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汝勤院士獲得“湖南最高科技獎”
記者從湖南省科技廳獲悉,200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12月10日正式發榜:在湘院士劉友梅、俞汝勤分享了本年度有“湖南最高科技獎”之稱的這一獎項;兩位鮮為人知的幕后英雄——肖巖(美國)、海頓·羅伯特(美國),雙雙獲得本年度湖南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此外,“納米尺度和分子水平上生物信息獲取的新原理與新方法”等39項成果獲湖南省自然科學獎,“GPS時差型電網故障高精度行波定位技術及應用”等14項成果獲湖南省技術發明獎,“新一代內燃機車微機網絡控制系統”等171項成果獲湖南省科技進步獎。 據湖南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獲獎項目中,企業為第一完成單位的獲獎成果約占30%,高校、科研院所為第一完成單位的成果約占65%;其中,屬于產學研結合的成果約占29%。 劉友梅院士:我國著名的“軌道電力牽引動力”專家、電力牽引領域奠基者和開拓者。 俞汝勤院士:我國分析化學學術帶頭人,中國“化學計量學”的探索者。 ......閱讀全文
俞汝勤院士獲得“湖南最高科技獎”
記者從湖南省科技廳獲悉,200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12月10日正式發榜:在湘院士劉友梅、俞汝勤分享了本年度有“湖南最高科技獎”之稱的這一獎項;兩位鮮為人知的幕后英雄——肖巖(美國)、海頓·羅伯特(美國),雙雙獲得本年度湖南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此外,“納米尺度和分子水平上生物信
俞汝勤:開辟化學領域兩個新的研究方向
中國科學院院士俞汝勤是我國分析化學的學術帶頭人。他參加建立了我國豐產稀有元素鈮、鉭的分析標準及標樣研究,研制出了十分簡捷的用于野外現場鈮的快速測定試劑,建立了對我國有重要價值的鈮等稀有元素的靈敏分析方法。他從上世紀70年代起先后開辟了“化學生物傳感器”及“化學計量學”兩個新的研究方向,建立了一支
俞汝勤院士獲中國化學會首屆計算機化學終身成就獎
日前,第十四屆全國計算(機)化學學術會議在南京大學召開,會議由中國化學會主辦,中國化學會計算機化學專業委員會和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承辦,我校俞汝勤院士榮獲中國化學會首屆計算機化學終身成就獎并受邀作大會邀請報告。 會議旨在全面展示近年來我國在計算(機)化學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及成果,深入探討所面臨
第十三屆化學會 分析化學的進展與未來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由中國化學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主辦,西北大學和南京大學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于2018年6月15在西安曲江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屆學術會議由陳洪淵院士和楊秀榮院士擔任大會主席,旨在促進分析化學及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與發展。來自全國分析化學工作者、相關領域專家和學者們齊聚一
創新時代技術|第十四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召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8月16日,第十四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在山西大同大學召開(第十四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大會召開 2位院士3位專家獲獎)。本次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化學傳感器專家組主辦,山西大同大學承辦,山西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南大學)和江蘇江分電分析
第十四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大會召開 2位院士3位專家獲獎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8月16日,第十四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在山西大同大學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化學傳感器專家組主辦,山西大同大學承辦,山西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南大學)和江蘇江分電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共同協辦,邀請了湖南大學俞汝勤院士、南京大學
中美化學家在湘共推納米醫學研發
近日,三位美國頂尖化學家來到湖南大學,就如何用更好的化學方法制備功能納米醫學材料,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俞汝勤、姚守拙,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蔚泓等中國學者進行了交流,并就開展化學生物與納米醫學合作研究事宜,與湖南大學、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負責人進行了探討。 到訪的三位
俞鴻儒院士:“與眾不同”的錢學森
