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釋疑:張衡“地動儀”能否記錄地震
5月12日四川地震,牽動了全國民眾的心。震感瞬間傳至全國各地。一些網友認為,既然漢代就有“地震儀”,為什么依然無法預測地震呢? 也有網友指出,此前的“蟾蜍遷徙”已經預報了地震。動物真的能預報地震嗎? 英國學者米爾恩根據文獻記錄復原了“候風地動儀” 日本學者服部一三根據文獻記錄復原了“候風地動儀” 中國學者王振鐸根據文獻記錄復原了“候風地動儀” 問題1 張衡地動儀能記錄地震嗎? 地動儀無法記錄發震時刻,更無法記錄震級。因此,從現代地震學的角度來看,候風地動儀并不能記錄地震,不是地震儀。 一些科技史著作聲稱,張衡在公元132年制造的“候風地動儀”能夠準確記錄地震,比西方第一臺地震儀(由意大利人路吉?帕米里制造于1856年)早了1700多年。也有些材料說,候風地動儀可以“預測地震”。 不過,史書中有關候風地動儀的記載,僅見于《......閱讀全文
地震釋疑:張衡“地動儀”能否記錄地震
5月12日四川地震,牽動了全國民眾的心。震感瞬間傳至全國各地。一些網友認為,既然漢代就有“地震儀”,為什么依然無法預測地震呢? ? 也有網友指出,此前的“蟾蜍遷徙”已經預報了地震。動物真的能預報地震嗎? ? 英國學者米爾恩根據文獻記錄復原了“候風地動儀” 日本學
方舟子:張衡的地動儀管用嗎
提起中國古代科學家,很多人會想到東漢大學者張衡。而提起張衡,人們馬上會想到他發明的地動儀。那個八只蛤蟆對著八條龍張嘴的復原模型是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品。張衡的發明如此深入人心,以致近年來每有大地震,總有人指責地震局:“張衡的地動儀都能預報地震,你們這些地震專家怎么這么無能?”當然,張
方舟子:再說張衡的地動儀是否管用
《張衡的地動儀管用嗎?》發表后,有記者詢問主持2005年地動儀新復原模型的地震局研究人員的看法,答曰:“方舟子對地震這個領域并不了解。”至于如何不了解,卻沒有講出個所以然來。實際上我那篇文章并沒有涉及高深的地震學知識,依據的只是事實判斷和史料。了解地動儀復原模型的工作原理,只需要掌握物
文獻記載太簡略,張衡地動儀是真是假
最近關于“張衡地動儀”真偽的討論又在網絡上熱起來。 張衡地動儀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它能預報地震還是監測地震呢?我們看到的張衡地動儀是真的還是假的? 實際上,每過一年半載的,類似的討論總要在網絡上“卷土重來”。支持者們從不同角度尋找歷史依據,以求為“張衡地動儀”的歷史正本清源——《后
鏤孔式地動儀在蘇州問世-可做震動演示
8月4日,由蘇州古天文儀器研究所人員歷時近半年、為即將落成的廣東省科技館“量身定做”的一古銅、一黃銅的分別為仿東漢時期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和2004版我國學者新推出的“懸柱”式傳動機構的地動儀同時復制成功。并以推陳出新的鏤孔式首開先河。據了解,該鏤孔式地動儀為科普型制作,為便于比對試驗觀摩,制作人員特地
何祚庥:我支持對地動儀的質疑
2011年1月3日《科學時報》刊登了馮銳先生寫的《地動儀的歷史真實和科學價值》的長文。此文認為“社會上出現了一種徹底否定張衡地動儀的極端觀點……把嚴肅的學術研究搞成鬧劇”。文章寫得極長,可就是回避了最主要的爭議! 其實,有相當多的物理學家早就對科學史學家“復原”的“地動儀”有批評。原因是,幾乎
動物真能預測地震?反常行為與前震相關但并非能預測
據國外媒體報道,地震之后地面停止震動時,人們猜測他們的寵物或者某些野生動物可能預測到地震災難的到來。換句話講,動物真能預測地震嗎? 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GMZ)地震學家海科·沃伊特(Heiko Woith)稱,結合其它幾項研究的最新分析,目前很難具體確定動物是否有預測地震的能力,這是因為缺乏
四川地震專家:漢源4.8級地震為走滑型地震
記者20日從四川省地震局獲悉,此次該省雅安市漢源縣境內發生的4.8級地震為走滑型地震,震中位于漢源-甘洛斷裂北段。四川省地震局研究員杜方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漢源4.8級地震為走滑型地震,震中位于漢源-甘洛斷裂北段,震源機制解與發震構造基本符合。漢源-甘洛斷裂起自瀘定瓦斯營盤西北,經金坪、火廠壩
地震專家:本次四川瀘定縣地震為主余型地震
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截至5日20時30分,地震已經造成46人遇難,其中甘孜州29人,雅安市17人。這次地震屬于哪種類型?還有哪些方面需要防范?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 蔣海昆:在中國大陸地區每年平均發生6級以上地震大概4次,其中,7級以上的
張曉東:識別地震謠言-科學應對地震問題
