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10年,10年,不短,也不長。如果以過去10年時間為尺度,對設立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的意義和資助成效進行回顧和總結,是怎樣的一個情形呢?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院士就此接受了《科學時報》記者的采訪。 2000年~2009年期間,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以下簡稱創新群體基金)共投入經費16億元,資助創新群體225個;其中有139個群體獲得第二期延續資助,22個群體獲得第三期延續資助。 獲得資助的225個研究群體中,102個群體來自中國科學院所屬研究單位,占總數的45.33%,101個來自教育部所屬高等院校,占總數的44.89%,8個來自解放軍系統的研究單位,14個來自其他部委所屬研究單位。 陳宜瑜介紹,受資助的多數群體在自身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在獲得創新群體基金資助后,由于得到持續穩定和較高強度的經費支持,許多群體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他們有的在重要科學領域的世界前沿......閱讀全文
2010年科學基金資助面上項目45億余元 2011年中央財政投入科學基金達到120億元,比上年增長16%以上。這是本報記者從剛剛召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六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獲悉的最新消息。 在3月23日召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六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由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等合作撰寫的《藍藻水華形成過程及其環境特征研究》一書于近日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出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院士為書作序。 該書內容主要來自兩位作者所在研究團隊承擔的國家重
基金委主任陳宜瑜:總經費增幅達24%以上 在3月24日召開的中科院2008年度工作會議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介紹了科學基金的有關情況。他指出,過去一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按照《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總體部署,穩步實施科學基金“十一五”規劃,全面落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六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今天在京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在開幕式上作了題為《努力開創科學基金事業科學發展新局面》的工作報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監督委員會主任朱道本作了監督委員會工作報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司司長許勤、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到會并講
“率先垂范,共同維護院士榮譽稱號,建設中國科技界的道德學術凈土。”中科院學部第四屆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主任陳宜瑜院士在院士大會上向709名院士發出了呼吁。(《中國青年報》6月8日) 院士是國家對個人學術造詣的最高肯定,為終身榮譽。同時,院士這一稱號又與一系列利益、有形或隱形的權力,以及
陳賀能教授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 凝視著手里的中國科學院院徽,12歲的張迅琪將它高高地擎在手中,周圍的同學喊著、跳著,一定要一睹為快。 就在兩個小時前,這群位于西部的小學生還不知道中科院是個什么機構,科學在這些瘦弱的孩子腦海中還僅限于書本上的簡單知識,他們對科學家的印象也只是模糊的“戴著眼鏡
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青海省林業廳聯合舉辦的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研討會上,大家對很多問題的爭論非常激烈。比如,鼠兔泛濫究竟是草原退化的原因,還是草原退化導致了鼠兔增加?支持者認為,正是鼠兔的增加讓草原“千瘡百孔”,因此支持滅鼠兔。但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長趙新全卻要為鼠兔“翻案”:“高原鼠兔的
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青海省林業廳聯合舉辦的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研討會上,大家對很多問題的爭論非常激烈。比如,鼠兔泛濫究竟是草原退化的原因,還是草原退化導致了鼠兔增加?支持者認為,正是鼠兔的增加讓草原“千瘡百孔”,因此支持滅鼠兔。但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長趙新全卻要為鼠兔“翻案”:“
基礎研究 是自主創新的活力之源 《科學時報》:您覺得自主創新的內涵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陳宜瑜:從自主創新的特點含義來看,自主創新應該有3層含義。一是原始創新,即努力獲得新的科學發現、新的理論、新的方法和更多的技術發明;二是集成創新,使各種相關技術有機融合,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
以“工具”突破引領原始創新 ――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 資助總經費超過5.7億元的“新一代超強超短激光綜合實驗裝置”、“光電融合超分辨生物顯微成像系統”等9個項目將于2012年正式啟動。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在設立伊始就拋出了重磅大單。 而在國家自然科
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開放的中國特色科學基金制 ——對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院士 核心提示: ——“十一五”是科學基金投入快速增長、資助環境顯著改善的五年;是基礎研究隊伍發展壯大、人才資助力度顯著增強的五年。五年間,科學基金運用國家財政投入超過300億元,是“十五”約
3月25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下稱基金委)第七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京舉行。基金委主任楊衛、基金委監督委員會主任陳宜瑜、第七屆全委會委員以及來自財政部等單位的相關人員參加了此次會議。 楊衛在回顧科學基金2013年工作時指出,去年基金委共受理來自全國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獨特的地質、地理和生態單元,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和地球第三極。從去年8月19日開始,啟動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經過科學家團隊一年多的努力,2018年9月5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簡稱“第二次青藏科考”)首期成果報告會與論壇在拉薩召開。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
