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在調試演練中 7月9日至15日,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制的空中搜索探測機器人、廢墟洞穴搜救可變形機器人、廢墟表面搜救機器人,在位于北京西郊鳳凰嶺的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完成了綜合調試演練,并達到了預期性能指標。這標志著我國地震搜救機器人系統已進入到示范應用階段,有望在“十二五”期間作為地震應急搜救裝備投入實際使用。 演練中,空中搜索探測機器人進行了晝間低空災情偵察、夜間被困人員搜索、投放救災物資、噴灑防疫藥品等功能的演示。廢墟洞穴搜救可變形機器人進行了地震災后幸存者搜索與輔助救援應用演示。廢墟表面搜救機器人對假設的內部情況不明的危險區域進行偵測。通過音頻、視頻、有害氣體探測等多種技術手段實現對生命跡象和廢墟內部威脅進行判斷。 該項目是科技部“863”先進制造領域“救災救援危險作業機器人技術研究”重點項目,旨在研制出機器人化搜救裝備,能夠在幸存者/遇難者搜索、避免次生災難損失......閱讀全文
面對可怕的核泄漏,如果讓機器人代替人類搶險該多好 目前世界范圍內,僅有個別型號的機器人具備耐高強輻射的能力 為什么不用救災機器人盡量替代人的工作?日本9級地震引發核危機后,應急人員冒死堅守在核電站,讓很多人提出了這個問題。 機器人也怕強輻射 目前國內外的救災機器人本領如何?《科學
目前,我國在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居世界首位。核電安全問題一直是國際關注的重大問題。為確保核電建設、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提高核電站緊急救災能力,核電救災裝備研發具有迫切需求。開發核電站緊急救災機器人已成為核電救災領域的發展前沿,但由于救災機器人設計面臨著重載操作與狹小空間內靈巧運動的行為沖突、多自由度
小飛機機器人 洞穴機器人 蛇形機器人 地震救援機器人 記者從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等單位了解到,針對地震災害救援的復雜性,我國已經成功研制出多款地震搜救機器人,目前已進入示范應用階段。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將作為地震應急搜救裝備投入實
5月10日,“863計劃”搜救機器人蘆山地震現場救援總結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主辦,中國地震局震災應急救援司救援處、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科技處相關負責人等參加了研討會。 會上,沈陽自動化所齊俊桐作了題為《空地協調搜救排查新
“日本的機器人無處不在,除了核電站。” 隨著福島救援工作的持續延長,日本救災手段的技術含量之低引致一輪批評聲浪。事實上,記者查閱文獻資料表明,防核輻射機器人其實并不新鮮。 最早開展研制的是美國,上世紀40年代,美國阿貢實驗室研制出一臺可操作放射性物質的機械手。1977年,日本早稻田
3月15日,騰訊對外公布了其2018年在AI領域的三大核心戰略,其中包括成立機器人實驗室“Robotics X”。當然,騰訊并不是唯一一家展開行動的互聯網巨頭,“三巨頭”中的另外兩家——百度和阿里,早前已開始對機器人領域進行布局。隨著巨頭們資本和技術力量的聚集,未來機器人開發應用的將會迎來行業發
所有項目申請受理截止時間均為8月31日24時 7月11日,科技部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先進制造技術領域“石化行業重大工程自動化成套控制系統”、“核電行業重大工程自動化成套控制系統”、“火電行業重大工程自動化成套控制系統”、“工業無線技術及網絡化測控系統研究與開發”
5月12日,在汶川地震發生不久,國家地震緊急救援隊乘機迅速抵達災區。 與救援人員一同到達成都的還有1輛救災指揮車、2臺大型搜救車、12只搜救犬和7噸專用救災器材。 “天災”給人類帶來的損失觸目驚心,人類雖然目前還不能控制“天災”,但是在巨大災難之后,一系列高新技術卻能幫助人們挽回更多的寶貴生命。
在大自然的面前我們顯得是多么的弱小,我們無法阻止大自然對我們的直接傷害,泥石流、地震、山體滑坡、坍塌給人類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還有對于一些暴亂分子、劫持人質的事件不斷發生,解救人質困難重重,對我們社會造成很大影響,中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各種犯罪事件不斷,監獄犯人不斷擴增,越獄事件不斷發生,由此給
近期,清華大學-中國工程院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評選基地聯合發布了《2019人工智能發展報告》,遴選了13個人工智能的重點領域,包括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機器人等熱點前沿技術的基礎及應用研究、發展動向等。 深度學習讓圖像、語音等感知類問題取得突
4月16日,應急管理部正式掛牌。我國應急管理事業正式開啟了新起點、新征程。 緊接著,人民日報,中國應急管理報就分別專訪了應急管理部黨組書記黃明和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閃淳昌。 我們先來看下人民日報的專訪: 黃明說: ●應急管理部的職責定位很明確: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的主管部門,健全公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圖為:美國政府用水柵筑起保護圈 在墨西哥灣沉沒的石油鉆井平臺“深水地平線”底部油井繼續漏油,事態的嚴重程度遠超出之前的預計。白宮發言人5月1日宣布,總統奧巴馬將于2日前往墨西哥灣沿岸地區視察石油泄漏事故救災情況。專家警告說,如果漏油無
在今年春耕春播中,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積鎮塔灣村村民通過北斗導航信號基站定位,實現拖拉機自動駕駛播種、起壟、接行等精準化、智能化田間作業。北斗導航的農業化應用在提升春耕、春播效率與質量的同時降低了成本,據測算每畝可節約農機成本100元。 圖為村民在田間利用北斗導航在自動駕駛狀態下播種蔬菜。 6
昆蟲,無論它們是爬行還是飛翔,都生活在一個艱苦困頓的世界里。誰不曾踩到過一只蟑螂,然而抬起腳卻看到這種動物一躍而起并迅速跑到門縫下逃之夭夭。如今,研究人員正在學習這些生物是如何做到彎曲而不被折斷的。 這項研究的結果遠非解釋為什么蟑螂很難被殺死那么簡單。通過模擬賦予昆蟲外骨骼和翅膀恢復力的剛性及
黑黃蜂隱形無人機 真空室 雷神無人戰斗機 激光武器系統 太空船二號 個人飛行包P12 Jetpack 鳳凰計劃 每年,美國《大眾科學》網站的編輯們都會搜遍世界的每個角落,無一漏網,找到能刷新我們未來生活的近百項發明,以饗讀者,今年也不例外。從純電動汽車到機器人醫生;從驚險刺激令人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 與國際互通 “規劃”指,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體系。標準化戰略全面實施,標準有效性、先進性和適用性顯著增強。標準化體制機
三、發展人口健康技術緊密圍繞健康中國建設需求,突出解決重大慢病防控、人口老齡化應對等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為目標,系統加強生物數據、臨床信息、樣本資源的整合,統籌推進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疾病協同研究網絡建設,促進醫研企結合開展創新性和集成性研究,加快推動醫學科技發展。重點部署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