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19日,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和中國科學出版集團共同承辦的中國科協第211次青年科學家論壇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為“科技期刊本質屬性與功能定位研究”。本次論壇的執行主席分別由中國實用內科雜志任延剛博士、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閻君博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雜志社任勝利博士、中國醫科大學王振寧博士擔任。有來自北京、天津、沈陽、廣州等20余家科研機構和期刊出版單位的40多位青年專家參加了此次論壇活動。 軍事醫科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秦成峰博士、北京師范大學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閻廣建博士、解放軍總醫院腎臟科蔡廣研博士等青年科學家分別以“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科技期刊——一位病毒科技工作者的渴望”、“國內外科技論文差異分析及期刊功能探討”、“科技期刊與臨床科研”為題進行了主題發言。他們以其本人及其研究群體有關科技論文投稿與發表的經歷和體會,比較分析了國內外......閱讀全文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表示,要優化科研管理環境,落實擴大科研機構自主權。改革科研院所組織機構設置和管理運行機制,消除科研院所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和“官本位”弊端,實行有利于開放、協同、高效創新的扁平化管理結構,建立健全有利于激勵創新、
近日,記者從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將于11月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屆時,預計將有國內外科技工作者4300余人參與大會,其中包括兩院院士100人左右。 據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張勤介紹,2010年11月1日-3日期間,由中國科協和
——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王春法就《科技工作者道德行為自律規范》答記者問 近年來,我國科技整體能力持續提升。自2016年“科技三會”召開以來,絕大部分科技工作者都堅守良好的道德操守,潛心研究、奮勇爭先,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都穩居世界前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科研成就。但也發
對學術不端行為懲處不一,是科技界的一個隱憂。有些單位從輕處罰甚至包庇違規的科研人員,使得違規成本較低。這樣既不能讓違規者付出代價,也不能懲戒后人。自律與嚴格懲處雙管齊下,才能遏制這股學術界的不正之風。 近日,世界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學術期刊中的9篇論文,這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
2010中國科協學術建設發布會在京舉行。中國科協副主席、中科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在會上發布了《2009—2010年度學科進展狀況報告》,內容涉及大氣科學等26個學科的進展情況和未來趨勢。 2009年,中國科協對大氣科學、古生物學、微生物學等26個學科的發展狀況開展研究分析,由56位院士和15
在今天舉行的2012中國科協學術建設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榮譽委員陳運泰發布了中國科協所屬科技期刊2011年的發展狀況。 陳運泰表示,2011年,中國科協科技期刊注重提升學術質量,期刊的學術和出版指標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在國際重要數據庫的影響力指標進步明顯。 引證報告顯示,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館藏基地”暨“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協文獻收藏與交流中心”簽約儀式會場 7月2日上午,在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舉行了“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館藏基地”暨“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協文獻收藏與交流中心”項目簽約儀式。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馮長根在儀式上表示,老科學家學術成長
記者從中國科協日前召開的新聞會上獲悉,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將于11月1日至3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主題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新”。 據介紹,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由中國科協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年會主要活動按照“1+3+X”模式進行。其中,“1”指大會開幕式及大會特邀報告,“
“近兩年,我國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交叉學科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突出性的科研成果,各學科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國家科研投入不斷增長。”在今天召開的2016中國科協學術建設發布會上,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發布了2014-2015年度學科進展研究成果。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章良主持會
昨天,中國科協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辦2011中國科協熱點問題學術報告會,針對科技界和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分析與評價,并就聽眾、新聞媒體和網民關心的問題現場解釋和回答。 【關鍵詞 地震】 中日兩國地震類型不同 中國科學院計算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孫文
為促進中國科協高端科技創新智庫青年項目順利開展,加強相關領域青年學者的學術交流。5月26日,由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主辦,南京財經大學承辦,江蘇省蘇科創新戰略研究院協辦的2017年中國科協高端科技創新智庫青年學術論壇在南京召開。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陳銳、江蘇省蘇科創新戰略研究院院長陳雯
7月4日至6日,中國認知科學學會第一屆學術大會總結會在京舉行。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副司長曹國英、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副部長劉興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科學部李恩中處長、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濤所長、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沈毅處長出席了大會閉幕式。 認知科學是研究人類認知和智力的本質和規律