科技部18日透露,通過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部署了“我國近海海洋生物DNA條形碼資源庫構建”重點項目,具體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承擔。根據不同類群的特點,項目將選擇有代表性的重要海洋生物類群,如原核生物、植物、浮游動物、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及魚類等,在準確形態鑒定的基礎上,系統并規模化地獲取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第一屆理事會16日宣布成立,國內31名海洋科技專家與政府機構代表成為第一屆理事會理事,標志著這個實驗室歷經10余年籌備,正式邁入運行階段。 這個實驗室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瑜擔任,副理事長由科技部副部長侯建國和青島市市長張新起擔任,理事單位包括中國海
據悉,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已于近日正式動工。該實驗室已匯聚47個高層次科研團隊,正聯合香港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粵港澳科研力量建設實驗室分部,推動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 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 廣州海洋實驗室位于南沙灣慧谷地區,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六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于2011年3月23日在京舉行。在開幕式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陳宜瑜主任以《突出戰略導向營造創新環境 不斷開創科學基金事業發展新局面》為題作了工作報告;孫家廣副主任作《關于制定科學基金“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說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監督委員會朱
近日,海水養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第五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暨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實驗室新一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宜瑜院士,學術委員會成員宋微波院士、包振民院士等14位委員出席會議。 中國海洋大學校長于志剛出席會議并致辭。他指出,新形勢下要有新的超越,海水養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應借助綜合試點改革的
比上年增加3.84億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在5月28日召開的六屆全委會上透露,2008年國家財政預算計劃投入科學基金53.59億元,比上年增長約25%。根據國家財政預算制度改革和基礎研究發展需要,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今年將安排資助計劃64億元左右,比上年增加3.84億元。
110多年來,約1/3的諾貝爾物理學和化學獎獎給了那些在發展科學儀器或測量方法方面有杰出貢獻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國楨說:“掌握了最先進的科學儀器研發技術,就掌握了科技發展的主動權。” 今年年初,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領銜的科研團
110多年來,約1/3的諾貝爾物理學和化學獎獎給了那些在發展科學儀器或測量方法方面有杰出貢獻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國楨說:“掌握了最先進的科學儀器研發技術,就掌握了科技發展的主動權。” 今年年初,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領銜的科研團隊在實驗中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這一重要發現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七屆五次全委會于2017年3月28日在京舉行。第七屆全委會委員出席會議,第四屆監督委員會委員全程列席會議。會議審議并通過了楊衛主任作的《繁榮基礎研究 深化創新驅動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做出新貢獻》工作報告、基金委監委會陳宜瑜主任作的《捍衛科學道德 懲戒不端行為持續推進科學基金
經濟視角解讀:我們為什么要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們究竟為什么要關心這世界上千千萬萬種動物?為什么要投入巨大的資金來保護它們? 這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最終極也是最原初的問題。 過去,生態學家也許會這樣回答你:一個生態系統中存在的物種數量愈多,該生態系統愈穩定,生產量也愈豐富。但現在,他們會用經濟學家
4月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北京簽署了共同開展學科發展戰略研究合作框架協議,并舉行了“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叢書首發式。中科院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白春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陳宜瑜出席儀式并講話。中科院副院長李靜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孫家廣代
近日,973計劃“新疆北部古弧盆體系成礦機理研究”、“亞歐內陸荒漠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響應特征與區域生態安全”、“西天山石炭-二疊紀構造演化與淺成低溫成礦系統”、“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制備研究”等4個項目召開工作部署和研討會。新疆自治區田文副主席、新疆科技廳張小雷主任、國
11月16日至17日,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12年戰略研討會在密云召開,研究所領導、院士、正副高級研究人員及相關管理部門人員80余人參加會議。 本次會議是在研究所正式收到中國科學院對研究所“一三五”任務書的批復,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的背景下召開的全所性戰略研討大會。通過主
曹效業張柏春 ●學科發展戰略,是我國科技戰略研究受到關注較少的領域之一。自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的學科發展走過的是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路徑。 ●加強學科建設是一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帶有根本意義的基礎工程。 ●在對學科發展規律和其戰略意義認識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學科發展
“在當前復雜的社會和浮躁的學術環境下,科學道德建設面臨挑戰,必須引起全體院士的高度重視。”6月8日,在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再次敲響了院士道德建設的警鐘。與此同時,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上,對于社會普遍關注的院士兼職、社會活動頻繁等問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1月1日,中國科學院迎來成立62周年紀念日,“我心中的中國科學院”征文活動頒獎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科院原副院長李振聲,中科院學部道德委員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中科院黨組副書記方新等出席,并為獲獎者頒獎。
日本京都大學iPS(多能誘導干細胞)細胞研究所近日的論文造假事件再次引起人們對學術造假的討論。從已有案例看,無論日韓還是歐美,造假者均被嚴懲,為何仍不斷有人不惜拿自己的學術生涯去冒險? 被發現的只是冰山一角 “首先,論文造假被發現的概率極小,絕大部分論文不會被關注或重復。”中國社會科學院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