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舊金山舉行的美國血液學會年會上,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在造血干細胞移植領域取得的突破獲國際專家和媒體關注,為白血病治療帶來新思路。 白血病治療的難題是不易為患者找到合適的移植用骨髓,兄弟姐妹之間白細胞抗原相合幾率僅為25%,非血緣供者捐獻成功率更低。由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歷經十多年探索,首創單倍體移植技術體系,使所有白血病患者都能接受父母或子女提供的骨髓。 研究團隊以1210個臨床病例為依據,確認骨髓移植供者“優化選擇法則”,包括供者是父親而非母親,患者排異發病率低,與移植相關的死亡率低、生存率高;供者是子女而非兄弟姐妹,患者排異發病率低等。 對這項成果,德國蒂賓根大學兒童醫院的魯珀特·漢德格雷廷格教授說,北大團隊提議的骨髓移植供者“優化選擇法則”會對眾多患者的治療結果產生重大影響。 據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介紹,近5年來,在這家機構接受單倍體移植的“標危”白血病患者3年無病生存率為68%......閱讀全文
第24屆亞太骨髓移植大會(APBMT 2019)暨國際血液和骨髓移植大會(ICBMT 2019)正在韓國釜山盛大舉行,這是亞太地區造血干細胞移植領域規模最大的學術盛會。每年,來自亞太地區20余個國家的1000多名造血干細胞移植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出席大會,就造血干細胞移植相關的臨床及基礎研究成果進行
白血病俗稱“血癌”,是源自骨髓的一種惡性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目前,國內白血病的臨床治療主要以化療和造血干細胞移植為主,造血干細胞移植傳統上分為兩類,親髓移植與非親髓移植。親髓移植的GVT強,療效好有55%-75%的治愈率,但是靶向性不強,會對非腫瘤細胞也造成殺傷;非親髓移植雖然不會有前者那么
編者按: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是將健康的造血干細胞輸注給放、化療后的患者,以替代患者病態或衰竭的骨髓,使患者造血和免疫系統重建。HSCT由美國Fred Hutchinson癌癥研究中心的Thomas教授于20世紀50~70年代逐漸引入臨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已廣泛用于血液疾病。本報特此梳理
編者按: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是將健康的造血干細胞輸注給放、化療后的患者,以替代患者病態或衰竭的骨髓,使患者造血和免疫系統重建。HSCT由美國Fred Hutchinson癌癥研究中心的Thomas教授于20世紀50~70年代逐漸引入臨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已廣泛用于血液疾病。本報特此梳理
編者按: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是將健康的造血干細胞輸注給放、化療后的患者,以替代患者病態或衰竭的骨髓,使患者造血和免疫系統重建。HSCT由美國Fred Hutchinson癌癥研究中心的Thomas教授于20世紀50~70年代逐漸引入臨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已廣泛用于血液疾病。本報特此
自我國開展儲存臍帶血服務以來,“自存臍帶血”是否有用,一直都有爭議。 近日,媒體一則報道,再次將“自存臍帶血”推上公眾輿論的風口浪尖。一時間,“自存臍帶血”是“救命良方”,還是“商業忽悠”,眾口不一。 儲存臍帶血到底能否救治白血病等血液病?目前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哪些局限性?日前,記者采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透露,該院血液科成功為71歲高齡白血病患者實施干細胞移植,24日,患者治愈出院。 患者楊某去年3月出現反復發熱,體溫高達39度,后到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就診,被該院血液科診斷為“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這是屬于白血病中比較難治的病例,經過多次化療病情
019年2月11日,歐盟委員會(EC)批準brentuximab vedotin(Adcetris)聯合AVD(阿霉素、長春堿和達卡巴嗪)用于既往未經治療的CD30+ Ⅳ期霍奇金淋巴瘤(HL)成人患者的治療。同日,歐盟委員會也批準dasatrinib (Spycel)聯合化療用于新診斷的費城染色
解放軍307醫院全軍血液病及放射病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艾輝勝帶領團隊經過多年臨床研究證實,采用微移植治療白血病,患者6年生存率達80%以上,這一結果明顯高于傳統移植。其研究論文《微移植:中青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緩解后治療》日前發表在美國權威期刊《臨床腫瘤學雜志》上。這是我國血液病學者在該期刊上首次
記者日前從解放軍307醫院獲悉,一項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再次印證:應用微移植治療老年白血病,療效明顯高于傳統移植和化療。相關研究成果今年9月發表于美國權威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腫瘤》。 該研究觀察了來自中國、美國、西班牙的185例老年初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接受微移植后的
41歲的阿美(化名)幾乎陷入絕望。突如其來的反復高燒,將她拖入一場噩夢。醫生診斷結果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費城染色體陽性,T315I突變。經過近四個月三個周期的化療,花費超過50萬元后,一切又回到原點。她體內的癌細胞依舊存在。阿美的丈夫為她發起了一場目標為100萬元的網絡募捐。他們把最后的希望押
Bellicum制藥公司是開發新型可控細胞免疫療法治療癌癥和罕見遺傳性血液疾病的領導者。近日,該公司宣布異基因多克隆T細胞療法rivo-cel(rivogenlecleucel,BPX-501)歐盟注冊試驗BP-004(NCT02065869)達到了180天無事件生存的主要終點。該研究的數據將構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成功為一名71歲白血病患者實施非清髓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24日治愈出院。廈門中山醫院25日對記者稱,這是目前中國內地年齡最大的一例異基因移植病例。 據廈門中山醫院介紹,今年71歲的患者楊某,系漳州長泰人。去年3月份,楊某開始出現反復發熱,體溫高達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鄧宏魁研究組、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陳虎研究組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吳昊研究組的研究人員通過聯合研究發表了題為“CRISPR-Edited
