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江蘇省電力公司獲悉,截至目前,江蘇省已實現對全省所有電廠主力燃煤機組脫硫、脫硝、除塵等環保設備運行情況和排放物指標的24小時監控。 南京市華能金陵電廠兩臺百萬千瓦的燃煤機組完成脫硫、脫硝及除塵改造后,剛剛接入全省發電機組污染減排監控系統。“我們電廠的煙氣排放被納入24小時煙氣監控系統,如果發現煙氣排放異常,可以及時對系統設備進行調整,避免超標排放。”華能金陵電廠環保專職工程師說。 為及時掌握企業環保設備的運行狀況,江蘇省電力公司所屬的科研單位發揮技術優勢,研發并建設投運了國內第一套燃煤機組減排全過程實時在線監測系統,目前已實現對江蘇全省276家電廠689臺燃煤機組的實時監控。 據介紹,這套監測系統利用電力調度網絡遠程傳輸每臺燃煤機組的相關數據,系統數據與環保、物價、能監等部門共享,為有關部門監管污染物排放、實施節能環保調度、落實燃煤機組電價補貼等政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閱讀全文
摘要: 在對中國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發展歷程進行回顧與總結的基礎上,分析不同階段排放標準或要求對中國燃煤電廠大氣污染控制技術發展的推動作用及其產生的環境效果,特別是超低排放。目前中國火電行業大氣污染物控制處于超低排放階段,燃煤電廠大氣污染防治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煙塵、SO2、 NOx
剛剛過去的“十二五”,無疑是中國大氣環境保護尤其是電力行業節能減排工作極不平凡的5年。特別是2014年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和推進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目前,全國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機組容量約1億千瓦,正在改造的超低排放機組容量超
中國電力工業始于1882年,到1949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僅184.86萬kW,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為5712萬kW。改革開放40年,中國電力得到了快速發展,總裝機容量從1978年的5712萬kW發展到2017年的17.77億kW,其中火電裝機容量從3984萬kW發展到11.0
“只有不清潔的技術,沒有不清潔的能源。”浙江大學教授高翔和項目團隊用實際行動對這句話進行了生動詮釋。他們圍繞“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課題,歷經多年研究,終于摸索出一整套領先世界的清潔燃燒技術并成功付諸實踐,把煤炭這種一直以來被視為嚴重空氣污染之源的“黑色”能源改造成環境友好型的“綠
8月15,京津冀首臺“國家煤電機組環保改造示范項目”———神華國華三河電廠1號35萬千瓦機組“近零排放”環保改造通過驗收。中國工程院院士秦裕琨評價說,該項目從技術上看安全可行,經濟投入也可以接受,改造后的污染物排放達到燃氣機組排放標準,很有推廣價值。 “煤炭完全可以轉化為清潔能源。”這是中國工
國華孟津電廠2號機組實現超低排放,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別為3.77 mg/Nm3、12mg/Nm3和40mg/Nm3,大大優于燃氣發電機組排放標準 3月27日上午9點48分,國華孟津電廠2號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實現一次并網成功,并于4月8日24時順利通過168小時運行,成為河南
圖片來源于網絡 1、脫硫設備市場發展概況 (1)脫硫設備行業簡介 我國燃料構成以燃煤炭為主,煤炭燃燒約占總能源消耗的 80%,因此煤燃燒成為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特別是其中的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給生態環境和人類經濟造成了極大的危害。脫硫設備一般是指在電力、冶金和其他行業生產中,
華能天津IGCC電站在電力行業首次采用MDEA脫硫和LO-CAT硫回收工藝,硫回收制成商品硫磺。硫脫除率99%以上。 為推進區域大氣治理,2014年5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環境保護部共同印發《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在試驗示范基礎上推廣燃煤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 浙江省、山西
霧霾鎖城下,部分電力企業開始在燃煤電廠探索“近零排放”,某些新建電廠已按“近零排放”進行建設,為數不少的現役燃煤機組已列入“近零排放”改造計劃。與此同時,科研管理部門抓緊攻關、環保產業界緊緊跟進、媒體持續跟蹤、專家學者紛紛解讀、宏觀經濟調控部門也正在研究是否把“近零排放”納入到宏觀決策
超低排放自提出以來就受到廣泛關注。我國為何要實施超低排放?超低排放技術、經濟是否可行?具有怎樣的環境效益?業界圍繞這些問題展開了一系列討論。筆者認為,中國實施煤電超低排放勢在必行,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都將具有積極影響。 為什么要實施超低排放? 實施超低排放有以下3方面原因: 一是能源安全需
根據最新發布的《威海市2015年環境質量公報》,山東省威海市的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87.9%,“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達342天。 盡管威海市在推進大氣污染防治上不遺余力,并成為山東省環境空氣質量最好的城市,但依然沒有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原因就在于煤炭消費總量過高。正因如此,燃煤污染治理成
24日,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發布神華國華三河電廠(以下簡稱三河電廠)3號機組環保排放監測報告,標志著該廠4臺機組全部完成改造并通過環保驗收,達到燃氣機組排放標準。三河電廠成為京津冀首家全廠“近零排放”燃煤電廠。 據介紹,三河電廠總裝機容量130萬千瓦,肩負著確保首都北京用電和京冀兩地市政供暖的
3月10日,河北省全面啟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升級改造工作現場會在石家莊裕華熱電有限公司召開,標志著河北省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升級改造專項行動全面啟動。今年年底前,河北省將對所有燃煤發電機組除塵、脫硫、脫硝設施實施升級改造和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濃度須全部達到超低排放限值要求。 “推動燃煤
如何實現燃煤電站污染物超低排放,達到燃氣標準?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高翔表示: 投資、運行成本: 與達到火電廠排放標準的1000MW燃煤電廠相比,達到天然氣燃氣輪機排放標準預計增加投資成本6%,增加運行成本4% 技術組合: SCR脫硝技術,脫硝≥90% 高效除塵技術,除塵≥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電除塵委員會 大氣污染治理壓力之下,“超低排放”成為一些地區燃煤電廠的必然選擇。然而,電廠更關心的是經濟性問題。根據《火電工程限額設計參考造價指標(2012年水平)》(以下簡稱《造價指標》)及實際發電機組的運行情況調研,考慮燃煤發電及燃氣發電的機組容量,以300MW機組為基
