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主研發建成世界首臺醫院中子照射器
記者從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獲悉,我國首座用于治療惡性腫瘤的小型醫療專用中子照射器示范裝置,近日達到設計額定值。這也是目前世界上首臺醫院中子照射器。專家表示,這為我國自主研發的在中子俘獲療法領域趕超國際水平創建了一個有特色的平臺。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永茂介紹,醫院中子照射器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由核反應堆工程專家、神經外科專家、輻射防護專家共同研發的成果。該裝置運行的原理是先將一種含硼化合物注射進入人體,通過血液循環進入腦內,當用中子束照射患者腫瘤,中子與其發生核反應,可以殺死一定范圍內的腫瘤細胞,從而達到治療目的。該項目擁有我國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的整套設計,其原創設計獲得國家發明ZL授權。 周永茂表示,醫院中子照射器示范裝置的建成,將使我國微堆技術與硼中子俘獲療法密切結合。接下來,多家醫院將與中國中原對外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等單位聯合開展專題研究,力爭在惡性腦瘤和其他腫瘤的臨床試治中邁出實質性的步伐。......閱讀全文
我國自主研發產品表現亮眼
5月7日,由中國農藥工業協會舉辦的第二屆農藥行業經濟運行分析會暨2015農藥行業排行榜發布會在濟南市召開,會上公布了2015年農藥銷售百強企業及制劑銷售30強企業榜單,并首次公布了中國植保市場品牌銷售排行榜。從各項榜單中可以看出2014年中國農藥行業發展進入轉型、緩慢增長期,自主研發產品市場份額
中國首列自主研發導軌電車下線
中國首列自主研發設計制造的導軌電車7月21日在位于青島的中車四方車輛有限公司問世下線。作為世界最新型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之一的導軌電車,本次下線的導軌電車是由中車四方車輛有限公司自主設計、研發、制造,從研發設計、系統控制到部件生產,擁有完全的知識產權。 本次下線的導軌電車采用兩動一拖
我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抗癌新藥上市
我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抗癌新藥艾坦(阿帕替尼)13日上市,這是目前晚期胃癌靶向藥物中唯一的口服制劑,可顯著延長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同時,艾坦也是全球首個被證實在晚期胃癌標準化療失敗后,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該藥的研發成功,標志著我國制藥企業已經走上了由“仿制”到“創新”的戰略性
中國首列自主研發導軌電車下線
中國首列自主研發設計制造的導軌電車7月21日在位于青島的中車四方車輛有限公司問世下線。作為世界最新型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之一的導軌電車,本次下線的導軌電車是由中車四方車輛有限公司自主設計、研發、制造,從研發設計、系統控制到部件生產,擁有完全的知識產權。 本次下線的導軌電車采用兩動一拖編組形式,
自主研發肝癌診斷試劑將投入臨床
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王紅陽院士領銜的課題組經十余年攻關,成功研發出新型肝癌診斷試劑Glypican-3(以下簡稱GPC3)。日前,該課題組與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GPC3檢測試劑盒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將正式在臨床推廣應用。 據悉,研究人
我國自主研發新型磁共振成像技術
圖像靈敏度和清晰度提高3至5倍 磁共振檢查是早期診斷的重要手段,但我國長期以來存在普及率低、技術設備為西方壟斷、收費高等問題。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內的美時醫療科技公司今天正式公布,其自主研發出一種新型醫學磁共振成像技術——高溫超導射頻線圈,該技術使人體圖像分辨率和清晰度提高了3至5倍,是目前
齊魯制藥自主研發“新瑞白”上市
長期以來,骨髓抑制是腫瘤化療最主要的不良反應,也是限制化療劑量、延遲化療周期的主要因素。目前臨床主要使用的粒細胞刺激因子為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rhG-CSF),需要每天給藥一次,連續給藥7—10天。反復的藥物注射容易引起患者不良反應增加,行動受限,甚至患者依從性下降,心理抵觸情緒增加。 在C
我國自主研發最快磁浮列車年中將下線
全國人大代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清和3日透露,我國“2.0版”快速磁浮列車正處在緊張的試制組裝階段,計劃今年年中下線。這將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最快時速磁浮列車。 圖片來源于網絡 周清和告訴記者,相比此前為長沙磁浮快線研制的我國首列中低速磁浮列車,“2.0版”快速磁浮列車
基因檢測行業進入自主研發快速發展時代
