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寧9月29日電(記者 呂雪莉)中國在青藏高原發現“可燃冰”的消息令喜迎國慶的人們歡欣鼓舞,人們普遍對“可燃冰”走入生產生活充滿期待。專家稱,中國陸域“可燃冰”的首次發現地具備諸多有利條件,這使中國有望在青藏高原實現“可燃冰”開采的突破。 “可燃冰”學名叫天然氣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條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種固態物質,因其外觀象冰而且遇火即燃而得名。具有使用方便、燃燒值高、清潔無污染等特點,是公認的地球上尚未開發的最大新型能源。 中國國土資源部25日宣布,中國在青海省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帶成功鉆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這是繼2007年5月在南海北部鉆獲天然氣水合物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這一發現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緯度凍土區發現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 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張洪濤稱稱此次發現在某種意義上相當于中國當年發現大慶油田。他說,新中國成立60年來,大慶油田的發現為中國甩掉了“貧油國”的帽......閱讀全文
日本經濟產業省近日公布,已成功從近海地層蘊藏的甲烷水合物(一般稱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中分離出天然氣,這一消息讓非常規天然氣再度趨熱。 相比過去兩年全球熱炒的頁巖氣,可燃冰蘊藏的天然氣資源量還要多出很多倍。可燃冰,是否會繼頁巖氣之后再度引發新一輪能源革命? 各國競逐 可
“可燃冰”,專家們稱之為“天然氣水合物”或“甲烷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氣在高壓和低溫條件下混合產生的一種固態物質,外貌類似冰或固體酒精,點火即可燃燒。“可燃冰”儲量豐富、分布廣闊,科學家們預測,它是常規石油和天然氣的最佳替代能源。2012年2月15日,日本開始在愛知縣渥美半島近海從海底試采“可燃冰
此次在青海發現“可燃冰”,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中低緯度凍土區發現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也是繼加拿大1992年在北美麥肯齊三角洲、美國2007年在阿拉斯加北坡通過國家計劃鉆探發現天然氣水合物之后,在陸域通過鉆探獲得天然氣水合物樣品的第三個國家。 青海能夠成為我國陸域“可燃冰”的首個“現身地
青海省天峻縣木里鎮祁連山南麓“可燃冰”鉆探現場。 可燃冰 從發現巖心涌氣現象到鉆獲“可燃冰”實物樣品,青海煤炭地質105勘探隊全體職工整整努力了五年。龍騰飛攝 青海“可燃冰”是如何發現的 中低緯度凍土區首次發現 意義可媲美當年大慶油田 近日,青藏高原發現“可燃冰”的
2014年1月14日,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鉆探工程在廣州通過驗收。驗收組認為,本次鉆探在圓滿完成規定的各項外業任務基礎上,實現了可燃冰開發利用領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中國正式形成海域可燃冰從調查評價到鉆探階段的方法技術體系。 《中國國土資源報》報道,這套方法技術體系目前處于國際先進
有句俗語叫“冰火不相容”。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張建文團隊,正在開展的一項研究則是寓火于冰——研制人造可燃冰。近日,在項目中期驗收會上,張建文介紹了該項研究的進展。 人造可燃冰是一種天然氣水合物。天然氣水合物是由天然氣中的氣體分子在一定溫度和壓力條件下,與游離水結合形成的結晶籠狀固體。天
中國高寒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利用新觀點、新學說科學討論會召開 11月5日至7日,由青海省科協主辦的“中國高寒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利用新觀點、新學說科學討論會”在西寧召開。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韓鳳清研究員及唐啟亮參加此次會議。 科學談論會從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機理、分布規律、開發利用前景、
11月16日,國土資源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國務院于11月3日批準同意將天然氣水合物列為新礦種,成為我國第173個礦種。 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是指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控制的穩定域內,由甲烷為主的烴類氣體與水形成的類冰狀結晶化合物。中國、美國、日本、加拿大等通過調查發現了大規模的天然氣水合物
各有關高等學校: 按照《陜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規定,2020年度陜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經各校推薦,專家評審,獎勵委員會審議,省教育廳廳務會審定等程序,共評出授獎成果173項,其中一等獎84項,二等獎66項,三等獎23項,現將獎勵成果予以公布(見附件)。
#aabbccdd8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8{border:1px solid #666666}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推薦獎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提名專家/推薦單位1510726-404耐油泡沫驅油體系構建及其在高含水砂巖油藏開發中的應用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