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從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發起“綠化長江、重慶行動”,通過打造長江重慶段兩岸600公里綠色生態屏障,為加快構筑長江和三峽綠色生態屏障,再現“兩岸青山、一江碧水”的美景作出貢獻。 這項行動通過政府的積極主導,搭建平臺,凝聚力量,通過廣泛發動,讓社會各界和廣大公眾捐資捐物、出錢出力,將綠化長江行動變成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加快長江兩岸造林綠化步伐,加快構建長江綠色生態屏障,維護三峽庫區及中下游的生態安全。 近幾十年來,我國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持續推進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先后實施了長江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工程,使得長江流域的森林資源明顯增長。目前,長江流域森林面積為6187萬公頃,森林蓄積35.6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34.37%。這次,在國家層面啟動“綠化長江、重慶行動”,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通過打造長江重慶段兩......閱讀全文
“綠化長江 重慶行動”啟動儀式8日在北京和重慶同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擔任組委會名譽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全國綠化委員會主任回良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出席北京主會場啟動儀式,并分別講話。 回良玉在講話中
防洪“王牌” 三峽水庫蓄水至175米后,可攔洪庫容達221.5億立方米,相當于4個荊江分洪區的蓄洪量 長江最險處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可從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使出現千年一遇的洪水,配合其他分蓄洪工程,也可避免下游江漢平原發生毀滅性災害 蓄水 案例 自2003年運行以來
環保部日前發的《長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確定,837個骨干工程項目投資約459.81億元。 其中,工業污染防治項目343個,投資92.88億元;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優選項目(含管網完善及污泥處置)284個,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897.35萬噸,投資207.46億元;重點區域污染防
從立項之初到建設至今,三峽工程始終與爭議相伴。 1986年6月啟動、歷時兩年8個月的三峽工程論證工作與可行性研究(簡稱“原論證”)對于該工程進入正式建設階段起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一直以來都是爭議的焦點之一。 2010年12月17日,中國工程院三峽工程階段性評估項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3月31日首次向公眾發布《2016年度長江三峽地區氣候狀況監測報告》,監測結果顯示:三峽庫區蓄水運行對周邊氣候影響很小。 報告指出,受超強厄爾尼諾影響,2016年中國氣候異常,氣溫高雨水多,長江中下游降水出現嚴重汛情,暴雨洪澇和臺風災害重,氣象災害造成經濟損失大,氣候年景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日前發布報告顯示,三峽庫區氣候主要受大氣候環境影響,庫區蓄水運行對周邊的氣候影響有限,影響范圍在近水庫區,離長江干流不超過20公里。 《2016年度長江三峽地區氣候狀況監測報告》顯示,從三峽工程建成后蓄水運行以來的氣候監測結果看,三峽庫區的氣溫和降水變化與長江上游,乃至整
強化空氣質量預測預報。完善與氣象部門會商機制,提高大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的準確率,及時、準確發布重污染天氣預報信息。開展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監測,加強走航監測、激光雷達監測等技術運用,為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提供技術保障。提高大氣超級站與區域站管理和監測數據應用水平,為區域空氣質量預報提供支撐。加強重污
2017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復《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為各地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指南,對于促進《水十條》實施、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水環境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日,環境保護部水環境管理司有關負責人就《規劃》相關內容回答記者提問。 問:請問此
長江經濟帶覆蓋我國11省市,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江經濟帶也是我國河流、湖泊、沼澤等濕地資源密集分布區,濕地面積1154萬公頃,超過全國濕地總面積的1/5。 濕地是長江經濟帶的生態命脈,維系著流域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基。目前,由于人口密度
編者按 由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近日聯合印發的《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以改善長江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重點湖庫為突破口,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堅持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兩手發力”,確保長江生態功能逐步恢復,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地處三峽庫區腹地的重慶
微塑料廣泛存在于水環境中,被稱為“水中PM2.5”,近年來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調研發現,我國內陸水體普遍存在微塑料污染。專家認為,微塑料作為環境中的一類新型污染物,國家有關部門亟待加強對微塑料的管控和檢測,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大相關政策法規執行力度,多措并舉緩解我國淡水
微塑料廣泛存在于水環境中,被稱為“水中PM2.5”,近年來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調研發現,我國內陸水體普遍存在微塑料污染。專家認為,微塑料作為環境中的一類新型污染物,國家有關部門亟待加強對微塑料的管控和檢測,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大相關政策法規執行力度,多措并舉緩解我國淡水環境微塑料污染。圖片來
關于江豚的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4月6日,江西新昌發電廠排水口下游50米處的贛江邊,發現一頭死亡江豚;5月10日,湖北黃岡市蘄春縣雙溝江灘發現一頭江豚尸體…… 兩個月前的全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趙進東院士通過科技日報疾呼“救救長江,救救江豚”。 實際情況也許更糟。農