“錢所長不隨大流,敢想、敢做別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他也不怕別人追上自己。他是大科學家,也是高明的組織家。”在近日《力學學報》組織紀念首任主編錢學森先生誕辰110周年活動上,中科院院士俞鴻儒做了《向錢先生學習什么》的報告,講述了他在錢學森身邊學習、工作的故事。俞鴻儒1957年初來到力學所,他的辦公室
梁逸曾獲國際化學計量學終身成就獎
今天,記者從中南大學獲悉, 6月6日至10日,第16屆國際化學計量學大會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該校梁逸曾教授獲得本屆“化學計量學終身成就獎”。此前我省俞汝勤院士也獲得過該獎。 “化學計量學終身成就獎”由國際化學計量學科學委員會組織評選、頒發,以表彰為國際化學計量學作出杰出貢獻者。從第十二
化學傳感器會議40載 雷磁設“成就獎”激勵創新
吳海龍教授在第十四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上的致辭摘要 8月16日,第十四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14th SCCS)在山西大同大學開幕(第十四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大會召開 2位院士3位專家獲獎)。第十四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學術委員會副主席兼組織委員會共同主席/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常務理
戴汝為院士:對中國科技創新寄予期望
戴汝為 在傳承錢學森學術思想衣缽的人中,其弟子中科院院士戴汝為堪稱50年來最徹底的一個。在他的同事、學生和友人眼中,這種薪火相傳絕不是“言必錢老、行必錢老”式的教條,而確是出于對一位大科學家的思想及精神魅力的信服并身體力行。 上世紀80年代末,錢學森及戴汝為等“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及
俞夢孫院士:展望人類健康系統工程
人類健康工程的提出 當前的醫學模式主要以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技術作為主要的研究方向。這種醫學模式的發展趨勢是醫學的現代化、專門化、精細化和商業化。醫學的現代化體現在醫院的信息化和規模化,導致高新技術的過度應用;醫學的專門化表現在分科的細化,導致專科醫生匠人化,失去了整體性,反而易導致錯誤行為;醫學
眾院士齊聚2016年全國生命分析化學學術大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2月17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辦,南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共同承辦的2016年全國生命分析化學學術大會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召開。 本屆會議以“進一步促進我國生命分析化學研究的發展,加深學者之間的交流,強化學科交叉”為主題,
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第四屆學委會第一次會議召開
8月13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第四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長春召開。學委會主任萬立駿院士主持會議,參加會議的學委會成員有學委會副主任劉忠范院士;學委會常務副主任楊秀榮院士;學委會顧問陳洪淵院士、俞汝勤院士、張玉奎院士、汪爾康院士、柴之芳院士、董紹俊院士(TW
戴汝為院士:智慧城市建設熱的冷思考
根據我國城鎮化發展的規劃和要求,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一項重要內容,這也是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以及推進中華民族文明和現代化進程的需要。近日,住建部和科技部等聯合啟動第三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申報。與此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還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據悉有關部門即
就算在荒野,也能踏出路來——陸汝鈐院士
采訪開始之前,陸汝鈐仍在忙工作。 已經84歲的他,還保持著6點起床的習慣。作為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員,陸汝鈐至今仍在帶學生,親力親為地給學生定選題、找突破口,梳理研究思路。2018年5月,陸汝鈐在華東師范大學作報告 數十年來,陸汝鈐在人工智能、知識工程和基于知識的軟
向勤邦生物公司“勤學邦”學習
一、事由 1、3月28日,我與淮安檢驗檢疫局兩位食品實驗室主任參觀了勤邦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沒想到看到在走廊有《外文文獻譯文墻報》,這是我一生看到的首例。這墻報起名“勤學邦”。 2、昨天(5月15日),分析測試百科網卞總及小張編輯來我家,卞總看到我桌上有外文文獻,她好像感到意外... 事實上
第五屆生物分析、生物醫學工程與納米技術國際會議
6月7日至6月10日,第五屆生物分析、生物醫學工程與納米技術國際會議(2012 Fi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analysi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ISBBN2012)在湖南
戴汝為院士獲中國系統工程終身成就獎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日前在京頒發“中國系統工程終身成就獎”,曾與錢學森一起發軔系統學與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的中科院院士戴汝為獲此殊榮,以表彰他在系統科學領域的學術造詣和創新性貢獻。 戴汝為是我國最早從事模式識別、系統科學、思維科學、智能科學研究的泰斗級專家。在20世紀70年代初,他開創了“模式識別”
