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女神欲攜手嫦娥中日首次探月合作
日本專家:雙方共享數據共同研究,一起繪就月球完整地圖 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繞月探測衛星搭乘H2A-13火箭升騰而起,成功飛天。中國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也將在年內實現發射。“嫦娥”和“月亮女神”頗有一番你追我趕的氣氛,不過,記者在采訪了日方參與發射的一線專家后,了解到了中日在發射背后許多合作的故事。 中日望遠鏡對準“月亮女神” “那天沒有和中國的科技人員交流,真的太遺憾了!”日本國立天文館RISE推進室室長佐佐木勝博士告訴記者。 發射“月亮女神”當日,日本種子島宇宙中心邀請中國航天局的代表團去現場觀摩。佐佐木作為日本國立天文臺RISE推進室的代表也到了現場。“看到中國的朋友時別忘了代我問候他們啊。”佐佐木同事事先就這么囑托他。 然而,到達發射現場的所有觀摩人員都被分成了組,每組都有固定的觀摩地點,不能隨意走動。所以,雖然和中國朋友離得很近,佐佐木最終沒能把同事的問候送達......閱讀全文
月亮女神欲攜手嫦娥-中日首次探月合作
天文觀測合作已有十余年?雖然探月合作尚屬首次,但中日科學家在天文觀測上的合作已有十四五年之久的歷史。?“兩國離得很近,同時用幾架電波望遠鏡觀測天體,往往能得到天體運動的比較詳細的數據。這樣的合作在以往的經驗中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在日本宇宙航空研發機構(JAXA)宇宙科學研究總部工作的巖田隆浩博
日本“月亮女神”踏上探月之旅
東京時間9月14日10時31分(北京時間同日9時31分),日本“月亮女神”繞月探測衛星搭乘H2A-13火箭,在橙色的烈焰中從日本種子島宇宙中心順利升空,踏上探月之旅。?連日來的大風和陣雨讓身處種子島宇宙中心的每個人都對“月亮女神”能否按期發射心里沒底。當地在13日近午夜時還是大雨傾盆,幸好在14日早
日本提出“月亮女神2”探月構想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最近提出“月亮女神2”探月構想,目標是在2010年至2020年之間實現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著陸。?日本《讀賣新聞》網站10月6日報道說,構想中的“月亮女神2”計劃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約2米高的著陸器、裝有機械臂的探測車和圍繞月球運行的中繼衛星。著陸器在月球表面著
嫦娥四號背后的“嫦娥女神”
月亮圓缺變化的28天恰巧與女性的生理周期相似;世界各國的神話中,與月亮相關的神多為女神;眾多文學藝術作品中,月亮是女性的化身;而在以“嫦娥”命名的探月工程中,有許多女科技工作者貢獻著她們的智慧。 令嫦娥羨慕 傳說中嫦娥因偷吃了丈夫的長生不死藥,飛入月宮再難回到人間與丈夫團聚。嫦娥四號探測器研
歐陽自遠院士點評中日印探月工程
“嫦娥一號”拍攝的全球最好的全月球影像圖將公布 ?在漆黑一片的太空深處,“嫦娥一號”正在圍繞月球按預定軌道繞月運行,與她做伴的是100公里外的日本發射的月球衛星“KAGUYA”(月亮女神)號,而一個好消息是,一艘“月船一號”將從他們的娘家——地球出發,來與她們做伴。 ?歐陽自遠:預祝印度探月衛
上海天文臺等利用“嫦娥”一號數據優化了月球重力場模型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博士生導師平勁松研究員帶領的由來自上海天文臺、武漢大學、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和日本國立天文臺的年輕專家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利用“嫦娥”一號繞月衛星的測軌數據,成功獲取了月球重力場新模型CEGM02,實現了對月球重力場模型的優化。研究成果以論文方式發表在《中國科學:
嫦娥高度計比月亮女神測距遠造價低
太空不過春節。在地球上空40萬公里處,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并沒放假,它每隔兩小時就把月球繞一圈,剛剛向世人展示了第一幅CCD相機拍攝的月球極地圖像。 星上搭載的滬產科學探測儀器———激光高度計,也已完成對月球南北極黑暗深坑的初步測量,并將數據成功傳回地面,正在制作前人所無的月極三維高程圖。
嫦娥四號任務榮膺“優秀探月任務獎”
2019年12月5日-8日,國際月球村研討會在日本東京、京都舉行。會議期間,嫦娥四號任務獲得月球村協會頒發的優秀探月任務獎,成為該獎項設立以來的首個獲獎項目。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受邀參加了此次頒獎典禮并做主旨報告,他代表嫦娥四號任務團隊,向月球村協會和評獎委員會表示感謝,并在總結中國
探月副總設計師稱“嫦娥一號”并未失蹤
