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污染正在威脅糧食安全
藍天白云越來越多,但另一個“隱形殺手” 臭氧卻正在“殺死”我們的糧食。 1月18日,《自然—食品》雜志刊發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馮兆忠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通過在田間開展實驗,發現當前臭氧濃度已經引起中日韓三國的小麥、玉米和稻米產量損失。尤其是對中國糧食作物產量影響最大。 “單個區域或國家的政策可能不足以將臭氧濃度降低到要求水平,必須在泛亞洲區域協調下,實施嚴格的排放管制。”馮兆忠告訴《中國科學報》。臭氧成為重大“危險分子” 地表臭氧是一種大氣二次污染物,是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在陽光照射下發生的光化學反應,直接導致全球變暖,同時對陸地生態系統帶來威脅。 有數據統計,北半球地表的臭氧濃度已從前工業化時期的10-15ppb增加到目前的約50ppb。上個世紀末,北美和歐洲開始實行“空氣清潔行動”,當前臭氧污染已......閱讀全文
臭氧污染正在威脅糧食安全
藍天白云越來越多,但另一個“隱形殺手” 臭氧卻正在“殺死”我們的糧食。? ? 1月18日,《自然—食品》雜志刊發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馮兆忠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通過在田間開展實驗,發現當前臭氧濃度已經引起中日韓三國的小麥、玉米和稻米產量損失。尤其是對中國糧食作物產量影響最大。? ?
臭氧污染威脅植物健康并阻礙傳粉
在過去幾十年里,臭氧污染的加劇一直在阻礙授粉,影響了植物和傳粉者的生計。現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學院教授金小龍(Evgenios Agathokleous)和馮兆忠合作,解釋了過量臭氧如何破壞植物的葉子,改變其開花模式,并對傳粉者發現花朵造成障礙。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生態學和進化趨勢》期
土壤污染威脅糧食安全-治理刻不容緩
中國國土資源部日前發布《土地整治藍皮書》指出,中國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的面積約5000萬畝,土地面臨著嚴重污染和退化。對此,《澳門日報》27日發表文章稱,土壤污染問題不僅嚴重危脅廣大民眾“舌尖上的安全”,而且危及國家糧食安全,治理刻不容緩。 土壤一旦被污染就很難逆轉 “如果把國人就地拍扁,我
華媒:土壤污染威脅糧食安全-治理刻不容緩
國土資源部日前發布《土地整治藍皮書》指出,中國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的面積約5000萬畝,土地面臨著嚴重污染和退化。對此,《澳門日報》27日發表文章稱,土壤污染問題不僅嚴重危脅廣大民眾“舌尖上的安全”,而且危及國家糧食安全,治理刻不容緩。 土壤一旦被污染就很難逆轉 “如果把國人就地拍扁,我們的
氣候變化無常-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日前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世界水資源周”大會上,專家們表示,俄羅斯的旱災和巴基斯坦的水災,都是全球氣候和降雨變化莫測的表現,威脅到糧食安全。 印度科學暨環境中心的蘇尼塔?納瑞恩(Sunita?Narain)在會議間歇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已經進入水越來越多、下雨
水資源缺乏將威脅中國的糧食安全
缺水將是中國農業本世紀面臨的最大威脅 中國權威氣候變化專家警告,水資源缺乏將成為本世紀中國農業的最大威脅,最近的全國性干旱只是個開始。 隨著中國各行各業對水的需求不斷增加,可用于農業灌溉的用水不斷減少。“如果我們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20年之后中國將面臨5%到10%的食物短缺。對于一
高空野火煙霧威脅臭氧層
2019年的熱浪在西伯利亞引發了大面積火災,煙霧可能已經飄進了北極的平流層。圖片來源:DONAT SOROKIN/TASS/GETTY IMAGES 兩年前,冰凍在北極海冰中的德國破冰船“極地號”的船員向夜空發射了一束綠色激光,以研究冬季冰冷的云層。然而,光束在7公里以上的平流層中遇到了一千米厚的
高空野火煙霧威脅臭氧層
2019年的熱浪在西伯利亞引發了大面積火災,煙霧可能已經飄進了北極的平流層。圖片來源:DONAT SOROKIN/TASS/GETTY IMAGES兩年前,冰凍在北極海冰中的德國破冰船“極地號”的船員向夜空發射了一束綠色激光,以研究冬季冰冷的云層。然而,光束在7公里以上的平流層中遇到了一千米厚的粒子
魏科:臭氧層正在逐步“愈合”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指出,如果維持現行保護政策,預計到2040年,除南北極之外的全球其他地區的臭氧層將恢復至1980年之前的水平。盡管臭氧層完全恢復尚需時日,但人類已經看到勝利的曙光。 1987年,國際社會簽署《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以加強對消耗臭氧層物質(ODS)的管控,應對臭氧
塑料污染威脅全球水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962.shtm美國和意大利科學家在兩項獨立研究中發現,全球珊瑚礁和淡水湖中存在廣泛的塑料污染。珊瑚礁相關研究發現絕大多數塑料都是較大的碎片,其中大多數碎片來自漁業,深水珊瑚中這些大塑料尤其多。淡水湖