地震專家張曉東談如何識別地震謠言和科學正確應對地震等問題 【摘要】中國地震專家張曉東指出,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非常具體,甚至發震時間精確到“上午”、“晚上”的“地震預測”都是謠傳,目前我國短臨預報的成功率還很低。 ???? 1.近期網絡上關于地震的謠傳比較多,如何識別地震謠傳呢
南寧地震局“毒蛇地震預報員”提前感知四川地震
新華網廣西頻道5月13日電(記者王志偉)“我們人工地震觀測點的蛇近期急躁不安,不進食,有部分發生碰撞受輕傷。5月12日,在地震發生后的短短10分鐘內,南寧地震局就將觀測數據和最新分析資料上報。”南寧市地震局局長蔣維松告訴記者,根據經驗判斷,出現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是附近有重大震情發生,二是本地會發
預測地震新突破-傳感器植入地震斷層
據國外媒體報道,人類在預測地震的研究路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將在新西蘭的阿爾派斷層鉆一個1300米深的洞,并由此收集重要的數據,這將有助于他們預測未來發生的地震。該斷層大約每330年斷裂一次,進而引發一場地震(震級曾達8級)。最近的一次地震發生在1717年,因此下一次地震預計在最近的
美地震學家力推發展地震預警系統
美國學校的孩子們在防震演習中躲在桌下 一場大地震可能會襲擊美國,奪去數百人的生命,它將在20年后、兩年后還是明天到來,無人知曉。這樣的災難將督促這個國家建立一個公共地震預警系統,給人們數秒鐘或數分鐘時間為地震作準備。“與其等待下一場大地震刺激政治行動,我認為我們必須現在就建立一個預報體系。”美
科學家研究發現地震或能“愈合”地震
本報訊(記者唐鳳)4月15日,《自然—地球科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裴順平、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與美國萊斯大學教授鈕鳳林及其他合作者有關龍門山斷裂帶的研究論文。研究人員分析了位于青藏高原東緣與四川盆地西部的龍門山斷裂帶在大地震中的結構演化過程,觀測到清晰的地震波
孫士鋐:地震“預警”概念并非地震預報
“首先我想說明一點,前幾天多家媒體報道了青海玉樹7.1級地震前的預警問題,這是出自于許多人對預警概念的不清楚。根據一些事件,在編輯過程中錯誤地使用了預警一詞。”對于青海玉樹4.7級可以作為其后7.1級預警這一說法,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表示否定,“現在全世界(的地震研究)都不可能將大震
地震局:玉樹地震災害呈四特點
中國地震局:玉樹地震災害呈四特點 震源深度14公里 與汶川地震有關聯 本報北京4月15日訊(記者張巧玲)中國地震局震災應急救援司副司長苗崇剛今天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青海玉樹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經初步調查,玉樹縣、稱多縣部分地區受到了比較嚴重的災害,涉及人口約10萬人,重災區主
河北地震局:邢臺3.3級地震系1966年大地震余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4月30日2時36分,邢臺市寧晉縣、新河縣交界(北緯37.5,東經115.1)發生3.3級地震。 ????當天,寧晉縣大曹莊鄉一李姓村民說,地震時感到屋頂有晃動,并伴著“轟隆隆”的聲音,但晃動很快過去。“
中國地震臺網:印尼班達海發生里氏6.0級地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網站消息,印尼班達海于北京時間15日19時29分,發生里氏6.0級地震,震中位于南緯7.4度、東經128.9度,震源深度150公里。
汶川地震屬淺源地震破壞力度較大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楊維漢 譚浩 隋笑飛)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縣發生7.8級地震,上海、寧夏、云南、重慶等10多個省區市均有震感。有關專家對此次地震形成的原因、進一步發展趨勢和今后應注意的問題作出了初步分析。?據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民介紹,這次汶川發生地震是我國大陸內部地
瀘定6.8級地震:地震震害調查工作有序推進
記者7日從四川省地震局獲悉,甘孜州瀘定6.8級地震現場震害調查工作正在緊張進行,調查人員已調查點位78個(76個房屋烈度點,2個地災點)。 甘孜州瀘定6.8級地震發生后,四川省地震局派出19個災害、1個人員傷亡情況調查隊,以及1個無人機災情調查組共80余名工作人員赴震區開展調查工作。截至9月6
專家:日本7.2級地震能量僅為汶川地震1/16
