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轉變培養模式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工程
在第四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認為:“大學的本質就在于把一些極具創新思維的老師和一些極具創新潛力的學生聚集在一起,讓他們的創造力互相激發,從而產生讓學生受益終身的智慧和創新力。”中國大學與西方大學的差異就是教學模式的互動性,“探究式、討論式、互動式,才能使學生處于高度的興奮之中”。 轉變培養模式是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渠道和基本舉措。盡管近幾年來人們一再呼吁,但雷聲大、雨點小,難見實際運作。 筆者認為,轉變培養模式,必須首先抓好“三變”。教師要變 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導,教師的理念、思路、能力、態度決定了培養模式轉變的力度和深度。 一是教師觀念要變。教師要從傳統的主導變為高水平的引導。傳統教育中,教師主宰著教學,教師講、學生聽,即使有一些互動,也是教師牽著學生走。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知識、新理論、新成果的出現,常常使教師與學生在信息獲取上處于同一時間點。因此,如何......閱讀全文
書院制:變革高校人才培養固有模式
書院制實際上是一種跟素質教育、通識教育相關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素質教育引發的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舉措之一。 龐海芍 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研究員 “輔導員入住宿舍后,我們聯系起來更加便捷,日常交流更密切了。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同學住在同一棟樓里,可以互相交流、拓寬視野。”在海南大學今
錢鋒委員:流程工業人才培養需調整模式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流程工業制造國,流程工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和基礎產業。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推進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未來流程工業人才需具備多學科知識、跨界整合能力和解決關鍵技術難題的能力,以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 然而在受訪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
高端應用型人才培養應摒棄“封閉模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865.shtm
代表建議:加快構建高校人才培養融合創新模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61.shtm 中新網北京3月4日電 (馬芙蓉 王瀟瀟)“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是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中之重。”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近日受訪時表示,高校是人才培養與各類人
侯建國院士:人才培養應擺脫“伯樂相馬”模式
侯建國院士 “農夫把土地伺候好了,撒下種子,并適時給予水和養分,莊稼自然會蓬勃生長。人才工作也是一樣。”近日,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侯建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管理部門應擺脫‘伯樂相馬’式管理模式,把工作重心放在為人才成長營造肥沃的土壤和有利于創新的環境上。” 侯建國認為,改革開放初期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看廈門大學如何打造創新引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037.shtm 在廈門香山南麓,坐落著一片占地3645畝的美麗校園。校園依山傍海、群翠環繞,獨特的嘉庚建筑樓群莊重典雅,12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在這里孵化成果……這里是廈門大學翔安校區。 自20
尤政代表:加快構建高校人才培養融合創新模式
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是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中之重。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作出部署,提出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的目標要求。對此,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表示,人才培養與各類人才聚
教育部專家:中國人才培養模式有缺陷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周滿生教授16日在廣州表示,中國的人才培養模式有重大缺陷,而且從基礎階段就出現缺陷。 周滿生是在出席16日在廣州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南方教育高峰年會上發表題為“國際視野下創新人才的培養”演講時表示的。 他提到了耶魯大學教授、北
陳國祥:轉變培養模式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工程
在第四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認為:“大學的本質就在于把一些極具創新思維的老師和一些極具創新潛力的學生聚集在一起,讓他們的創造力互相激發,從而產生讓學生受益終身的智慧和創新力。”中國大學與西方大學的差異就是教學模式的互動性,“探究式、討論式、互動式,才能使學生處
南科大書記談書院制:高校正探索的人才培養模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453.shtm
南科大書記談書院制:高校正探索的人才培養模式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21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2021年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深入探索書院制、導師制、學分制‘三制’交叉融通的
人才培養需經師亦需人師
中國傳統教育里有很多好的東西,我認為,最好的就是“經師易遇,人師難遭”的思想,即“經師”與“人師”是統一的,只做“經師”并不是合格的老師,既做“經師”又做“人師”才是合格的,也就是要教會學生“為人”“為學”“為事”。 ■本報記者 王之康 自高考恢復至今,我國高等教育經歷了長達40年的快速發展
“學術特區”:能否打破人才培養瓶頸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在進行以“尖子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嘗試。這些凝聚了高校最優秀的教授和最拔尖的學生,采取最先進最靈活教學方式的“尖子班”,被形象地稱為高校的“學術特區”。 在中國高等教育界,“錢學森之問”激蕩著無數人的心靈。長久以來,找到一條符合國情的培養杰出人才的道路,一直吸引
破解芯片人才培養“卡脖子”難題
11月,新一年畢業季剛剛開啟。一所地處三線城市的大學里,有兩名碩士畢業生早早迎來了讓人艷羨的工作機會——年薪35萬元,從事芯片設計工作。 疫情沖擊、經濟放緩、競爭激烈,為什么這兩個年輕人卻能輕松過關? “我們參與了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一生一芯’計劃,全程參與處理器芯片從設計
運用增值評價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日前,教育部在其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中,提出“改進本科教育教學評估,推動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而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將“增值評價”與結果評價、過程評價、綜合評價一起,視為保證教育評價科
