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以“能源植物培育與生物質高效利用”為主題的第108期上海東方科技論壇上,來自美國、德國和我國有關領域的專家和學者指出,發展生物質能源的基礎是高效可持續的生物質原料的供應。應通過培育速生、高生物量的能源植物,最大效率利用邊緣性土地資源來發展生物質能。他們呼吁有關方面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加大對這方面研究的投入和支持。 為了能夠更好地分析國內外生物能源的研究發展現狀,溝通國家生物能源研發領域的信息,研討我國生物能源的發展戰略,為各級政府和有關決策部門提供科學依據和建議,為我國生物能源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此次東方科技論壇研討會希望通過與會專家的研討論證,能夠組織科研力量在高效利用廉價的生物質材料、選育高含油量或高淀粉的植物品種,從基因水平、細胞水平和群體水平等不同層面,運用遺傳學、生態學、代謝和基因工程等來解決生物質生產中所面臨的瓶頸。 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沈允鋼院士等認為,現代人類文明的建立主要以......閱讀全文
能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必需品。化石資源的過度消耗引發石油短缺和氣候變暖,已成為影響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尋找石油替代產品成為全球共識。來源于生物質的能源具有環境友好和可再生性,在滿足未來社會能源需求,特別是交通燃料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在推動化學工業可持續發展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必將引領世
2013年7月19日,中國離子色譜30周年紀念活動在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隆重開幕。大會期間,來自華東理工大學的楊丙成副教授、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的法蕓老師和浙江大學的朱巖老師等
本周以來,在新能源汽車熱潮的助推下,燃料電池概念強勢來襲,wind燃料電池指數更是連續兩個交易日收出放量長陽。而隨著燃料電池炒作熱潮的逐步蔓延,圍繞燃料電池的相關概念也進入細化階段,其中生物燃料就悄然進入投資者的視線中。消息面上,近日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傳感技術團隊在基于細菌表面展
近日,中科院青島能源所與河北常青集團石家莊常佑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聯合攻克沸騰床改造均相加氫工藝生產二代生物柴油技術,并在常佑生物能源公司20萬噸/年規模二代生物柴油生產裝置上實現成功開車,這標志著中科院青島能源所ZKBH均相加氫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采用液態分子催化成功量產商業化二代生物柴油的技術,
來自美國生物再生能源國家實驗室,生物科學與化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將不同的顯微成像方法結合起來,深入解析了生物質(biomass)細胞壁和酶消化能力之間的關聯,獲得了一項重要的研究突破,這一突破將有助于優化糖生產,以及降低生物燃料的成本。相關成果公布在Science雜志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和
在第四屆中國工業生物技術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楊勝利就生物煉制與生物經濟的相關問題接受了《科學時報》記者的采訪。 本世紀末會形成生物經濟 記者:生物經濟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 楊勝利:上個世紀9
中科院副院長陳竺:直接進行第2代生物能源研究 6月25日,中科院與天津市政府共建的“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與發展中心”(天津研發中心)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簽字儀式,同日研發大樓在天津濱海新區奠基開工。這也是國家級科研機構在天津成立的首個大型研發及產業化機構。
記者從昨日舉辦的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大型科研成果發布會上獲悉,投資16億元的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將在大連、青島兩地共建,同時兩所融合將成為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籌)的核心單位。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告
記者從昨日舉辦的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大型科研成果發布會上獲悉,投資16億元的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將在大連、青島兩地共建,同時兩所融合將成為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籌)的核心單位。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所長,
2018年的第一個工作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青島能源所)邀請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張玉奎院士來到青島,出席由青島能源所主辦的“生物能源與過程高端論壇”。 “這不僅是一場學術交流,也是兩所啟動融合發展后的工作新常態。”日前,青島能源所黨委書記
▲微藻培養池▲微藻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微藻生物柴油作為一項涉及生物能源、碳堿排和農業生產三位一體的戰略性技術,吸引了全世界眾多研究機構、大學和企業參與研發。不過,現有的微藻生物柴油技術還很不經濟,投資大、成本高、占地多,這些是待解問題。 從微藻中提油,聽起來匪夷所思,但目前很多科學家正在打它的
為落實《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構建“重大技術研究、重大技術裝備、重大示范工程、技術創新平臺”四位一體的國家能源科技創新體系,國家能源局設立了第四批國家能源研發中心。3月5日獲悉,依托于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設立的“國家能源生物燃料研發中心”獲得國家能源局批準。 國家能源生物燃料研發中
微藻是一類古老的低等植物,在陸地、淡水湖泊、海洋分布廣泛。微藻種類繁多,截至21世紀初已發現的藻類有三萬余種,其中微小類群就占了70%,即兩萬余種。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水生所)研究員、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微藻生物科技中心主任、“千人計劃”專家胡強主要從事藻類生物學、生物技術與生物能源
微藻能成為有競爭力的新能源嗎?22日,記者在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三水能源微藻培養基地采訪了解到,微藻生物能源發展前景廣闊,或將成為替代石油的生物能源。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三水能源微藻培養基地占地面積大約為5.5萬平方米,目前微藻培養面積約占1萬平方米。據了解,該基地的主要任務是利用養殖廢水