國內自主研發三代測序儀披露最新消息, 率先在全世界取得政府醫療器械證備案,初步實現產業化并已應用于臨床檢測。我國基因檢測行業上下游正逐步進入自主研發快速發展時代,行業技術壁壘高,具備自主研發及專業化實力的企業在未來行業大爆發時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 將獲得更大收益,建議長期關注行業發展動態及相關
復旦大學等自主研發“芯云”技術
記者12月4日從復旦大學獲悉,由該校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微納系統中心、上海智能電子與系統研究院等自主研發的“芯云”智能芯片日前首次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進入太空。 以往每次火箭發射后,隨著一級火箭、二級火箭以及整流罩脫落并返回地面,末子級火箭會隨著它的有效載荷一同進入軌道,并長期在太空中占據寶貴的
電動汽車發展自主研發迫在眉睫
???? 國務院近日正式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我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到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關鍵零部件技術整體上達到
我自主研發抗艾藥物即將上市
1日,記者從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獲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藥品審核查驗中心專家組近期來到該院,對新一代抗艾滋病藥物——艾博衛泰進行藥物臨床試驗數據審查,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的抗艾滋病藥物進入上市前的最后沖刺階段,并有望成為世界首個長效注射抗艾藥。 該藥臨床試驗的主要負責人、佑安
我國自主研發建設的“煤變油”項目即將試產
在中國主要煤產地之一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國家重點工程、中國自主研發建設的神華集團煤直接液化項目首條生產線現已建成,進入調試階段,預計將于今年9月試產。 鄂爾多斯市市長杜梓對記者說:“在有‘煤海”之稱的鄂爾多斯市,今年9月間將有兩個煤液化項目相繼投產。在當前持續高油價的情況下,這兩個項目的投產
自主研發新型肌酐檢驗試劑獲批
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邱玲、國秀芝團隊,攜手該院藥劑科、腎內科專家與中國體外診斷試劑企業合作,成功研發轉化抗羥苯磺酸鈣干擾酶法肌酐檢驗試劑盒,解決了因服用藥物羥苯磺酸鈣導致肌酐假性降低,從而低估腎損傷程度、延誤治療的情況。作為國內首個抗羥苯磺酸鈣干擾的酶法肌酐試劑,其抗干擾能力比進口試劑優越12.5
我國自主研發生物骨有望明年投產
7月7日,在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在生物材料制備間工作。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戴建武研究團隊首次創新性建立了膠原生物材料的生長因子緩釋方法,并建立規模化制備平臺,制備了多種具有膠原結合能力的生長因子骨修復材料。其中,用于骨缺損填充的生物骨有望明年投入生產。 生長因子是一類具有調節
格力自主研發新冠病毒防疫“黑科技”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業復工復產的進程也逐步加快。近日,珠海格力集團內部發起了“摘口罩”行動,員工紛紛摘下口罩,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而這份率先“摘口罩”的底氣來自于格力電器自主研發的防疫“黑科技”——能殺新冠病毒的空氣凈化器,用科技力量為企業復工撐起“健康保護傘”。(圖為珠海格力集團辦公
我自主研發出自聚焦“超聲刀”
記者近日從南京海克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獲悉,由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海克高強度自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簡稱HKSFU),經過2年多對子宮肌瘤和晚期肝癌臨床試驗,已表明其安全、有效性等多項指標已超越當前的國內外同類產品。 自1942年以來,國內外許多科學家一直在研究和探索利用超聲能量殺滅癌細胞的“
我國自主研發心臟手術系統攻克世界難題
從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獲悉,由該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胡盛壽及外科管委會主任王巍領銜的團隊,采用我國自主研發的瓣膜植入系統,為兩名高齡高危心臟病患者成功實施了“經心尖微創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且不開胸、心臟不停跳。這一世界領先技術,使過去無法可醫的患者得到了徹底治療,重獲“生機
我國自主研發的“海蜇號”海試成功
記者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獲悉,我國自主研發的近海底面移動探測系統——“海蜇號”,近日在南海甲烷滲漏區、3000米以深海域海試驗收成功,標志著我國海底原位保真取樣技術邁向國際一流。 據了解,國內外市場上有多種較為成熟的設備用于深海作業和海底觀測,然而這類設備多聚焦于深海原位觀測,部分兼
我國自主研發海洋環流數值模式‘媽祖”發布