“在學術論文和學術報告質量面前應該人人平等,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學術論文,在學術交流中真正產生思想碰撞。”6月19日,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馮長根在合肥舉行的第二屆學術交流理論研討會上的一席話發人深思。 中國科技發展正進入新的躍升期,科技工作者科研條件不斷改善,參加各種交流活動的機會
“我國研究干細胞的動物模型,不能僅停留在小鼠等小動物上,如果能舉全國之力試驗大動物,如豬、猴子等,那我們就快成功了。”在不久前舉行的第二次中國科協論壇上,同濟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裴剛在談到中國干細胞研究的機遇與挑戰時,著重強調了大動物試驗平臺的意義。 從1999年12月干細胞研究被評為
今天從中國科協獲悉,作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科技期刊資助體系——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5年來共資助454種(次)期刊,資助總額4840萬元。 據介紹,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主辦的科技期刊是我國科技期刊的代表性刊群和重要的出版與學術交流資源。截至2010年底,中國科協科技期刊共1003
“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機C919將在2014年首飛,自主研制的第一架大型民用直升機AC313首飛成功;第三代核電AP1000核島鍛件全部研制成功;建成納米材料綠色印刷制版技術中試線;成功研制出單價、雙價轉基因抗蟲棉,打破了跨國公司壟斷……”4月7日,中國科協舉行2011年學術建設發布會,中國科協
你見過長著大眼睛六條腿的西瓜,長得又像鳥又像老鼠的怪物嗎? 5月17日上午,當2010中國科協學術報告會現場大屏幕上出現這樣兩張照片時,現場發出一陣驚愕的叫聲。 事實上,這樣的圖片最近一段時間在網上已經瘋傳。轉基因是天使還是魔鬼?轉基因的食品安不安全?越來越多的公眾對此充滿疑惑,憂
“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解決經濟和社會重大需求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不斷涌現,相關學科產業得以快速發展。”在近日舉行的2010中國科協學術建設發布會上,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院士指出,經濟需求催生了技術突破,學科進步促進了產業發展。 白春禮列舉
“青蒿素的發明,一直是我國引以為豪的科技成果,但僅僅由于難以確定成果歸宿而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表彰和獎勵,其中折射出的問題值得引起我們深思。”在今天(9月21日)開幕的第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上,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就現在的科技獎勵機制和學術評價制度提出了批評,他說“現在獎勵名目過多但質量不夠高,在
近日,在上海市科協承辦、以“克隆動物食品的未來”為主題的中國科協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上,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免疫學家郭禮和教授等多位專家圍繞“現代轉基因動物技術的發展趨勢”“愛有差等與敬畏生命——從中西不同倫理觀念看克隆動物食品”“克隆動物源食品現狀與未來”“哺乳動物克隆技術及轉基因技術體細胞克
CRISPR并不完美,有脫靶、難以實現單堿基精確編輯之類的缺憾。大家期待更好的技術,一批生物學家也在CRISPR的榜樣激勵下另辟蹊徑,暗中競賽。 基因組編輯或許是今年最火熱的科學概念,不僅因為NgAgo技術爭議受人矚目,也因為基因組編輯造福人類的潛能,超過任何一種現代生物技術。在這一領域前沿,中
科普人才遭遇老齡化 有關專家呼吁激勵青年科研人員做科普 長著大眼睛六條腿的西瓜、長得既像鳥又像老鼠的怪物,在中國科協5月17日舉行的2010年中國科協學術報告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生
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國科協第11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上,專家呼吁摒棄傳統文化中的不利因素,加強先進文化建設,保障良好的科技體制,注重科學與人文的互動。 “文化是培育科學技術進步的母體,是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的土壤,從世界觀、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等方面影響著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不久前
中國科協九大近日選出的新一屆領導班子中,有一位特別的面孔——項昌樂,這位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一線科研人員將掛職擔任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書記處是中國科協常委會主持日常工作的執行機構,從基層一路成長為北京理工大學副書記、副校長的項昌樂將給科協書記處帶來一線科技工作者的心聲,也讓人們對科協的工作有了更
項昌樂參加中國科協九大分組討論。 中國科協供圖 中國科協九大近日選出的新一屆領導班子中,有一位特別的面孔——項昌樂,這位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一線科研人員將掛職擔任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書記處是中國科協常委會主持日常工作的執行機構,從基層一路成長為北京理工大學副書記、副校長的項昌樂將給科協書記處帶
2015年11月中國科協聯合工信部、北京市政府舉辦了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圖為一位參觀者在同機器人握手。 “‘十三五’規劃建議把創新發展排在新發展理念之首,并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歸根到底是人才創新,創新驅動歸根到底是人才驅動,人才是支撐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中國科協最大的
2015年以來,我國科技界接連遭遇國外出版集團較大規模的集中撤稿,造成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我國科學家的國際聲譽受到直接沖擊。為弘揚科學精神,進一步加強科技工作者道德行為自律,中國科協研究制定了《科技工作者道德行為自律規范》,并印發通知要求各全國學會、地方科協和高校科協、企業科協組織科技工作者深入
2012中國科協學術建設發布會今天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協副主席李靜海發布了2011~2012年度我國空間科學等23個學科近年的發展狀況及未來趨勢。 李靜海表示,從本次發布的23個學科的進展情況看,呈現出以下四個發展趨勢: 第一,交叉融合是學科發展的歷史必然。學科與學科之間
針對公眾普遍關注的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核污染等熱點問題,中國科協日前舉辦2011中國科協熱點問題學術報告會,并邀請國內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針對這些熱點問題,進行分析與評價,深入探討其成因與機理,提出相關應對策略和方法。 中國科學院計算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孫文科教授、中國核工業集團
通 知關于申報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2020年項目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聚焦新時代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要求,在國際學科領域的前沿熱點領域和國民經濟建設重大科技領域,為青年科學家搭建學術平臺,助力青年科技后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