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年內重啟幾成定局。近日,國家能源局同意福建福清5、6 號機組工程調整為“華龍一號”技術方案,第三代國產核電技術獲認可。 分析師認為,核電發展的技術障礙解除,核電年內重啟基本確定。核電新項目年內獲批條件完全具備。 此外,這也將拉開我國核電快速發展的序幕,國內核電將進入快速發展期,萬億市場即將打開。 核電年內重啟成定局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福建福清5、6 號機組工程調整為“華龍一號”技術方案的復函》,同時強調要充分利用我國目前的核電裝備制造業體系,支持關鍵設備、零部件和材料的國產化工作,壓力容器、蒸發器、主泵、數字化儀控系統、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機構、常規島等關鍵設備、泵/閥門等零部件、690U 型管、核級電纜、焊材等關鍵材料的國產化比例不得低于85%。 實際上,此前核電遲遲沒有重啟,除了安全上的考慮,還有一個核心原因為沒有可用的第三代國產技術。三代國產技術之一華龍一號由于共有方中核集團及中廣核的......閱讀全文
福島核事故是人類和平利用核能歷史上發生的第三次嚴重核事故,對全球核電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引起了全世界核工業界的反思,世界各核電發展國家對核電安全進行重新的審視和評價,美國、俄羅斯、法國、韓國以及新興經濟國家在進一步提高核電安全的基礎上,都作出繼續堅持發展核電的決策。 蘇聯核能燈塔
繼南北車開始合并之后,與高鐵同屬“出海”重點領域的核電也將誕生新的“巨無霸”。 進入2015年,我國核電領域動作不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1月29日)從多個渠道獲悉,今年1月初,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以下簡稱中電投)的合并事宜獲得了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1
2月3日晚,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上海電力、吉電股份、東方能源等同時發布措辭一致的提示性公告,證實國務院國資委已經啟動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重組。 作為由國有資本壟斷的行業,核電建設以中廣核和中核為龍頭。業內認為,上述重組屬于優勢互補,有望成為核電行業的第三極,從而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12月5日,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ACP1000在維也納通過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反應堆通用設計審查(GRSR)。此舉將提高中國自主核電品牌華龍一號的國際競爭力。在2014年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進展之后,中國核電行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憑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核電技術吹響了進軍世界的號角
我國自主發展核電的決策激發了裝備制造業的熱情。 許連義最近很忙。在《科學時報》記者采訪他的過程中,他不斷接到其他媒體要求采訪的電話。作為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原機械工業部重大裝備司司長,核電工程升溫使他的媒體關注度驟然升高。 此前,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國務院出臺擴大內
中國沿海新建的核電項目何時重啟?它們正在面臨怎樣的難題? 盡管中央和核電主管部門已屢次表態要加快步伐核準一批核電項目,但有核電人士向記者表示,他們對此依舊保持著“謹慎的樂觀”。 記者采訪中獲悉,待核準的核電項目容量超過目前國內商業運行的核電裝機總量。不過,保證安全性成為工程推進最需要突破的關
國家能源核電工程建設技術研發中心 國家能源核電工程建設技術研發中心(以下簡稱研發中心)是國家能源局于2010年7月批準成立的國家能源研發中心之一,依托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建設。研發中心定位于打造核電建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項目管理、信息交流、實驗應用及人才培養等多維度和綜合性技術平臺,并以百萬千
19日,南非國家核能年會在位于首都比勒陀利亞附近的南非核能公司舉行,以慶祝南非于1965年建造的“旅行者”反應堆運行50周年。南非總統雅各布·祖瑪專程到會會見了主要參會人員。中國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在大會上推介我國CAP1400三代核電技術。 會上,來自南非、中國、俄羅斯以及法國的企業
大亞灣核電站 國圖 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事故后,中國工程院組織了“我國核能發展再研究”咨詢課題,著眼于新的核電發展形勢下我國核能安全發展、規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所面對的矛盾,重點分析近期和長遠我國核能發展需要解決的若干重要問題。習近平主席在全球核安全峰會上全面闡述了中國的“核安全觀”,
在全世界范圍內,核電由于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和供應能力強等優點,成為與火電、水電并稱的世界三大電力供應支柱。 國際:大勢如潮難擋 隨著國際能源供應形勢日趨緊張,為了滿足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和更好地保護環境,核能發電再次引起各國的興趣。國際權威機構預測,在未來25年中,全球將興建90座
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正急切盼望著證明自己的機會。 但核電專家張祿慶近日撰文稱,中國從美國引進的三代核電技術AP1000尚不適宜批量建設,建議優先核準建設國內已自主開發的三種三代核電機型。這三種國產三代核電機組分別為:中核集團研發的ACP1000、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研發的CAP1400、
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正急切盼望著證明自己的機會。 但核電專家張祿慶近日撰文稱,中國從美國引進的三代核電技術AP1000尚不適宜批量建設,建議優先核準建設國內已自主開發的三種三代核電機型。這三種國產三代核電機組分別為:中核集團研發的ACP1000、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研發的CAP1400、
國內核電巨頭們在備戰核電重啟的同時,還另有所圖。昨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中核集團(以下簡稱“中核”)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近期均在解決核電關鍵技術上有所動作,且均有意要與海外伙伴牽手。在業界專家看來,“技術”仍是國內核電發展最大掣肘的現實,核電巨頭們的動作主要是為國內核電重