由中國微生物學會分子微生物學及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和上海市微生物學會共同主辦,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中科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和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創新藥物與制藥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籌)聯合承辦的“首屆全國合成微生物學學術研討會”于9月26日只9月27日在上海舉行。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和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青島能源所)在青島舉辦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專項成果發布會,標志著兩所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專項行動正式啟動。本次發布會吸引了華通集團、瑯琊臺集團、昌盛東方實業等近百家企業,以及中科院創業投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系統生態學科組博士王偉波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藻類生物能源副產物在開發過程中易受到其他污染物的污染。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在將微藻生物能源副產物應用于食品或動物飼料之前,必須要建立詳細的安全標準。該評論文章已由《科學》雜志在線發表。 作為最有前景的生物能源之一,微藻生
9月2日,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與波音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的“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聯合研究實驗室”揭牌儀式在青島舉行。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所長王利生(第一排左一)、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張惠(第一排左二)、波音中國公司總裁王建民(DavidWang)(第一排右
由中國微生物學會分子微生物學及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和上海市微生物學會共同主辦,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中科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和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創新藥物與制藥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籌)聯合承辦的“首屆全國合成微生物學學術研討會”于2010年9月26日―9月27日在上海舉行
1月23日至24日,為進一步推進生物資源的保藏和有效利用水平,提高中國科學院各生物資源保藏庫資源保藏、評價的科技創新與服務能力,由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主辦,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生物遺傳資源庫工作委員會、中科院STS微生物檢測與資源應用服務平臺聯合承辦的中科院生物遺傳資源評價與組學應用技術培
6月29日,由中科院生物局牽頭組織的第六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科企合作對接會在江蘇泰州召開。來自保羅生物、南京正大天晴、滬亞生物等七十余家單位的1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任志武,以及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江南大學、中科院相關研究所的嘉賓出席
7月26日,由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山東省科技廳、東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中科院-山東省綠色化工技術創新論壇暨院士專家科技行活動”在東營墾利區召開。中科院沈陽分院院長韓恩厚、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于書良、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副主任劉細文,及來自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
2010年5月25日――波音和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簡稱“青島生物能源所”)宣布將組建一個聯合實驗室,以加快微藻生物燃料的研究并促進航空業可持續生物燃料的產業化進程。 該實驗室命名為“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聯合研究實驗室”,將由波音與青島生物能源所共同出資和管理,后者是中科
9月7日,受中美生物燃料第四次工作組的委托,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能源與環境部生物質市場系主任John Holladay、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NL)能源系統評價部團隊負責人Michael Wang、波音研究與技術中國區研究項目和大學關系經理尹久盛、國家能源生物液體燃
與美國寶潔公司啟動“皮膚與口腔微生物組聯合科學研究計劃”簽約儀式 近日,青島市科學技術局發布了關于2016年1到6月份全市發明專利和技術交易情況的通報,中科院青島能源所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116.72%,增幅居第2位,總量居第3位。 經歷十余年的長足發展,已讓中科院青島能源所申請專利數百項,百
微藻生物能源是最有前景的生物能源之一,然而其相對較高的生產成本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主要瓶頸。通過開發其副產物(An outlook on microalgal biofuels, 13 August 2010, p. 796)降低生產成本逐步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認可。
7月11日,由生物能源與生物基產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生物質高效轉化與生物煉制”項目課題啟動會在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舉行。國家科技部農村科技司處長王學勤,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龔國平,及中科院廣州分院常務副院長黃寧生等出席了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廣州能源所所
隨著人類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化石能源供應緊張問題日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人類開始將目光投向生物質能源的研究和開發,這也是人類急需的替代石油資源的最可能途徑。那么,我國的生物質能源產業將遵循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副主
隨著人類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化石能源供應緊張問題日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人類開始將目光投向生物質能源的研究和開發,這也是人類急需的替代石油資源的最可能途徑。那么,我國的生物質能源產業將遵循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國西南野生生
8月17日,“能源植物創新生物技術”總結交流會在威海威海衛大廈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由我所與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聯合舉辦,主要針對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支持的能源植物項目群進行了總結交流。科技部農村司農村產業處處長胡京華、農村中心農業高技術處處長葛毅強、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