玉米制油威脅糧食安全-燃料乙醇產業再起爭端
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6月30日向本報記者獨家披露:該委員會上書的《為了保護糧食安全,建議立即停止用玉米加工車用乙醇汽油的報告》,得到了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近日,溫家寶總理作出重要批示,責成國家發改委認真研究解決。 玉米制油風氣重興 據了解,早在2004年,國家為
我國糧食自給率降至90%以下-糧食安全沒受威脅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商務部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三大農作物進口不斷創新高。中國糧食進口去年全年超過了7000萬噸,是歷史上糧食進口量最多的一年。其中,谷物凈進口1316.9萬噸,總進口大豆5838萬噸,不斷刷新紀錄。今年6月進口大豆預報到港832.28萬噸,創月度最高水平;1至4月稻谷和
農業溫室氣體排放超預期-全球糧食安全受威脅
根據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的最新分析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約有19%至29%來自于糧食的種植、運輸、冷藏和浪費。具體來說,糧食產生的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在98億至169億噸之間,其中80%以上來自糧食的制造過程,其中包括森林砍伐和土地用途的改變。 國
臭氧層正在愈合-但仍需做得更好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當前地球臭氧洞正在愈合,但是依據《蒙特利爾協議》的評估數據,我們仍需做得更好。圖片來源于網絡 1987年發布的《蒙特利爾協議》督促人們采取行動管制消耗臭氧的人造氣體排放。日前,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2018年臭氧消耗評估報告顯示,目前臭氧層正在繼續恢復。 自21
臭氧的污染來源
臭氧的來源分為自然源和人為源 。自然源的臭氧主要指平流層的下傳。在波長小于240nm 紫外線的輻射條件下,平流層中的臭氧會分解,產生的氧原子與氧分子結合產生臭氧,平流層臭氧向下傳輸到對流層,成為對流層中臭氧的源。?人為源的臭氧主要是由人為排放的NOx、VOCs等污染物的光化學反應生成。在晴天、紫外線
聯合國報告稱海洋酸性加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坎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發表了題為《海洋酸化的環境后果》的最新報告。報告指出,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斷增加使地球海洋的酸性加重,不僅危害海洋生物,而且給全球糧食安全帶來了新威脅。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這份報告指出,二氧化碳排放造成全球變暖及氣候變化,同時也改變了海洋內部的化
北京將現臭氧污染-臭氧污染高發-協同控制迫在眉睫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據生態環境部監測顯示,6月中上旬,受持續高溫和近地面偏南風輸送影響,京津冀大部分預測將出現臭氧(O3)輕至中度污染。圖片來源于網絡 科研界對O3有一句公認的描述,即“在天是佛,在地是魔”。和其他環境空氣質量指標不同,近地面的O3并不是來源于直接排放,在溫度較高、日照相對較強
我國生態良好湖泊面臨污染威脅
目前,我國一些生態良好湖泊正面臨著入湖污染負荷逐年增加、面積萎縮和生態退化等威脅。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今日透露,該部將調查和評估湖泊生態安全狀況,并將啟動良好湖泊的生態環境保護。 這位負責人表示,由環保部起草制定的《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1-2020年)》已經獲得環保部常務會議的原則
光污染:星空下的隱形威脅
瑞典作家漢娜·阿內森在《星塵》一書中,反思了人類對地球的影響。書中記錄了一群青少年學生對“氣候變化讓你錯過了什么”這一問題的回答。其中,兩個回答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同一個問題——光污染。根據美國《科學》雜志稍早時間發布的《新世界人造夜空亮度地圖》報告中的數據,全球超過80%的人口以及幾乎所有的美國和歐洲
專家:近幾年臭氧濃度升高,臭氧污染日漸突出
5月17日—18日,京津冀、長三角地區空氣質量普遍為“輕度”到“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基本都是臭氧。在17日河北廊坊舉行的“2017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高峰論壇”上,PM2.5專家小組代表王奇鋒博士說,隨著溫度升高,臭氧和一氧化碳的高峰值也越來越大,今年可能會出現臭氧的夏天應急管控。 中國工程院
專家:近幾年臭氧濃度升高,臭氧污染日漸突出
5月17日—18日,京津冀、長三角地區空氣質量普遍為“輕度”到“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基本都是臭氧。在17日河北廊坊舉行的“2017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高峰論壇”上,PM2.5專家小組代表王奇鋒博士說,隨著溫度升高,臭氧和一氧化碳的高峰值也越來越大,今年可能會出現臭氧的夏天應急管控。 中國工程院
臭氧是不是污染物?