預計11月20日左右會傳回信號 最近3天以來,“嫦娥一號失蹤了嗎”的帖子在凱迪網論壇熱帖排行居高不下,截至昨天下午4時,瀏覽量超過十萬,近千人回復。中國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龍樂豪昨11月16日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請相信我!‘嫦娥’沒有出現問題,她已進入環月軌道,跑不了的。”?嫦娥一號失蹤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專家:2013年月球車將登上月球
“嫦娥一號”可拍攝月球每個角落 據《東方早報》報道 “嫦娥一號”發射進入倒計時。近日,中國相關專家稱,“嫦娥一號”衛星走的是月球極地軌道,能把月球的每個角落都拍下來,從這個角度來說,比上個月日本發射的探月衛星“月亮女神”更為先進。 10月13日,參與“嫦娥一號”人造月球衛星設計的專家高放(右一)
X射線譜儀的發展
X射線譜儀是我國繞月探測工程實現月球資源探測、研究月球組成預演化等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之一。“在我國探月工程分三步走的進程中,通過一期嫦娥一號衛星有效載荷繞月工程在軌觀測,我們將獲得月球表面元素的種類及其含量、分布。有了月表元素分布圖,就能為探月二期工程利用月球車登月后進行資源探測和進一步的科考
上海交大“SJTU思源二號”探月衛星隨嫦娥六號飛天
5月3日17時27分,由上海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交大)航空航天學院智能衛星技術中心研制的“SJTU思源二號(ICUBE-Q)”探月衛星伴隨嫦娥六號探月任務,搭乘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于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發射準備。據介紹,“SJTU思源二號”探月衛星由交大和巴基斯坦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同研發,是一顆對月
“嫦娥一號”世界先進-探月二期開始技術攻關
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葉培建十八日說,中國自主研制完成的“嫦娥一號”衛星完全依靠自有技術,作為中國第一個月球環繞探測器,其技術水平足以躋身世界同類月球探測器的先進行列。 中國國防科工委1月31日宣布,嫦娥一號衛星獲得月球極區圖像。中新社發周兆軍攝 第二屆中國空間技術論壇當天
歐陽自遠:中國探月不停步-同為人類謀福祉
奔月是中國人的千年夢想,今年10月1日,嫦娥二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征三號丙火箭成功升空,又給國慶節日增添了一份喜悅。事實上,隨著嫦娥一號衛星在2007年成功發射,嫦娥工程已漸漸深入人心,祖國航天科技的發展讓不少人感到由衷自豪。 不過,除了增添中國人的自豪感,究竟為什么要
X射線譜儀的發展及特點
發展 X射線譜儀是我國繞月探測工程實現月球資源探測、研究月球組成預演化等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之一。“在我國探月工程分三步走的進程中,通過一期嫦娥一號衛星有效載荷繞月工程在軌觀測,我們將獲得月球表面元素的種類及其含量、分布。有了月表元素分布圖,就能為探月二期工程利用月球車登月后進行資源探測和進一
嫦娥五號團隊榮獲國際“勞倫斯團隊獎”-探月獲多項原創成果
央視網消息:國家航天局10月2日發布消息,在第74屆國際宇航大會上,中國嫦娥五號團隊榮獲“勞倫斯團隊獎”,這是國際宇航科學院的最高團隊榮譽。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獲多項原創性成果 嫦娥五號任務總設計師胡浩介紹,通過嫦娥五號任務,我國科學家在月球樣品研究上,已經取得多項重要的原創成果。
《科學》高度關注中國嫦娥五號最新行動
中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于11月晚些時候前往月球“抓把土回來”,這是我國探月工程三期項目之一,也是我國月球探測第一階段“繞”“落”“回”的最后一步。 美國《科學》雜志對此予以高度關注。《科學》雜志在報道中指出,嫦娥五號是中國一系列雄心勃勃探月計劃的最新行動,它在月表著陸后,將從月表鏟取一些月
嫦娥二號探月衛星已向地面傳輸32G科學數據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昨天,嫦娥二號衛星進入100公里工作軌道后首次下傳大批科學數據,截止到今天,嫦娥二號衛星已經向地面傳輸了32G的科學數據。 從10月9日嫦娥二號衛星實施第三次近月制動,進入100公里繞月軌道后,截止到目前,嫦娥二號衛星已經在工作軌道上運行了48圈,也就是55
探月精神述評:托起“嫦娥”飛天夢
攬月而歸,踏夢而行。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土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安全著陸,中國首次月球采樣返回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電,勉勵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并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步一個腳
