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號”具體發射時間確定
中國探月工程新聞發言人9月29日發布消息:嫦娥二號衛星和火箭已完成發射場區的測試和檢查,測試結果正常,完全滿足發射的技術條件。將于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如果遇到氣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時間發射,還選擇了10月2日和3日擇機發射。 “嫦娥二號”是“嫦娥一號”的備份星,也是“嫦娥二期”的先導星。在中國探月工程一期繞月探測工程實施過程中,為應對中國首次探月活動高技術、高風險的挑戰,工程各系統開展一箭一星備份產品的生產和相關準備工作。考慮到探月二期工程需要攻克的關鍵技術多、技術跨度和實施難度大,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決定將“嫦娥一號”的備份星改造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嫦娥二號”衛星,旨在試驗驗證“嫦娥三號”任務的部分關鍵技術,為“嫦娥三號/四號”探測器實現月面軟著陸積累經驗,深化月球科學探測。 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與“嫦娥一號”任務相比,“嫦娥二號”任務技術更新、難度更大、系......閱讀全文
探月工程專家解析“嫦娥二號”遠征難點
奔月難,奔向150萬公里深空更難。嫦娥二號衛星奔赴拉格朗日L2點(以下簡稱L2點)的這次旅程,無疑是中國航天史上距離最遠的一次“跨越”。在這背后,有多少前所未有的困難? 近日,專家對“嫦娥二號”此次遠征遇到的難點進行了解析。軌道設計:須兼顧日、地、月三大引力場 “從4月1日‘嫦娥二
嫦娥二號成功發射 中國探月工程二期揭幕
隨著嫦娥二號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國探月工程二期揭開序幕。 作為工程二期的技術先導星,嫦娥二號的主要任務是為嫦娥三號實現月面軟著陸開展部分關鍵技術試驗,并繼續進行月球科學的探測和研究。 把這一“探路先鋒”送入太空的是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這是這種
嫦娥工程獎勵基金建立 嫦娥二號任務獲獎300萬
?????? 12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探月工程“嫦娥二號”任務圓滿成功大會。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中國民生銀行12月20日在北京宣布,共同建立嫦娥工程獎勵基金,嫦娥二號任務有功人員獲得該基金首期300萬元人民幣的獎勵。
嫦娥二號探月衛星已向地面傳輸32G科學數據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昨天,嫦娥二號衛星進入100公里工作軌道后首次下傳大批科學數據,截止到今天,嫦娥二號衛星已經向地面傳輸了32G的科學數據。 從10月9日嫦娥二號衛星實施第三次近月制動,進入100公里繞月軌道后,截止到目前,嫦娥二號衛星已經在工作軌道上運行了48圈,也就是55
探月精神述評:托起“嫦娥”飛天夢
攬月而歸,踏夢而行。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土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安全著陸,中國首次月球采樣返回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電,勉勵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并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步一個腳
“嫦娥”探月工程進入開花結果階段
“要動員全國的科研力量,資源共享,把嫦娥一號獲取的科學探測數據毫無遺漏地分發給全國科學家研究與應用,進而實現繞月探測工程的最大化和最優化的科學產出。”中國科學院院士、繞月探測工程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主任歐陽自遠,不止一次對《科學時報》記者說這句話。在7月8日舉行的繞月
月亮女神欲攜手嫦娥 中日首次探月合作
天文觀測合作已有十余年?雖然探月合作尚屬首次,但中日科學家在天文觀測上的合作已有十四五年之久的歷史。?“兩國離得很近,同時用幾架電波望遠鏡觀測天體,往往能得到天體運動的比較詳細的數據。這樣的合作在以往的經驗中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在日本宇宙航空研發機構(JAXA)宇宙科學研究總部工作的巖田隆浩博
嫦娥四號任務榮膺“優秀探月任務獎”
2019年12月5日-8日,國際月球村研討會在日本東京、京都舉行。會議期間,嫦娥四號任務獲得月球村協會頒發的優秀探月任務獎,成為該獎項設立以來的首個獲獎項目。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受邀參加了此次頒獎典禮并做主旨報告,他代表嫦娥四號任務團隊,向月球村協會和評獎委員會表示感謝,并在總結中國
揭秘嫦娥二號如何從“備份星”成為“先導星”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即將發射的嫦娥二號衛星此次將以中國探月二期工程先導星的身份出現,其實這顆衛星是與嫦娥一號衛星一同生產完成的,最初她的身份是嫦娥一號的備份星,在嫦娥一號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后,她的身份逐步演變成了目前的先導星。 據了解,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于2004年4月16日正式立項,命名為嫦
嫦娥二號成功飛離月球
6月9日17時10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嫦娥二號衛星成功飛離月球,奔向更遙遠的深空。這是嫦娥二號圓滿完成各項工程目標和科學探測任務后,開展的拓展性試驗任務。 據介紹,15時30分開始,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國內地面測控站,開始向嫦娥二號連續發出控制指令和數據,衛星陸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