2007年6月17日,一條受傷的中華鱘獲得治療后長江口成功放流。對于中華鱘等以魚為食的大型動物來說,禁漁10年是它們長久生存的希望。 禁漁 4月1日,長江宜昌段葛洲壩以下水域將開始為期3個月的春季禁漁,涉及水域的漁船將全面停止捕撈作業。這幾天,宜昌漁民楊江龍并沒有禁漁前的加班加點,他提前
6月20日至22日,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水庫管理司組織專家對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承擔的“三峽庫區3種特有植物豐都車前、宜昌黃楊、鄂西鼠李保護工程”項目進行了建設期工程驗收。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水庫管理司、北京大學、三峽集團公司、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長江水資源保護科
三峽水庫于2009年基本建成,目前轉入運行管理期。6月30日在重慶召開的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部際聯席會議提醒人們,在看到三峽工程帶來巨大綜合效益的同時,更要關注并努力減少它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峽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黨中央、國務院高
坡耕地作為山區落后生產條件下人口與資源矛盾沖突中出現的產物,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 源,其養分隨水土流失進入河流及湖泊,使得水體富營養化。到20世紀70年代初坡耕地養分流失問題才引起人們的重視。湖泊的嚴重污染和肥料投入的增加都是 養分遷移造成的,據統計,農業非點源污染已占中國全部污染的1/3,并有繼續惡
土壤中流的形成源于土壤水在土壤內的流動,其與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一起構成流域的徑流過程,也坡地徑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徑流產生與養分流失等都有重要影響。對壤中流的研究,國外集中于壤中流模型的研究,國內側重于紫壤、紅壤這兩類土質坡耕地壤中流的形
2010年7月28日晚,洪水將吉林省永吉縣經濟開發區新亞強化工廠7000多個化學品原料桶沖入松花江中;就在當天上午,1800多公里之外的南京市發生了化工廠管道爆炸;12天前,大連市輸油管線爆炸,并引發原油泄漏;15天前,福建紫金礦業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發生廢水滲漏事故,
“目前國家正在研究制定《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重要、非常有意義的大事。”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長周健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個人特別關注大江大河的治理,尤其是長江的治理。” 治理好、利用好、保護好長江,不僅是長江流域4億人民的福祉所系,而且關系著全
從2003年135米首次蓄水到2009年的175米最高位實驗性蓄水,三峽庫區及其上游的水質保持了一個穩定的狀態,尤其是當下的水質,甚至比“十五”末期的2005年還有所改善。環保部的評價是,庫區水質由過去的輕度污染轉為良好。 可在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看來,現有的數據并
三峽大壩 南水北調、三峽水庫,兩個舉國工程一旦開始爭奪水源,會有什么后果? 由于漢江水北調,湖北省一再希望自長江取水入漢江進行補充。特別是經歷2011年春季大旱后,一些專家懷疑,南水北調中線建成之日,若無長江救濟,很可能無水自鄂入京。 然而,如果湖北最新的100億立方米調水方案
2012年8月17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現場考察指導西藏樟木滑坡防治工作2016年10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國科學院《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建設成效評估》發布會。 自然災害頻繁、生態環境脆弱、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遭到威脅,橫亙在中國山區面前的問題,讓陸域國土面積三分之二的山區、4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8〕9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多年來,受攔河筑壩、水域污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岸坡硬化、挖砂采石等人類活動影響,長江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水生生物保護形勢
重慶市北碚水廠供水范圍主要為北碚城區及歇馬街道片區,實際供水達6萬噸/日。水廠的水源地位于長江重要支流嘉陵江北碚金剛碑段。 高楊攝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日前主持召開環境保護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送審稿)》(以下簡稱《規劃》)。 會議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
三峽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干工程。它的成功建設,實現了中華民族治水的百年夢想,鑄就了水電建設的歷史豐碑。目前,三峽工程已全面轉入運行階段,經濟社會效益凸現,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水電事業的科學發展。 一、水電開發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
“《關于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決定》獲高票通過!出席大會的代表666人,648人贊成!”近日,湖北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據悉,由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作出此類決定,在長江經濟帶區域尚屬首次。 湖北省
萬古奔騰的長江,在中國版圖上如一條橫貫東西的軸線,出世界屋脊,跨峻嶺險灘,納百川千湖,連結起錦繡壯美的華夏大地,孕育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多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目光始終關注著波濤涌動的壯美長江,思考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辯證法則,謀劃著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的發展之道。2018年4月,
長江經濟帶沿江11個省市,包括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大國家級城市群,大大小小的企業沿江布局數量很多,同時還涵蓋三峽庫區、中部蓄滯洪區和7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在這樣的背景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僅對這條黃金水道提出了轉型升級的新課題,也對上下游、省市間協同合作的能力提出
船載移動式高密度監測技術船載高密度水環境污染的監測工作我們在十幾年前就開始了。當時是在長江水利委員會的監測中心進行的試驗,用的是當時國內上最好的監測船,但船上沒有自動化的監測設備,采水樣后在實驗室做分析。后來我們就做了一個自動的監測系統,然后課題組就開始進行試驗。最終設計研制了船載移動水質監測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