國家航天局發布嫦娥六號拍攝月背系列影像圖
6月4日,國家航天局發布嫦娥六號著陸器著陸月球背面拍攝的系列影像圖,包括落月過程中降落相機拍攝的著陸區域附近影像、全景相機拍攝的著陸點影像。相關影像數據經鵲橋二號中繼衛星傳回,影像圖由地面應用系統處理獲得。嫦娥六號著陸器降落相機拍攝影像圖1?圖1由降落相機剛開機時拍攝,圖像顯示拍攝月背區域中下部和右
歐陽自遠在中國科大談中國月球探測之挑戰
9月18日晚,“復興論壇”之歐陽自遠院士報告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水上報告廳開講。歐陽自遠院士從人文角度為師生們解讀了中國月球探測的不凡歷程和挑戰。 揭秘阿波羅號登月 中國的嫦娥奔月、日本的女神“輝夜姬”,這些浪漫的神話緣起于月亮;如輪、如環、如弦、如弓,這些唯美的詞語出
上海交大這顆探月衛星隨嫦娥六號飛天,師生現場觀看發射
2024年5月3日17時27分,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5月4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由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學院智能衛星技術中心研制的“SJTU思源二號(ICUBE-Q)”探月衛星也伴隨嫦娥六號探月任務,于
各國探月計劃百花齊放:處境各有不同
隨著我國嫦娥四號任務順利進行,月球探測再次成為全球熱論的話題。事實上,月球從未遠離國際空間探測的焦點。2017年底,美國開始推進“重返月球”計劃,建設月球軌道空間站,并將其作為登陸火星的跳板。除美國外,近年來,世界主要航天大國紛紛提出雄心勃勃的月球探測計劃,堪稱百花齊放。2019年已經到來,各
我國計劃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
中國航天人的時間表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徐徐展開。從2024年到2030年前,幾乎每一年都能留下中國航天人探索浩瀚宇宙的足跡線,月亮很圓、很耀眼,中國人巡天探宇的腳步很忙、很勇敢,以前“人攀明月不可得”,現在“踏月凌天探星河”,高不可攀的明月將是我們叩問蒼穹的下一站。 “中國人的腳印肯定會踏在月球上
嫦娥五號,怎樣實現航天史上的“首次”?
??12月3日晚,嫦娥五號成功完成“地外天體起飛”,踏上回家的旅途。“挖土”“打包”“起飛”……“帶貨”回歸的“嫦娥姐姐”還要經歷怎樣的旅程?從月球帶回來的寶貝,又有怎樣的價值?《新聞1+1》連線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共同關注:嫦娥五號,怎樣實現航天史上的
“嫦娥”回家-從月亮上起飛
??古有嫦娥奔月傳說,今有“嫦娥”回家直播。順利完成月球上的科學任務之后,嫦娥五號要回家了。 12月3日23時許,嫦娥五號上升器在月面點火起飛,攜帶著精心“打包”的月壤奔向環月飛行軌道,踏上了返回地球的征程。漫漫歸途中,還有一場驚心動魄的月球軌道空間交會對接考驗著嫦娥五號。起飛離月宮 載人不是夢
中國月球車身懷絕技-攜十八般“武器”到處探測
“它雖然個頭小,但是據說本領特別強,會玩超高空軟著陸絕技,能在月亮上自由漫步,能聰明地繞過石頭前進,還攜帶十八般‘武器’到處探測……”小航天迷姚悅禮滿臉興奮地對本報記者說。對于這個11歲的孩子而言,能有機會和“探月科普營”的小伙伴們一起走進8月15日嫦娥四號月球車全球征名活動啟動儀式現場,還能和
日本“月亮女神”衛星拍攝到高清晰地球影像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10月1日公開了日本“月亮女神”繞月探測衛星首次拍攝到的高清晰地球影像。該機構指出,這是在距離地球11萬公里的遙遠太空對地球進行的高清晰“寫真”。?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日本廣播協會(NHK)1日聯合發布新聞公報說,日本廣播協會開發的高清晰影像拍攝系統從9月29日21時46分
探月工程專家解析“嫦娥二號”遠征難點
奔月難,奔向150萬公里深空更難。嫦娥二號衛星奔赴拉格朗日L2點(以下簡稱L2點)的這次旅程,無疑是中國航天史上距離最遠的一次“跨越”。在這背后,有多少前所未有的困難? 近日,專家對“嫦娥二號”此次遠征遇到的難點進行了解析。軌道設計:須兼顧日、地、月三大引力場 “從4月1日‘嫦娥二
嫦娥一號首獲月球兩極圖像的背后
太空不過春節。在地球上空40萬公里處,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并沒放假,它每隔兩小時就把月球繞一圈,剛剛向世人展示了第一幅CCD相機拍攝的月球極區圖像。?星上搭載的滬產科學探測儀器———激光高度計,也已完成對月球南北極黑暗深坑的初步測量,并將數據成功傳回地面,正在制作前人所無的月極三維高程圖。?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