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專家:目前中國不存在糧食安全問題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尹昌斌博士日前在接受中國財經報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不存在糧食安全問題,更遑論“糧食危機”。 這位中國國內糧食問題專家說,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關于糧食安全的定義:“糧食安全的最終目標是,確保所有人在任何時候既能買得到又買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因此,說到底,這實際上是一場糧食價格危機,即糧食價格短期內的快速上漲,導致了低收入國家、而且依賴糧食進口國人民“購買力”的危機,部分窮人無法依靠自己的購買力獲得足夠的食物,才導致部分人口改由“每日三餐”為“兩餐”,改“干飯”為“稀飯”。但市場上并不是沒有糧食,而是人們買不起糧食。 “糧食安全”的評價指標有糧食產量水平、庫存水平、進出口貿易依存水平、貧困人口溫飽水平等。FAO給出的糧食安全衡量標準有三:一是國家糧食的自給率必須達到95%以上;二是年人均糧食達400公斤以上;三是糧食儲備應該達到本年度糧食消費的18%,而14%是警戒線。 按照這一......閱讀全文
糧食專家:目前中國不存在糧食安全問題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尹昌斌博士日前在接受中國財經報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不存在糧食安全問題,更遑論“糧食危機”。 這位中國國內糧食問題專家說,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關于糧食安全的定義:“糧食安全的最終目標是,確保所有人在任何時候既能買得到又買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因此,說到底
中國糧食安全發展報告發布 糧食過剩也會導致危機
10月13日,2014-2015年糧食安全評估高層研討會在京舉辦。會議發布了《中國糧食安全發展報告(2013-2014)》,這也是我國第一部糧食安全評估發展報告。北京工商大學教授、中國食品(農產品)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洪濤介紹,按照糧食安全預警保障體系的思路,糧食少了不安全,糧
張正斌徐萍:科學深翻土地 保障糧食安全
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放棄深翻土地,完全實現保護性耕作如旋耕等,不能長期和極端化使用單一的耕作方法和制度。 近年來,我國農作物病蟲害有加重發展的趨勢,除了氣候因素影響和品種抗性不強外,減少深翻土地是重要原因之一。病蟲害的防治應該成為我國農業生產當前和未來的重要任務之一。筆者建議
張正斌:加強水資源和糧食安全協同發展
加強南方水資源和糧食安全協同發展建設及戰略研究 我國南方干旱頻發。南方水熱資源匹配較好,但近十年來干旱頻發,如云南發生了連續5年的冬春干旱。2010年春季,我國西南地區的云南、貴州、廣西、重慶、四川等省都遭遇大范圍持續干旱,部分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2011年中國南方五省包括江蘇
我國糧食安全面臨諸多挑戰 保障糧食安全難度加大
日前,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糧食安全對策研究》發布階段性研究成果。研究報告指出,我國糧食安全面臨諸多挑戰,保障糧食安全的難度在加大。 報告指出,2012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九連增”,總產量達到了5.9億噸,比2011年增加1836萬噸,增長3.2%;比2003年增加了
《科學時報》聚焦糧食安全
上世紀70年代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近40多年東北的8個嚴重冷害年,近3年春季我國大范圍的干旱……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洪災和旱災幾乎每年都發生,受災地區農業往往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 自古以來,脆弱的農業就無法逃離“靠天吃飯”的窘境。 截至今年8月19日,全國因洪澇、臺風農作物受災面積已達1.64
全球攜手保障世界糧食安全
日前,第六十三屆聯合國大會專門就糧食危機與食物權舉行了為期一天的非正式對話會議,即將舉行的八國集團首次農業問題部長級會議報告草案則就有可能出現的“永久性糧食危機”發出警告。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眼球。 糧食安全不僅關乎各國民生大計,也事關全球發展與穩定。聯合國近年來一直關注世界糧
臭氧污染正在威脅糧食安全
藍天白云越來越多,但另一個“隱形殺手” 臭氧卻正在“殺死”我們的糧食。? ? 1月18日,《自然—食品》雜志刊發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馮兆忠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通過在田間開展實驗,發現當前臭氧濃度已經引起中日韓三國的小麥、玉米和稻米產量損失。尤其是對中國糧食作物產量影響最大。? ?
中國糧食進口激增 糧食安全戰略需頂層設計
從來不把糧食問題當作“小問題”的中國,近年來糧食自給的問題漸漸開始為人關注。自去年我國糧食進口首次超過7000萬噸,今年上半年糧食進口上升勢頭繼續有增無減。對此,多位農業專家表示,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國際國內糧食差價、大豆進口占比過高等多重因素造成了我國糧食在“九連增”的情況下,進口量迅速增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