原西部濕地,曾因氣候變化、人為干擾等原因退化嚴重。近年來,在科研人員的不懈探索和實踐下,這里的生態環境不僅得以修復,而且以葦—蟹為核心的濕地寬幅全鏈生態產業模式生態產業模式成型,讓松嫩平原上的這顆
省林業廳于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開展了“第二次全省濕地資源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全省現有濕地總面積174.78萬公頃。與2000年第一次調查結果相比,有可比性的25個面積大于100公頃的湖泊濕地斑塊,其濕地面積共減少了617.79公頃,湖泊濕地面積年萎縮速率為0.55%。 四川地處青藏
科技部日前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4年度報告》,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遙感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對大型國際重要濕地的狀況及變化進行監測—— 在第44個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再一次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4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與以往不同,《報告》首次將濕地這一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和“天然物種庫”,但是中國濕地面積減少和功能減退的趨勢尚未得到遏制。專家認為,濕地保護是“一盤大棋”,需要采取多種措施嚴防濕地“瘦身”。 濕地在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方面的作用并非其他土地類型可以替代,但是今年初公布的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卻顯示出濕地保護的嚴峻局勢:全
13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由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介紹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的情況。張永利介紹,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也要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記者:這次濕地調查摸清了我國的家底。我們看到,這十年之間濕地的主要威脅因素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日前披露,“十二五”期間,北京將完善和升級現有的6個濕地自然保護區,積極推進10個濕地自然保護小區建設。此舉被外界譽為首都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濕地恢復行動。 作為一座缺水之城,濕地對北京意味著什么?恢復濕地,北京有哪些困難,又有哪些良策? 濕地之重:3%面積,養育全市五
《青海省濕地保護條例》已于9月1日起施行。此條例是青海省在全國尚無濕地保護法律、行政法規的情況下,經反復調研論證,創造性出臺的地方性法規。條例的頒布實施,對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青海濕地保護管理,推進生態文明、大美青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青海省已建濕地類自然保護區7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濕地,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它與森林、海洋一起并列為全球的三大生態系統,具有巨大的資源潛力和環境、社會、經濟等功能。然而,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類活動的加劇,濕地不同程度的遭受破壞。保護濕地、可持續利用濕地,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日前,由國家林業局起草
海珠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包括萬畝果園和海珠湖,被稱為廣州的“南肺”和“南腎” 截至12月16日,為期7天的廣東海珠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公示結束,海珠濕地成為國家級濕地公園建設試點單位。據了解,占地90公頃的海珠濕地二期最快將于春節后動工,面積將超過目前已經開放的海珠濕地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