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問題接受中外記者采訪時也談到,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將是一項革命性的變革和舉措,顛覆了傳統上認為煤炭不清潔的認識。 當下,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也在各省“擴
“珍愛生命,遠離霧霾”這句話,被提及的頻次越來越低,這得益于全國各地多種舉措對霧霾的“圍剿”。浙江大學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高翔教授領銜,與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的“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通過對發電廠燃煤機組排放多種污染物的高效治理,實現了主要致霾污染物的超低排放
煤電在我國電力供應結構中約占2/3,是保障電力供應的主力電源,也是煤炭較為清潔高效的利用方式。但是,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曾嚴重影響空氣質量。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現在,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潔煤電供應體系。 近日,記者從國家能源局獲悉,截至2018年
2015年12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2020年前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大幅降低發電煤耗和污染排放。 對燃煤電廠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體現了我國治污的決心。業內人士指出,這一舉措意味著我國燃煤電廠污染治理水平有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記者日前就全
浙江天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為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的下屬子公司。公司通過引進升級與自主創新雙管齊下,相繼開發了煙氣脫硫、脫硝、廢水處理、固廢處理、環保裝備制造、石膏綜合利用、脫硝催化劑、生物質發電、土壤治理、脫硫劑生產、新型建材等技術和產品,并承擔了浙能集團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的
“煙塵排放濃度小于1mg/m3,二氧化硫排放濃度為12mg/m3~20mg/m3,氮氧化物排放濃度為36mg/m3~48mg/m3,符合《山東省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表1中以氣體為燃料的鍋爐或燃氣輪機組排放濃度限值要求。”這是山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站近日對華能淄博白楊河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楊
“煙塵排放濃度小于1mg/m3,二氧化硫排放濃度為12mg/m3~20mg/m3,氮氧化物排放濃度為36mg/m3~48mg/m3,符合《山東省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表1中以氣體為燃料的鍋爐或燃氣輪機組排放濃度限值要求。”這是山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站近日對華能淄博白楊河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楊
導讀:國家政策要求新建燃煤機組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基本達到燃氣輪機組標準限值,即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煙塵、SO2、NOx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mg/m3、35mg/m3、50mg/m3。 為實現燃煤電廠煙氣超低排放,2015年電除塵技術的應用主要采用“協同控制”和“末端治理”兩條技術路線,即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環境工程博士。現任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兼任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委員,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委員會主任。 2
最近一段時間,上市公司相繼發布2015年年報。記者比較后發現,在大氣治理領域的上市公司中,龍凈環保營業收入73.9億元,同比增長22.64%;菲達環保營收33.8億元,同比增長21.58%;清新環境營收22.7億元,同比增長77.62%。大氣治理類上市公司取得如此驕人成績,與國家要求電力企業超低
25日上午9時許,隨著神華集團國華電力舟山電廠新建的4號35萬千瓦燃煤機組順利完成168小時試運,國內首臺“近零排放”燃煤發電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也是全球首次實現燃煤機組排放優于燃氣機組。 據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獨立現場取樣監測數據,機組試運行期間,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數值
“3號機組投資2.06億元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后,環保設施運行穩定,各項環保指標優于燃氣機組排放標準。根據排放數據測算,工程可年削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分別達1400噸、3825噸和382噸。”近日,華電章丘發電有限公司環保專工丁光召告訴記者。 截至6月,山東省已投運燃煤超低排放機組達17臺,
河南省統調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主動停機改造及地方燃煤發電機組主動關閉現場會近日舉行。 華能沁北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負責人現場報請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辦公室副主任、省環保廳廳長李和平同意,公司1號、2號機組正式停機。國網河南電力公司有關負責人宣布省統調13臺燃煤發電機組立即停機,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工
浙江是能源消耗大省,2013年,浙江省煤炭消費14591萬噸,在全省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56.8%。雖然經過多輪環保治理,但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使全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居高不下。2013年12月出臺的《浙江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3~2017)》中,燃煤污染治理乃是重中之重。 十里鋼城熄火
“除了藍天,什么也看不到,就像空氣一樣。”揚子石化熱電專家朱忠益通過林格曼黑度檢測儀(一種高倍望遠鏡)觀察廣州石化動力事業部CFB鍋爐煙囪頂部的煙色后說。通過肉眼觀察,幾乎看不出煙囪有冒煙的跡象,但設備運行一刻也沒有停止。 日前,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在廣州舉辦燃煤煙氣低排放技術研討會,來自國內燃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