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Cancer:預示咽癌預后不良的新標志物——SIP1
據來自東芬蘭大學的一項研究證實:SIP1蛋白在咽部鱗狀細胞癌腫瘤中的表達往往預示一種晚期的腫瘤分期,一種復發高危及預后不良。 基于該結果提示,SIP1或是可用于臨床使用的潛在預后因素,幫助預測哪些患者有更侵襲性的腫瘤行為,以確定是否需要更密集的治療。 雖然咽部鱗狀細胞癌(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SCC)是一個比較罕見的疾病,但在過去的三十年它的發病率一直在增加。 在所有頭頸部鱗狀細胞癌中,咽部鱗狀細胞癌是預后最差的一種。盡管多式療法聯用的可用性,但預后并沒有得到任何顯著改善。 PSCC主要風險因素是使用煙草和酒精。最近,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已被證明參與口咽鱗狀細胞癌的發展和預后,許多醫院定期測試患者HPV。迄今還沒有其他明顯的標志物可預示PSCC病人的生存。 這是第一項研究評估EMT相關轉錄因子在PSCC的作用。上皮間質轉化(EMT)是一個復雜的細胞過程,不僅......閱讀全文
關于滋養細胞腫瘤的預后介紹
除了一些早期病例,病變局限于子宮無轉移的部分患者可以存活外,凡有轉移者,一經診斷幾乎全部在6個月內死亡,總的病死率均在90%以上。為提高療效,手術后加用放療,對某些部位的腫瘤雖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但對較晚病例,療效依然很差。
腦干腫瘤的預后簡介
腦干腫瘤的預后與許多因素有關:腫瘤的部位、病理性質、治療選擇等。中腦區腫瘤相對好于腦橋腫瘤;Ⅰ-Ⅱ級星形細胞瘤預后優于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CT掃描表現為Ⅰ型者預后較好,Ⅲ型預后差。腫瘤大小亦與預后有關,腫瘤越大,預后越差。
關于側腦室腫瘤的預后介紹
側腦室腫瘤是指位于側腦室內的各種腫瘤的總稱。各種側腦室腫瘤分布各有其特點,CT和MRI對診斷及手術入路選擇有重要價值。手術入路有多種,每種入路有其的適用范圍,也可產生一定的并發癥。在設計手術方案時,必須認真考慮腫瘤的部位、性質、大小、血供等,明確與三腦室的關系;以及已存在的神經功能缺失和手術入路
關于小兒肝腫瘤的預后介紹
肝母細胞瘤及肝細胞癌預后極差。 其他原發性肝腫瘤常見的有:海綿狀血管瘤及血管內皮細胞瘤兩種,前者因腫瘤生長可壓迫肝組織使肝細胞變性,腫瘤內有動靜脈短路時,可致小兒心力衰竭或因腫瘤破裂出血死亡。血管內皮細胞瘤可因腫瘤生長慢而無臨床癥狀。 血管內皮細胞瘤屬于惡性,病程緩慢,但預后不佳。
感染?腫瘤預后?白介素6來幫忙
?如果懷疑感染炎癥了,該做什么化驗來檢測呢?白細胞,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如果你還停留在這些項目上,那就out咯,現在有一個更新的檢驗指標——介素6(IL-6)可以來幫忙!?IL-6是一種炎癥因子,也是一種多功能的細胞因子,多種細胞如:巨噬細胞、T 細胞、B 細胞、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腎小球系膜細
帶你解析腫瘤預后模型研究套路
研究背景 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是全球人類第六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超過50%的HNSCC確診患者處于晚期。免疫系統的失衡在以免疫抑制性疾病為特征的HNSCC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應進一步探索腫瘤免疫微環境(TIME)的調節機制,以確定可精確預測預后及優化免疫療法的有效生
小兒縱隔囊腫及腫瘤的預后介紹
良性縱隔腫瘤及囊腫手術切除效果良好,但如囊腫在術中破潰,易有胸腔感染。有些良性腫瘤,如神經纖維瘤、畸胎瘤尤其是位于上縱隔及中縱隔的腫瘤或類癌,同大血管及心包粘連緊密,手術剝離過程中須小心細致,以免發生大出血而危及生命。惡性腫瘤的預后可參見各有關腫瘤內容。縱隔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存活率較腹膜后神經母
腫瘤浸潤性免疫細胞或能有效預測癌癥患者的預后狀況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Cance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鑒別出了癌變腫瘤中免疫細胞的關鍵改變,這或能幫助改善療法的開發,文章中,研究者發現,在乳腺癌中高水平表達的一系列基因或許與惡性癌癥類型有關,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研究者開發診斷和預測癌癥患者生存狀況的新技