侵襲性真菌病(IFD)是指真菌侵入人體,在組織、器官或血液中生長、繁殖并導致炎癥反應及組織損傷的感染性疾病,近年來隨著靶向治療等新的治療方法在血液腫瘤領域的應用,導致IFD發生風險增高。中國侵襲性真菌感染工作組基于近年來IFD一些新的研究數據和變化,參照歐美等相關指南對我國原有IFD的
摘要: 1例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在接受清髓性化療(馬法蘭,140mg/m2體表面積)和自體干細胞移植后,進行自體抗CD19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TL019)治療。4年前,這例患者曾接受更高劑量的馬法蘭(200mg/m2)和自體干細胞移植,獲得了短暫的緩解。在自體移植后接受CTL019治療獲
近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郝思國教授對幾例體重大于50公斤的惡性血液病的患者進行了臍帶血移植,并獲得成功,使得該院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臍帶血是實物凍存,可滿足急需移植患者的移植需要,這一移植技術的成功為那些無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相合的成年
排列整齊的不銹鋼罐、變換各種數據的電腦顯示屏、身著隔離服的監測人員——走進北京市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你可以看到過去當作廢物丟棄的臍帶血,已成為寶貴的生物資源被儲存,等待著去挽救白血病、先天性免疫缺陷和癌癥患者的生命。 座落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北京市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始建于一九九六年,其建筑面積超
造血干細胞(hemapoietic stem cell, HSC)是存在于造血組織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細胞,它不是組織固定細胞,可存在于造血組織及血液中。造血干細胞在人胚胎2周時可出現于卵黃囊,妊娠5個月后,骨髓開始造血,出生后骨髓成為干細胞的主要來源。在造血組織中,所占比例甚少。現代醫學中,造血干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目前可根治白血病的主要方法,美國的基因療法為治療白血病提供了新的希望。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8月10日發表報告說,他們利用基因療法治療白血病的臨床試驗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經過第一階段臨床試驗,作為志愿者接受治療的3名晚期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中,兩人體內的白血病細胞完全
生物通報道 10X Genomics和Fred Hutchinson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近日開發出一種新的單細胞RNA測序方法,可實現數千個免疫細胞的分析。這項成果于本周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以往的群體分析掩蓋了單細胞的異質性,而單細胞RNA測序(scRN
當患者不得不接受骨髓移植手術時,這個過程會削弱他們的免疫系統。因此,在健康免疫系統中通常受到抑制的病毒,可引起有可能致命的感染。最近,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科學家,與法蘭克福、維爾茨堡和哥廷根的同事合作,開發出一種方法,可為患者提供保守性保護,對抗移植后的這種感染。該方法已經成功地用于治
干細胞移植是目前根治白血病的唯一辦法,約有一半的白血病患者在接受了干細胞移植后會患上移植物抗宿主癥。早在2012年,科學家能夠將供體免疫細胞的注意力從這些重要器官上轉移開,而去完成它們本來的使命。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對小鼠進行白血病研究的過程中,成功緩解了這種干細胞移植帶來的致命并發癥。
出于對知識的渴求,小編學習了一下這個白血病。白血病是惡性血液系統疾病,也被老百姓們俗稱為“血魔”。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細胞因為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等機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大量增殖累積,并浸潤其他非造血組織和器官,同時抑制正常造血功能。臨床可見不同程度的貧
“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復發及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體系建立與應用”課題,讓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教授榮獲了2014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黃曉軍,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他帶領團隊開創的單倍型(半相合)骨髓移植技術體系,被贊為在世界范圍內將改變未來造血干細胞移植事業的格局。 2013年,第四屆
圖片來源:16sucai “制度真的不好嗎?如果不好,為什么近十年我國的醫學科技水平大幅度提升?”在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看來,制度的缺陷在于有要求、沒培訓,基金和文章的背后需要的是嚴格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學訓練。 黃曉軍發展的單倍型移植體系被公認為“北京方案”,帶動世界白血病移植進入“人人
臨床醫生要不要做科研?這是個問題。但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黃曉軍看來,這不是個問題。 黃曉軍是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其發展的單倍型移植體系被公認為“北京方案”,帶動世界白血病移植進入“人人都有供者”的時代,也使
我國干細胞研究論文發表數量居國際論文總量排名第五;2014年全球再生醫學產業的產值預測將達到170億美元,而我國約為50億人民幣。吳祖澤院士表示,在生物治療領域,我們要努力自主創新,加快轉化醫學進程,縮短與國外的差距。 記者:目前我國在造血干細胞研究處于什么階段? 吳祖澤:已進成熟階段,發展
11月13日,中國醫學團隊的原創方案成功突破了白血病骨髓移植供體不足的世界性難題,成為全球一半以上單倍體骨髓移植5患者的首選方案。 13日在京閉幕的第七屆亞洲細胞治療組織年會上,與會各國專家肯定了該方案對全球作出的貢獻。 作為一種惡性血液疾病,白血病的死亡率占兒童惡性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成人
東莞康華醫院血液病實驗室建成,干細胞的采集、存取、移植可在東莞完成。圖為康華醫院新建成的干細胞移植病房。 患上疑難血液疾病,東莞人往往要奔赴廣州等地就醫,背負巨大經濟壓力,就連捐獻造血干細胞等流程,也均是在廣州少數大醫院完成。7日,記者從康華醫院了解到,隨著該院血液病實驗室的建成,東莞人不僅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