12月29日,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以下簡稱“預報中心”)自主研發的質量守恒海洋環流數值模式“媽祖1.0”正式發布,該模式填補了我國海洋環流數值預報領域的空白,將在氣候變化評估、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環境安全保障等領域有重大應用價值。與國外主流海洋環流模式相比,“媽祖”模式具有
金屬所自主研發鈦合金獲美國ZL
金屬所自主研發的鈦合金獲美國ZL 兩類器件完成臨床試驗 Ti2448新型醫用鈦合金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工程合金研究部楊銳、郝玉琳等研制的Ti2448新型醫用鈦合金于5月28日獲美國ZL授權(US 7,
福建計量院自主研發測量儀檢定
近日,福建省計量院應用自主研發的科研新成果“高精度衡器載荷測量儀”,為福建省交通執法總隊的2000臺便攜式汽車稱重儀提供檢定服務,取得良好效果。 據了解,便攜式汽車稱重儀是汽車稱重技術的重大革新,為交通部門實施有效的超限超載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手段。便攜式汽車稱重儀主要應用于公路局、交通局、公安交
我國自主研發太陽能并網逆變裝置
復旦大學聯合華南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歷經3年攜手攻關,與企業共同自主研發出兆瓦級并網逆變器等三大系列10個產品,最近通過了國家能源局組織的專家鑒定,并在2011年國際權威機構PHOTON的公開測試中取得“雙A”的殊榮,核心技術指標居亞洲首位。有關專家認為,這項重要成果對于打破國外企業技術壟斷
廣東移動自主研發節能綠色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作為互聯網產業大發展的基礎,如何降低能耗一直為業界所關注。記者昨日從廣東移動了解到,該公司自主創新的芯片級節能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方案,可有效降低能耗,并成功入選國家2015年工業轉型升級資金綠色制造項目名單。 為保證機房內設備的穩定運行,傳統數據中心要依靠空調維持較低溫度,空調
中國自主研發大功率海上風機啟運
21日,東方電氣集團旗下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5.5兆瓦大功率海上風機正式從四川啟運江蘇如東潮間帶試驗風場,這是國內首臺在廠內完成5兆瓦以上大功率低電壓穿越試驗的機組,標志著我國大型海上風機研制再上一個新臺階。
核電站“神經中樞”自主研發獲突破
中廣核旗下北京廣利核系統工程有限公司今天在北京發布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安全級數字化控制平臺研發最新成果,同時與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站、中核能源科技、清華大學核研院就包括高溫氣冷堆在內的核安全級全廠數控系統(DCS)等合同簽約。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稱贊廣利核的最新成
深企自主研發技術刷新基因檢測速度
伴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基因數據的生成呈現指數級增長,對檢測速度和分析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22日,記者從深圳承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承啟生物”)獲悉,近日該公司的云計算平臺搭載自主研發的FANSe三代算法,首次實現1分鐘解析近2萬個基因信息,比以往的同類技術快了數十倍。這一技術突破
我國自主研發的生物航空燃料首飛成功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24日宣布,當日清晨,加注中國石化生物航空煤油的東方航空一架空客320型飛機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起飛,經過85分鐘技術飛行測試后,平穩降落。這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生物航空燃料在商業客機首次試飛成功。 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芬蘭之后第4個擁有生物航空燃料自主研
我國自主研發的納米生色技術通過科技鑒定
在不改變普通織物原有特性基礎上,通過納米技術手段讓織物具有防水、抗菌、防曬、抗紫外線、防輻射、防靜電等功能——歷經7年自主研發,由北京納米生色公司與廣東欣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織物納米膜層結構生色技術日前完成科技成果鑒定。 據悉,該項科技成果鑒定工作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組織,中國工程院院士俞
我國自主研發的抗癌藥療效獲證實
在國內,靶向抗癌藥幾乎等同于“昂貴的國外專利藥”。然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孫燕教授17日公布的消息有望改變這一現實: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創新藥鹽酸埃克替尼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療效得到證實。 鹽酸埃克替尼是以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激酶為靶標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