椎管內腫瘤患者的預后及相關因素
椎管內腫瘤主要是位于椎管管腔內生長的腫瘤,可以**、壓迫脊髓神經從而使患者產生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椎管內腫瘤約占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5%,年發病率約為10/10萬人;其中原發性硬膜外的腫瘤大約占椎管內腫瘤的10%,硬膜下髓外的腫瘤約占50%-60%,髓內腫瘤約占25%[1-2]。椎管內腫瘤好發于
關于原發性心臟腫瘤的診斷預后介紹
1、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提供診斷線索。診斷心臟腫瘤首選超聲心動圖檢查,心臟磁共振成像(CMR)可作為其補充,輔助鑒別不同類型心臟腫瘤,同時提供腫瘤與周圍組織特別是冠狀動脈的空間關系,有利于外科醫師設計手術路徑。血管造影僅在合并復雜心臟畸形或冠狀動脈受累時使用。病理診斷仍
腫瘤治療預后與免疫參數改變的關聯
胰腺癌,尤其是導管腺癌,是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之一,5 年生存率僅 9%。提高胰腺癌的診療水平,改善預后是急需解決的重要臨床問題。現有數據表明,PD-1/CTLA-4抑制劑可以阻斷腫瘤對T 細胞的抑制,在胰腺癌方面,也有多個初步臨床數據證實PD-1與新輔助化療聯合應用,能顯著延長患者的無進展生存和總生
關于顱內腫瘤性出血的預后介紹
大部分顱內腫瘤出血的病人預后較差。這是由于引起出血的腫瘤多為惡性程度較高的顱內原發腫瘤或轉移癌,以及出血本身對腦的損害,只有極少數病人由于早期發現及時得到治療可獲得較好的預后。
關于胸壁軟組織腫瘤的預后介紹
影響預后的因素有: 1.腫瘤的分期(Enneking分期) 軟組織肉瘤最常轉移到肺部,淋巴轉移及骨轉移相對少見,標準的分期檢查包括:淋巴結的體檢、X線胸片、胸部CT、全身骨掃描等;無轉移表現的病人預后較轉移者要好得多。 2.組織學分級 高度病變預后比低度病變者差。橫紋肌肉瘤預后最佳,惡性纖維
原發性縱隔腫瘤及囊腫的預后介紹
良性縱隔腫瘤及囊腫手術切除效果良好,許多惡性縱隔腫瘤外科手術治療后也可以獲得長期生存,并有良好的生活質量。縱隔淋巴瘤、胸腺瘤,尤其是侵襲性胸腺瘤手術后常需要補充術后輔助放療或放化療治療,以提高治愈率和改善預后。
關于縱隔神經鞘源性腫瘤的預后介紹
手術的死亡率很低,為1%~2%。瘤體很大或惡性腫瘤會增加手術的風險和難度。良性腫瘤預后很好,而肉瘤多半在術后1年內死亡。 1.神經鞘瘤和單發性或多發性神經纖維瘤,包膜完整,手術切除徹底,外科切除后能治愈。 2.縱隔多發性纖維瘤包膜不完整或是Von Recklinghausens的一部分,則術
關于副腫瘤綜合癥的預后預防介紹
一、預后及預防 預后:與導致本綜合征的全身腫瘤預后相關,也與神經系統損害部位及范圍相關。預后各不相同。 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二、流行病學 中樞神經系統副腫瘤綜合征的發生率比較低,較轉移瘤少見,約為1%~2%。各種副腫瘤綜合征的發病率不明,主要由于PNS 癥狀多出現于發現腫瘤之前,
關于副腫瘤綜合征的預后等介紹
預后及預防 預后:與導致本綜合征的全身腫瘤預后相關,也與神經系統損害部位及范圍相關。預后各不相同。 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流行病學 中樞神經系統副腫瘤綜合征的發生率比較低,較轉移瘤少見,約為1%~2%。各種副腫瘤綜合征的發病率不明,主要由于PNS 癥狀多出現于發現腫瘤之前,有些患者
關于副腫瘤性邊緣系腦炎的預后介紹
一、診斷 1.主要根據患者邊緣系統腦炎所致遺忘綜合征的臨床癥狀、體征。 2.存在原發性腫瘤。 二、鑒別診斷 須排除腦實質或腦膜腫瘤轉移、代謝性腦病等。 三、預后 副腫瘤性邊緣系腦炎與導致本綜合征的全身腫瘤預后相關;也與邊緣系統損害范圍相關。預后各不相同。大量的維生素B1治療可能改善遺
關于脾惡性腫瘤的治療和預后介紹
1、治療 具有潛在惡性或惡性的脾腫瘤,首選治療方法是脾切除,并且依據浸潤范圍行聯合臟器切除,必要時行脾門淋巴結清掃術,術后輔以放療、化療,以提高療效,療效取決于病期、有無轉移和腫瘤的生物學特性。 2、預后 脾原發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因進展快、轉移早,通常預后差。
關于卵巢宮內膜樣腫瘤的預后和預防介紹