臭氧是不是污染取決于臭氧存在的量、性質及時間會傷害到人類、植物及動物的生命,損害財物、或干擾舒適的生活環境,如臭味的存在。換言之,只要是某一種物質其存在的量,性質及時間足夠對人類或其他生物、財物產生影響者,我們就可以稱其為空氣污染物;而其存在造成之現象,就是空氣污染。換言之,某些物質在空氣中不正常的
澳研究:海洋塑料污染威脅海龜生存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海龜吞食塑料的數量越多,死亡風險越高,海洋塑料污染正在威脅海龜的生存。先前研究發現,全球7種海龜都有吞食塑料的現象,估算顯示全球有52%的海龜已經吞食了塑料。但科學家尚不清楚吞食塑料是否就是導致海龜死亡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研
南水北調工程調水水質面臨被污染威脅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毛如柏8月26日表示,從檢查情況來看,南水北調工程的調水水質正面臨著被污染的威脅,這必須引起我們足夠警惕。?毛如柏8月26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關于跟蹤檢查淮河、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情況的報告時介紹上述情況。?他說,徐州市三分之一的污水經奎河污水處理廠達標處理后,排入
微塑料污染-威脅海洋濾食動物
據新華社報道,一項國際研究日前發現,海洋微塑料污染會對鯡魚和須鯨等海洋濾食性動物的生長和繁殖帶來不利影響。這再次警示了微塑料對海洋生態 系統的危害。 微塑料是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顆粒和紡織纖維,海中的微塑料易被浮游生物吃掉,通過食物鏈進入濾食性動物體內,并因難以降解而長期累積。 海洋中的濾食
五六月臭氧污染最厲害
進入5月以來,氣溫節節攀升,空氣中的首要污染物也已經從PM2.5轉為臭氧。昨天,記者從市環境監測中心獲悉,截至5月26日,寧波已有7個臭氧超標天。專家表示,五六月份臭氧最容易超標,市民要注意做好防護。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26日,除了3天空氣質量為一級優之外,有二級良以上的天數22天,其中1
臭氧,為什么是污染物?
臭氧是一種淡藍色、有特殊腥味的氣體。低濃度的臭氧具有使人興奮、清新怡人的味道,猶如一股淡淡的草鮮味。但當濃度高時,卻味道嗆鼻。在雷雨過后,由于空氣中存在有微量的臭氧,使人感受到,雨后的空氣,特別清新。臭氧是地球衛士對于臭氧層,它阻擋了99%的紫外線,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在工業生產中,臭氧是一種廣譜殺
臭氧成首要污染物-學三招別讓臭氧傷了你
近日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發布空氣質量數據顯示,北京的首要污染物大部分已從PM2.5悄然變為臭氧;上海、南京等地亦不例外。專家表示,臭氧污染對呼吸道、眼睛都有傷害,對過敏人群的影響也不容小覷。與PM2.5污染天霧霾重重不同,臭氧污染日往往天氣看著不錯,陽光明媚,藍天白云,所以夏季臭氧傷人最無形。
“標題黨”正在污染我們的科技界
最近的研究表明科學進展從總體來看正在降速并趨于停滯。在今年三月份發表的論文“創意越來越難找到?”中,四位經濟學家(斯坦福大學的Nicholas Bloom、Charles Jones、Michael Webb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John Van Reenen)聲稱:“來自各行各業、各種公司和各
專家稱南水北調水質污染問題正在治理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草案)》。草案重點明確了南水北調工程水量調度、水質保障、用水管理和工程保護的要求,用法律手段保障調度合理、水質合格、用水節約、設施安全,確保清水北上、造福沿線億萬群眾。 南水北調工程是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