破解芯片人才培養“卡脖子”難題
11月,新一年畢業季剛剛開啟。一所地處三線城市的大學里,有兩名碩士畢業生早早迎來了讓人艷羨的工作機會——年薪35萬元,從事芯片設計工作。 疫情沖擊、經濟放緩、競爭激烈,為什么這兩個年輕人卻能輕松過關? “我們參與了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一生一芯’計劃,全程參與處理器芯片從設計
解讀|“十四五”健康人才培養
促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健康中國建設,人才是關鍵。為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家衛生健康委根據衛生健康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以及機構改革賦予的新職能新要求,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編制印發《“十四五”衛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國家對西部人才培養扶持力度加大
2013年,人才工作按照黨的十八大關于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扶持力度的要求,加大對西部地區人才隊伍建設的支持力度。 在實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中,全年共選派教師、醫生、文化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7.7萬人;在博士服務團選
中青報:我國核聚變人才培養已箭在弦上
近期發生的日本核泄漏事件持續牽動著世界各國的神經,和平開發利用核能再次成為矚目的焦點。 就在上個月,國內核聚變界的100余名專家代表也聚集到了一起,由科技部主辦的核聚變能發展研究人才工作會議在中國科技大學舉行。與會專家紛紛表示,抓緊培養和儲備核聚變人才后備力量,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新農科人才培養-高校該如何落實?
教育部日前印發《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將生物育種科學、生物質科學與工程等12個專業列為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提到,加快布局建設一批具有適應性、引領性的新農科專業,加快培養急需緊缺農林人才,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教育部表示,將建立健
同濟開放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9月6日,同濟大學面向2014級新生開放基于強化數理基礎、學科交叉、國際合作交流等的12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本科新生可基于個人興趣自愿提出申請。通過各實驗區專家團隊的面試選拔,即可轉入自己感興趣的相應實驗區學習。 據介紹,在開放“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的同時,同濟大學今年還繼續面向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責任擔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76.shtm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2019年我國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有其內在的邏輯和鮮明特征,最為顯著的標志就是教育、科技、人才在全
我國首次對科普人才培養作出規劃
7月28日召開的中國科協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殷皓簡要介紹了該規劃綱要編制的有關情況。 據殷皓介紹,制定《科普人才規劃》,加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既是國家加強人才工作的具體要求,也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具體舉措,同時也是新
全球矚目破題數字文創人才培養
12月10日,由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院(以下簡稱文創學院)主辦的第六屆全球文化創意產業合作與發展國際會議在滬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創意產業專家、學者、企業家和政府代表,共同探討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挑戰與機遇。 會上,“數智未來:文創教育與學科發展的新趨勢”論壇、“全球視野
創新人才培養的“短板”在哪里
景德鎮陶瓷大學超越清華大學成為大國工匠培養強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高校擠進商業管理人才培養前20名,北京電影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成為商業創業類人才前20名高校……這些在“雙一流”榜單中看不見的高校,近日在一份由深圳市人才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
教育部:加強“高精尖缺”人才培養
當前,我國一些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還處于受制于人的狀態,大國競爭的新形勢對我國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也給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任務。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表示將聚焦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以超常規方式加快培養一批緊缺人才,為國家解決“卡脖子”問題和
工程人才培養要緊跟時代發展
在我國,對于工科教育的探討已經持續多年。2016年,國家啟動新工科建設,孕育產生交叉專業,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培養工程人才。這套基礎框架并沒有什么問題,問題是我們要真正理解工科教育的核心邏輯——工科教育離不開工程實踐,工程人才培養更要結合時代發展。更強調實用性、交叉性與綜合性新工科不僅指專業設置中
“植物引種及人才培養”項目通過驗收
驗收會現場 8月4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對該園園林園藝部承擔的院省合作重大專項“熱帶植物專類園區景觀優化”子課題之一的“植物引種及人才培養”項目進行了驗收,以植物園主任陳進為組長的專家組在聽取匯報,并審閱相關材料后,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該項目自2006年8月啟動,至20
中外校長縱論科教融合與人才培養
“世界越來越一體化,我們也需要更多理解與合作。”10月14日,在中國科學院大學4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哥本哈根商學院校長普爾·霍爾頓·安德森說出自己心聲。 安德森院長的感受不是個例。在這場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思想碰撞中,來自中、丹、德、日等多個國家數十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與會者
兩院院士建言創新人才培養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表達了老一輩科學家對我國教育和人才問題的深深憂慮。 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培養創新人才也是很多白發皓首的院士們最為關切的問題之一。他們除了在科研工作中身體力行、提攜后進,更對我國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很多思考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