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Nature》雜志正持續關注中國的科研狀況。上海復旦大學的在讀博士王傳超(Chuan-chao Wang)也為《Nature》寫了一篇評論,呼吁中國學術界多給年輕人一些機會。
幾十年來,中國的科研支出在持續增加,中國的科學家、政府官員和公眾都在期待中國在科學技術上的巨大進步,然而,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包括研究生和博士后)正在遠離科研。
在中國,許多與科研崗位有關的招聘廣告,都會要求應聘者發表過不錯的論文,最好是影響因子和引用數都比較高。年輕的科學家們也在努力將研究成果發表在頂級雜志諸如《Cell》、《Nature》或《Science》上(在中國統稱CNS)。在中國的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一篇CNS論文能帶來更好的工作機會,或者更快的晉升速度。CNS文章可以改變年輕人的學術生涯,甚至他(她)們今后的生活。這種實際情況逼迫年輕人在科研生涯的初期不得不功利地選擇更容易出成果的項目,而不是依照自己內心對科研的興趣。
中國學術界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人才的流失。王傳超提到,“雖然中國的科研投入越來越多,但剛畢業的博士卻很難申請到科研基金。”目前,中國面向學術界新人的基金,規模最大的是青年研究基金(Young Research Fund),約占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預算的20%。然而,其中每個項目的經費在三年期限內只有24萬元人民幣(約合38,000美元)。第二大基金是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期限為兩年的項目總共能獲得5-8萬元的科研經費。這些基金的經費,很多時候都不能滿足購買必要的實驗室試劑和耗材的需要。出于這個原因,許多年輕的研究人員申請海外博士后職位,他(她)們科研生涯中最黃金的時間也就貢獻給了那些國家,而且,他(她)們中的許多人也會因此留在國外。
這些現狀,導致中國的科研主要依靠研究生完成,而不是博士后,這與大部分西方國家不同。而中國的許多大學和研究機構的一些做法則加劇了這一趨勢,他們更喜歡聘請有海外研究經歷的人。這就相當于中國把對年輕科學家的培訓和鍛煉“外包”了。不過,現實情況中大部分中國畢業的博士申請不到國外offer,他們留在國內,要么在實驗室工作,拿著低薪水,沒有發展前途,要么完全放棄科研從事其它工作。
三十年前,紐約伊薩卡康奈爾大學的生物化學系教授吳瑞發動了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CUSBEA),該項目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生命科學領域最早的國家公派留學項目。許多CUSBEA學生后來成為美國和中國領先的生物學家。2008年吳瑞去世,吳瑞紀念基金會以他的名義設立了“吳瑞獎”,用以獎勵那些愿意在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和新加坡繼續深造的博士生。吳瑞獎包括3000美元的獎金,并可以申請高達5000美元的國際會議旅費資助。與中國典型評價體系不同,吳瑞獎并不注重學生發表過的期刊、海外經歷或者考試成績。
吳瑞獎由國內著名的生物學家組成的選拔委員會決定。申請人需要在申請中描述他們為什么會選擇科學,他們選擇的學術項目,并描述他們的職業生涯。當然,也包括一次面試。
吳瑞獎是全面和公正的評估過程,能為年輕人提供建議和支持,也逐漸被國內大學和研究機構認可。2014年,上海科技大學將一名被授予吳瑞獎的科學家任命為助理教授(終身教授),而這名科學家沒有海外研究經驗。
幾十年來,中國學生接受的都是填鴨式教育。但科學進步要求的不僅僅是已有知識,還需要有能力打破桎梏并勇于創新,這也是吳瑞獎所強調的,而這種能力才能保證讓中國巨大的科研投入轉變成相稱的科學技術進步。剛畢業的年輕人,評價他們的科研能力不應該局限于發表文章或海外經歷。中國應該為年輕科學家進行更多的投資,并且,采用更合理的方法來評價他(她)們的成績。
中新社拉薩6月12日電(記者趙朗)西藏天文館奠基開工儀式12日在拉薩舉行,建成后將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天文館,也將搭載世界上口徑最大的折射式光學望遠鏡。西藏天文館項目總建筑面積為11571.9平方米,其搭......
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5月31日在羅馬舉行頒獎儀式,為國際熱帶農業中心頒授2020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中國駐意大使李軍華代表中國政府向國際熱帶農業中心頒發獎章和證書。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與......
以科學基金深化改革促進《科學技術進步法》落地生根韓宇*莫漫漫呂棟范英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北京韓宇研究員,博士。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成員,秘書長。摘要本文系統梳理并分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東京科技大學在2014年日本機器人周上展示的一款新型護理機器人。圖片來源:EUGENEHOSHIKO/AP由于對大學地位的不斷下降感到震驚,日本正計劃每年向幾所學校投入23億美元,以提升其知名度。該計......
科學界普遍認為,常綠闊葉林是重要的物種起源中心,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僅次于熱帶雨林,是人類獲取生物資源的重要基因庫。中國的常綠闊葉林在世界上分布最廣、面積最大,類型最為復雜多樣,是全球常綠闊葉林......
為了向社會全面展示我所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5月21日,大連化物所第23屆公眾科學日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同時也是中科院第18屆公眾科學日和大連市科技活動周活動的......
行業有句俗語,“越往上游走,賣水人越安全。”生命科學最上游,一定是科研層面,而這個層面最大的賣水人,當屬實驗室中的科學儀器設備生產商。科學服務牽動整個大健康行業的創新脈搏,市場規模超2000億美元,被......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
科學家要破解宇宙運行、物種演化等深邃奧秘,但作為“職場人”,他們免不了要考慮那些關乎職業發展的問題。比如,科學家一般會在什么年齡達到最佳工作狀態?科學創新的生命周期是多久?科學家職業生涯中出現突破性進......
近日,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了第三版中國學科評級。基于中國教育部的學科分類體系,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為中國大陸高校提供學科層面的全球洞見,以及與全球其他地區高校比較并展示學術實力的機會。今年的評級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