日前,由于國家能源委會議釋放出核電松動的信息,相關媒體圍繞核電存廢、內陸核電等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其中,國研中心王亦楠老師的《內陸核電不適合我國國情》(附于文后)的文章觀點最為鮮明,引起了諸多共鳴和爭論。現針對王老師文中提出的幾點理由,稍談一點個人認識,以與商榷。 第一,關于核電安全技術
1942年12月2日,美國芝加哥大學足球場西看臺下的一個室內網球場里,費米領導他的團隊成功完成了第一座原子核反應堆的首次自持鏈式反應實驗。此時的他,可能并沒有想到,人類會由此出發,在探索利用核能技術提供日常能源的道路上走得那么遠。 1954年,蘇聯建成電功率為5000千瓦的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指出,全面提升核工業競爭優勢,推動核電裝備“走出去”,確保核安全萬無一失。 從核電在建工程來看,目前,我國核電在建機組有26臺,規模2800萬千瓦,這使我國成為世界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向有關媒體稱,中國很早就想在國
2月4日,中國與阿根廷簽署了采用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CP1000技術、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緊隨其后的消息顯示,中國將在巴基斯坦承建6座核電站,并有可能向巴方出口更多的核反應堆。 隨著我國核電項目重啟審批的日益明朗,核電“走出去”也逐漸引發行業內外關注。 “華龍一號”憑何出
“中國第三代核電自主化‘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穩步實施,表明我國已經步入第三代核電建設的世界前列。”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黨組書記、董事長王炳華告訴記者。 從“群雄逐鹿”到統一技術路線,國家核電勇挑重擔 在8月的浙江三門核電站一號機組建設現場,身穿橙色反光服、
核電發展需要維持一定的規模和速度,同時也要注重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其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我國核電發展,既要安全又要充滿活力,努力做到安全高效。那么如何看待核電的安全高效發展?筆者認為目前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理解:首先是處理好核電的安全性與經濟性的
技術路線內斗阻礙中國核電“走出去” 一個月前,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率團造訪了沙特阿拉伯,就中沙雙方進一步鞏固和深化能源戰略合作,在核能等領域合作“達成多項重要共識”。那時,中國核電產品似乎有望贏得沙特的青睞。 2013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隨國家能
“核霧染”為什么是無稽之談 近期,有文章稱華北霧霾與內蒙古伴有鈾類放射性元素的煤炭利用,以及內蒙古大營地區新發現的大型鈾礦資源有關。稱終日不散的霧霾是因為燃煤排放的放射性鈾粉塵電離大量的空氣分子和粉塵顆粒所致,從而引出了“核霧染”的說法。這種說法可信嗎? 自古以來,在地球上輻射無處不在。
日本核電國內重啟路遙 國外出口艱難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已經過去了2年零4個月,而在附近港口的海水中,放射性物質的污染濃度還在不明原因地繼續上升,事故處理也至今沒有終結。而就在今年7月9日,曾在事故現場指揮救助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前任廠長吉田昌郎撒手人寰。 盡管東電的爛攤子還沒
資料照片 “始皇嘗射大魚于榮成山,山在邑境內,故命名因之。”榮成,這個多年來靠海產捕撈、養殖在山東半島興盛的海濱小城,如今卻承擔著中國核電版圖中的“先鋒使命”。 冬日的石島灣海天一色藍,“世界首座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幾個大字異常醒目。凜冽的寒風中數臺塔吊沿海岸線一字排
記者11日從中國核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上獲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初步設計已通過國家能源局組織的專家組論證,示范工程計劃2014年在山東威海開工建造,2018年底并網發電。 “CAP1400示范工程是壓水堆重大專項成果的集成,建成CAP1400示
“今日‘立霾’。立霾是中國傳統‘二十五節氣’之一,也是老北京‘傳統節日’之一。‘立霾’這天,中國民間有載口罩之習俗,人們盡量在家中不出門,以躲避傳說中的神獸‘霾’……” 重污染天氣來襲,許多網友看到這條段子哭笑不得。 今年立冬以來,北京的天氣一直沒給好臉色看。11月13日,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
記者從相關權威渠道獨家獲悉,首臺AP1000機組計劃于2016年底前首次并網發電。 經過多年努力,AP1000核電技術的國產化再次獲得實質性突破。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6月15日從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家核電”)獲悉,兩天前,由上海電氣旗下的上海第一機床承制的首臺國產AP1000核電站堆
今年兩會期間,湖南代表團再次以全團名義提出盡早啟動內陸核電項目的建議,并提出發展核電是解決能源問題的根本出路。提案引發代表委員熱烈爭議。那么,內陸核電重啟是否已有時間表?內陸核電站的安全性是否已有保障? 甲方觀點 對于內陸核電建設,最大的障礙在于公眾對“內陸核電”的一些理解偏差。我國
據世界核能協會估算,2015-2030年間海外新建核電站在160座左右, 新增投資達15000億美元,市場空間巨大。同時核電技術也是大國擴展技術競爭優勢,擴大地緣政治經濟影響力的重要領域。我國核電技術成熟,國產化率高、造價低,且有豐富的營運經驗,這無疑為核電走出去奠定了良好基礎。 已與多國簽署
中廣核嶺澳核電站二期 2013年11月27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2013年度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正式公布,由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牽頭、國內核電工程設計、設備制造、建安運行等主要單位聯合申報的“中國百萬千瓦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 科技成果榮獲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1名)
核電軟件的自主化是核電自主化的重要環節,是一個國家核電技術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美國、法國、俄羅斯等核電強國都擁有全套核電軟件,而我國核電軟件卻長期依賴進口,這嚴重制約了我國核電技術的自主化進程。 國家電投依托國家大型先進壓水堆重大專項,聯合國內核電行業10余家優勢科研單位,形成國家級核電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