表彰學術貢獻 雷磁贊助“中國化學傳感器成就獎獎勵基金”
以獎勵在我國化學生物傳感器科研領域取得優秀成果,并對我國化學生物傳感器事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科研工作者,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化學傳感器專家組(原專業委員會)將在第十四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14th SCCS)上頒發首屆“中國化學傳感器成就獎”學術獎項。 為了保證該學術獎項的持續
湖南大學與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所協同創新研討會
5月26日至27日,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南大學)和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在湖南舉行了第二次協同創新研討會。科技部基礎科學司基地建設處處長周文能專程到會,并作了重要講話。俞汝勤院士、姚守拙院士、葉朝輝院士等來自兩個實驗室的研
首屆楊嘉墀科技獎頒獎 胡軍柴天佑獲一等獎
第一屆科技獎頒獎大會6月2日晚在上海舉行,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胡軍研究員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柴天佑教授獲得一等獎。 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馮長根,兩院院士戴汝為、孫優賢、王天然、吳宏鑫等為獲獎者頒獎。 戴汝為院士和馮長根等表示,這次大會是我國自動化及航天控制領域專家聚集的
院士談國家科技獎勵制度“變臉”
“國家科學技術獎導向性強,本次三大獎總數由不超過400項減少到不超過300項,體現出寧缺毋濫的精神,物以稀為貴,這對提高獎勵制度的社會影響,激勵科研人員更潛心研究,做出高規格的研究成果意義重大。”日前,國辦發布《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談及此次國家科技獎勵制度的“變臉”,中國工程院院士
著名藥物化學家嵇汝運院士逝世 享年92歲
我國著名的藥物化學家院士因病醫治無效,于5月15日9時20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2歲。 嵇汝運先生是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民主同盟會會員,曾任中國民主同盟會中央委員、中央參議委員,上海市政協委員、常委,衛生部藥典委員會委員,中國
第十一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大會報告
2012年10月27-29日,第十一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在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化學會主辦,青島科技大學、臨沂大學承辦。此屆參會人員達1600余人,征集論文1500余篇,是歷屆規模最大的一次。 大會上,汪爾康院士、俞汝勤院士、陳洪淵院士、姚守拙院士等專家學者,
第十一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在青島隆重召開
2012年10月27-29日,第十一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與儀器展覽會,在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化學會主辦,青島科技大學、臨沂大學承辦。全國分析化學年會每三年舉辦一屆,是中國化學會重要會議之一。參會人員達1600余人,征集論文1500余篇,
第五屆上海國際分析化學研討會勝利閉幕
9月16日,“第五屆上海國際分析化學研討會”于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W1-T1、W1-T2會議室順利閉幕。大會由中國化學會和德國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聯合主辦。大會旨在增強該領域國內外學術交流和技術創新。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學科委員會主任汪爾康院士,中國化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主任張玉奎院士,德國慕尼黑科技大
周錦帆:十八個院士,兼說60年色層分離變遷
一、前言: 此處說的十八個院士,是說~我母校出了十八個院士。 此處說的60年色層分離變遷,是今年4月17日在上,我作報告的題目。 二,母校江蘇省常熟中學 我母校江蘇省常熟中學是一個縣級中學,至今出了十八位院士,真院士。你聽說過~某個縣的一個中學竟出了十八位院士嗎? 三,院士(怎么來的)
第四屆生物分析與生物醫學工程及納米技術國際研討會召開
近日,第四屆生物分析、生物醫學工程和納米技術國際研討會在長沙召開。 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所長Leroy Hood應邀作首場報告。他在題為《工程科學引入生物學的經驗》報告中稱,“多項工具改變了生物學”。Leroy Hood主張利用生物技術推動生物信息技術和計算科學的發展
30位院士聯名反對中式卷煙入圍科技獎
4月9日,秦伯益、鐘南山等30位院士聯名致信本報,對“中式卷煙”項目入選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候選項目表示嚴重關切。 院士們在信中指出,作為企業,追逐利潤無可厚非,但上述入選項目的本質,就是通過技術手段提高卷煙吸引力,從而達到促進煙草消費的目的,這將導致更多人的健康問題,損害更多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