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氏肉瘤是骨或其周圍軟組織癌癥,主要影響兒童和年輕成人。尤文氏肉瘤的特點是易位事件的發生,即RNA結合蛋白——EWS與轉錄因子如FLI1的融合。 以前的研究工作表明,該融合蛋白EWS-FLI1通過改變基因表達,促進癌癥,但融合蛋白作用的靶基因是未知的。 發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雜志上的最新研究表明,一種長鏈非編碼RNA即尤因肉瘤相關轉錄物1(EWSAT1)是融合蛋白的一個重要作用靶標。 斯坦福大學Alejandro Sweet-Cordero為首的科研團隊,確定了尤文氏肉瘤兒童癌細胞EWSAT1的表達增加。此外,他們發現,這種非編碼RNA對于癌細胞的生長是重要的,并與EWS-FLI1下游的幾種基因相關聯。 研究工作證實長鏈非編碼RNA可以是尤因肉瘤的關鍵驅動因子。......閱讀全文
《自然·醫學》 美國喬治敦大學的醫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阻斷尤文氏肉瘤相關融合蛋白活性的新方法,尤文氏肉瘤是一種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期的罕見癌癥。該項科研成果為研發治癌藥物開發了新思路。 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個小分子,并成功對其進行了測試。該小分子可阻止融合蛋白與形成腫瘤的另一個
尤文氏肉瘤(Ewing sarcoma)是一種罕見的癌癥,主要發生在年輕青少年的骨骼或軟組織中,并且是兒童和年輕人中第二種經常被確診的骨癌。它的治療方法包括化療、放療和盡可能移除受影響的骨骼部位的外科手術。然而,在過去的40年里,這些嚴厲的治療方案幾乎沒有改變,而且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治療失敗了。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兒童癌癥的發病機制以及療法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ence:揭示兒童神經母細胞瘤惡化和消退的分子機制 DOI: 10.1126/science.aat6768 周圍神經系統腫瘤(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tumo
尤文氏肉瘤(Ewing sarcoma)是一種罕見的癌癥,主要發生在年輕青少年的骨骼或軟組織中,并且是兒童和年輕人中第二種經常被確診的骨癌。它的治療方法包括化療、放療和盡可能移除受影響的骨骼部位的外科手術。然而,在過去的40年里,這些嚴厲的治療方案幾乎沒有改變,而且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治療失敗了。
在基因之間的DNA片段,散布著重復序列,曾經被認為是“基因組垃圾”,但現在科學家們了解到,一些這樣的垃圾DNA并不是無害的。在《Cell Reports》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北卡羅來那大學(UNC)Lineberger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報道稱,某些短的DNA重復序列,或“垃圾DNA”,在尤文肉
當得知兒子Max患有癌癥后,Ariella Ritvo沖進醫院病理室,要求親自查看結果。“我不會走,我有一個16歲的患者躺在這,我希望證實這一切。”她告訴驚訝的病理學家。 面對顯微鏡下被染成藍色的大量細胞,Ariella對未來9年她與Max將要面對的敵人進行了評估:一種名為尤因肉瘤的罕見兒童
近幾年,免疫療法的發展顛覆了癌癥治療,突破進展層出不窮。 上周,在小鼠研究中,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型CAR-T療法,可根除多種類型的兒童腫瘤。 該成果于1月17日發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雜志上,進一步證明了,這類細胞免疫療法對抗實體瘤(包括腦瘤)的潛
近幾年,免疫療法的發展顛覆了癌癥治療,突破進展層出不窮。 上周,在小鼠研究中,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型CAR-T療法,可根除多種類型的兒童腫瘤。 該成果于1月17日發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雜志上,進一步證明了,這類細胞免疫療法對抗實體瘤(包括腦瘤)的潛
目前,CAR-T療法在治療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癌癥方面表現出積極的療效。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努力在實體瘤中復制CAR-T對抗血液癌癥的業績。但是,這一應用卻面臨著多重阻礙——與白血病、淋巴瘤不同,實體瘤更具有異質性,且會表達更多的腫瘤蛋白(這會增加CAR-T細胞準確靶向腫瘤的難度)。 “腫瘤組織中
目前,CAR-T療法在治療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癌癥方面表現出積極的療效。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努力在實體瘤中復制CAR-T對抗血液癌癥的業績。但是,這一應用卻面臨著多重阻礙——與白血病、淋巴瘤不同,實體瘤更具有異質性,且會表達更多的腫瘤蛋白(這會增加CAR-T細胞準確靶向腫瘤的難度)。 “腫瘤組織中