日本東北部發生7.2級地震,但災情卻遠比上月四川8級大地震輕微。有地震專家解釋,四川地震所釋放的能量要強大很多,是這次日本7.2級地震的16倍,兩處地形和建筑物結構也有所不同。同時,日本全球首個地震預報系統也對減低災情,發揮了重要效用。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盡管發生在日本東北部及中國四川的兩場地
-國際地震專家:地震預測預報研究站在新高度
汶川地震以后,國內學術界和媒體都十分關注地震預報問題。近日,國際地震研究專家和學者會聚北京,召開了地震學與地震可預測性國際會議。會議期間,《科學時報》記者訪問了一部分在國際上得到公認的地震研究專家。他們既有一致性觀點,也存在科學問題解決途徑的分歧。 Max Wyss:追求真理是科學的本質
地震專家解析汶川地震災害救援最大難點
四川汶川五·一二大地震救援進入第四天,隨著重災區汶川縣救援獲得突破后,救援人員已經進入四川所有受災區縣。目前已迫近災后關鍵的七十二小時,被埋被困者的生命力也正逼近極限,中國的抗震救災進入全力攻堅階段。?眼下,汶川震災救援最大難點是什么??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譚先鋒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
測輻射-知地震
當問地震學家何時能預測地震時,他們的回答通常是這樣的:在遙遠的未來和永遠不可能之間的某個時間點。盡管近年來已出現一些有希望的線索,但地震預報的歷史散落著各種錯誤的開始和偽科學。不過,一些科學家認為,地球地殼可能在破裂前以地下和大氣中電磁輻射異常的形式給出線索,而這些異常會在地震發生前的幾分鐘到
瀘定6.8級地震發生時,手機均可接收地震預警信息
瀘定6.8級地震發生時,四川、重慶部分居民的手機中都提前接到了地震預警信息,其中一張來自重慶網友的預警截圖刷屏各大網站,“64秒后地震橫波到達重慶市江北區,震中四川瀘定,預警震級6.9級,震感較強”。一時間,“你手機的地震預警功能開了嗎”“僅需10秒教大家如何打開手機地震預警”等話題迅速充上熱搜。
地震局:中國地震預警工程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
中國地震局賑災應急救援司副司長苗崇剛4月18日在國新辦舉行聞發布會上說,中國地震預警工程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 苗崇剛說,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地震局正在實施國家地震安全工程項目,這個項目里,涉及到一部分地震預警的工程建設。 他介紹,今年的1月份,國務院專門召開了全國防震減災工作會議
菲律賓5.7級地震-官方稱與此前6.1級地震無關聯
菲律賓呂宋島21日傍晚18時37分發生里氏5.7級地震,首都大馬尼拉部分地區有震感。菲律賓火山和地震研究所強調,這次地震與呂宋島北部20日發生的6.1級地震沒有關聯。 該研究所發布公告稱,這次5.7級地震屬構造地震,震中位于呂宋島南部的盧邦島東北方向12公里處,震源深度約75公里,并預計此次地
21城市地震體檢完成-80條地震活動斷層被排除
近日,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徐錫偉研究員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我國重大科學工程項目“大城市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日前完成。對21個大城市的活動斷層作出探測和評價,排除了其中80條原先認為的活動斷層。 規模普查 21城市進行地震“體檢” 2004年6月,我國開始正式實施國家重大科學工
中國地震局開展新疆沙雅縣地震應急處置工作
據中國地震局網站消息,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月30日7時49分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北緯40.01度,東經82.29度)發生6.1級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 地震發生后,中國地震局第一時間做出部署,在中國地震局應急指揮中心,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進行視頻連線,聽取震情匯
中國地震局面向公眾啟用自動地震速報服務
記者從中國地震局獲悉,中國地震局將于4月1日起正式提供自動地震速報服務,中國地震臺網將通過手機、網站、微博、移動客戶端等渠道向全社會實時發布自動地震速報信息。 據介紹,地震速報是地震臺網的核心功能。在震后第一時間發布震中位置、震級大小等地震參數,對于政府和社會公眾判斷災情、啟動應急處置,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