1、預后 卵巢宮內膜樣腫瘤惡性多見,其預后不良。交界性宮內膜樣腫瘤預后較好。宮內膜樣腺癌的預后較漿液性或黏液性癌好。卵巢惡性中胚葉混合瘤預后差。 2、預防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療后注意隨診檢查。
關于膀胱平滑肌惡性腫瘤的預后介紹
膀胱平滑肌惡性腫瘤惡性程度高,高分期或高分級的膀胱平滑肌惡性腫瘤預后不佳,多在發病3年內死亡。但有膀胱平滑肌惡性腫瘤自發消退的報道,輔助性放療或化療對預后幫助不大。
原發氣管支氣管腫瘤的預后及預防介紹
預后:氣管、支氣管腫瘤的預后與組織病理形態有重要關系。鱗狀上皮細胞癌發展較快,向周圍浸潤生長,影響呼吸和進食,預后較差;腺樣囊性癌、類癌等發展較慢,惡性程度低,呈浸潤生長且可轉移,但帶瘤生存時間長,預后尚好;氣管乳頭狀瘤屬良性,但有多發和復發的特點,臨床上處理較復雜,須特別注意;神經纖維瘤屬良性
脾臟轉移性腫瘤的預后和發病機制介紹
1、脾臟轉移性腫瘤的并發癥: 少數患者可伴繼發性脾功能亢進、溶血性貧血、胸腔積液,也有少數病例因自發性脾破裂而致出血性休克。 2、脾臟轉移性腫瘤的預后: 脾臟轉移性腫瘤,如果僅限于孤立性脾轉移,可在全身綜合治療的基礎上行全脾切除,療效尚可。對于已有廣泛轉移者,則已失去手術治療的時機。 3
關于胰腺漿液性囊性腫瘤的-診斷預后介紹
一、胰腺漿液性囊性腫瘤的診斷:胰腺漿液性囊性腫瘤 多為良性,惡性罕見,多是微囊腺瘤,典型表現呈蜂巢樣結構。進一步的診斷方法有內鏡超聲檢查和穿刺囊液分析,囊液的特點是清亮、沒有黏液成分,富含糖原,低癌胚抗原(CEA)、腫瘤相關抗原199(CA199)。 二、胰腺漿液性囊性腫瘤的預后:胰腺囊性腫瘤
關于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預后與隨訪介紹
神經內分泌腫瘤預后的影響因素包括腫瘤大小、發病部位、分級、分期等。分化差的G3級神經內分泌癌生存期大概在10個月左右。分化好的G1、G2級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進展通常比較緩慢,生存期為3年到20年不等。 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的隨訪與復查需要與醫生密切溝通,由醫生根據腫瘤大小、部位、分級與分期制定不同
腫瘤研究,從認識腫瘤細胞開始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一直圍繞著腫瘤動物模型的構建,為大家介紹了腫瘤研究中各種實用動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相信大家應該收獲頗多。動物水平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更接近臨床的數據分析,與此同時,腫瘤細胞的實驗研究也同樣重要,它是腫瘤研究的初級階段,可以更加快捷地提供在體外水平的研究結果。本期我們就開啟腫瘤細胞學新
星形細胞瘤的預后相關介紹
星形細胞瘤經手術和(或)放療后,預后尚佳,一般認為腫瘤的病理類型、手術切除程度、發病年齡、病程、臨床表現均可決定患者的預后。腫瘤全切者5年生存率可達80%,而部分切除腫瘤或行腫瘤活檢者5年生存率僅為45%~50%。對40歲以上腫瘤次全切除的患者,放療可獲得滿意效果。腫瘤復發預后不佳,約半數腫瘤復
關于戈謝細胞的預后介紹
Ⅰ型GD進展緩慢,脾切除后可長期存活,智力正常,惟生長發育落后。GBA替代治療效果顯著,預后最好。Ⅰ型GD脾切除后,肝和骨髓中GC蓄積加快,故可早期死于肺和肝功能障礙,感染出血等。 Ⅱ型GD多于發病后1年內死于繼發感染,少數可存活2年以上。 Ⅲ型GD多由于神經系統癥狀較重,死于病發癥。由于G
腎母細胞瘤治療和預后
腎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腎臟惡性腫瘤。多模式治療使五年總生存率顯著提高,現在接近90%。腫瘤分期:腎母細胞瘤的分期標準是基于腫瘤的解剖范圍而不考慮遺傳,組織學或分子標記。與較低階段疾病(I和II)患者相比,較高階段(階段III至V)與更廣泛的疾病相關并且結果較差.治療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 - 原發性手
細胞診斷、腫瘤細胞分類要訣
細胞診斷要訣 鏡下觀察要周到,每個視野不漏掉; 看完背景看細胞,低倍高倍仔細瞧; 先看形態和大小,核漿比例有多少; 核的結構最重要,核質又多又粗糙; 核膜核仁均異常,病理分裂偶見到; 單個細胞不能斷,足量細胞方有效; 只有成堆無分散,重復檢查再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