軟組織肉瘤(STS)是一類起源于軟組織及內臟器官的間質組織惡性腫瘤,來源廣泛、組織學表現各異。目前軟組織肉瘤臨床上分為:成人軟組織肉瘤(占成人惡性腫瘤的1%)、尤文家族腫瘤、橫紋肌肉瘤(惡性度極高的小圓細胞腫瘤,兒童患者多見)以及其他少見的肉瘤。軟組織肉瘤的發展是一個由局部期逐漸蔓延至全身的過程
圖為3D打印的椎體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19日宣布,我國完成世界首例應用3D打印樞椎椎體置換手術,目前,該患者已經康復出院。此舉為腫瘤切除后的頸椎結構重建開辟出一條嶄新途徑。 據北醫三院骨科主任劉忠軍介紹,此次手術的患者12歲,患有尤文氏肉瘤,癌變部位位于樞椎,隨時可能出現不可逆的脊髓損傷,以致呼吸
免疫治療的出現已極大地改變了腫瘤科醫師對于一些癌癥的治療方法,然而此前對于小細胞肺癌的研究進展卻依然有限。2018年8月,納武單抗(Nivolumab,opdivo)成為第一個被批準用于特定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讓我們終于可以從一個新的視角來治療這種嚴重的疾病。 近日,美國食品和藥
DNA結合轉錄因子(TF)是真核基因表達的典型調節因子。針對轉錄因子的早期研究揭示出它們的結構良好的DNA結合結構域(DNA binding domain, DBD)并鑒定出轉錄所需的功能上至關重要的激活結構域(activation domain, AD)。后來很明顯的是,許多激活結構域包含著固
兒童腫瘤并不是成年人同類型腫瘤的復制品。它們通常攜帶不同突變、對藥物反應也不同,甚至腫瘤起源也不相同。過去25年,超過100種成人癌癥藥物獲得了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的批準,而治療兒童癌癥藥物只有4種獲批。 “盡管現在談臨床試驗還為時過早,動物實驗的效果也不夠強大,只是停止了腫瘤生長,沒能起到摧
2.單克隆小鼠抗人上皮細胞膜抗原 (Monoclonal mose anti human epithelial memberance antigen,EMA)上皮細胞膜抗原是上皮細胞表面大分子糖蛋白物質,它不僅存在于各種上皮,以及各種上皮來源的腫瘤,也可存在于部分非上皮及其來源的腫瘤,如漿細胞,組織
大約五十年前人們就通過電鏡看到,細胞中會形成一種微小團狀結構,這一結構在細胞里走來走去最后消失不見。科學家們相信,這些由蛋白組成的云狀聚集物對于細胞生存至關重要,有望成為治療疾病的全新途徑。然而迄今為止,人們仍然對這種結構知之甚少。 為此,兩位科學家在本期的Journal of Cell Bi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稱為BORIS的蛋白是某些兒童癌癥的罪魁禍首。這種蛋白能夠破解神經母細胞瘤基因組,導致在某些類型的治療后處于休眠狀態的癌細胞蘇醒過來,從而引起癌癥復發。他們還發現這種蛋白與其他幾種癌癥中的耐藥性相關。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BO
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損傷所致,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早期救治聚焦于損害控制及控制出血,降低病死率;一旦全身情況平穩后,對于不穩定的骨盆骨折,多需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達到復位骨折、穩定骨盆環、利于早期活動、降低傷殘率的目的。然而骨盆不僅有周圍復雜的血管神經,而且其解剖結構不規則,給術前骨折評估帶
在所有的金屬3D打印材料中,鈦被廣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車、醫療等領域,尤其是外科手術用的植入體。除了材料本身密度小、強度高、耐腐蝕的優點外,更重要的是,與傳統的加工方法(如數控機床和鑄造)相比,鈦合金3D打印可以實現復雜的幾何形狀,而且費用低廉。2014年,世界首例3D打印鈦樞椎椎體植入手術在北京
任何同衰老相關的疾病可能都始于細胞失去對相位分離的控制。當David Courson和Lindsay Moore抵達美國馬薩諸塞州伍茲霍爾市參加夏季交流項目時,他們期望嘗試一些新技術并且見識下高端顯微鏡。作為研究生,兩人從未想到會幫助解決一個困擾研究人員超過25年的生物學問題。他們在海洋生物學實驗室
近期微信朋友圈瘋傳“臍帶血自存救命讓人心寒”、“自存臍帶血暴利大忽悠”等謠言,引起網友瘋狂轉發,并引發了一輪“臍帶血是否有自存必要”的公共討論,更有部分自媒體利用輿論監管漏洞大打擦邊球,挖出前幾年上海自存臍帶血無法治療白血病的個例視頻,借機賺眼球和閱讀量,吸引不明真相的社會公眾跟風傳謠,已有部分
近日,美國匹茲堡大學癌癥研究所(UPCI)的科學家發現,老藥物也許能夠產生“新花樣”。通過篩選FDA批準的抗癌藥物庫,以前不被認為是一種罕見癌癥的治療藥物,UPCI科學家發現一些抗癌藥潛在的新的功能。 這一發現刊登在Cancer Research雜志上,表明高通量篩選已經獲得FDA批準
編者按:癌癥是世界上最具毀滅性的疾病之一。三分之一的女性和二分之一的男性有可能會在一生中會遇到癌癥。我們該怎么打敗它? 作為一個成功的科技企業家,肖恩·派克(Sean Parker)曾與扎克伯格一起創立在線社交網絡公司Facebook,并擔任創始總裁。由于自身過敏和免疫疾病,派克很早就對免
液滴的藝術 圖片來源:Steve Pavlovsky/Liquid Light Lab 任何同衰老相關的疾病可能都始于細胞失去對相位分離的控制。 當David Courson和Lindsay Moore抵達美國馬薩諸塞州伍茲霍爾市參加夏季交流項目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