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CCTV 13新聞聯播推出《領航科技 創新中國》專欄,講訴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創新創業、報效祖國的精彩故事。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國家創新之魂。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強大的創新力量。在我們身邊就有這樣一群踏踏實實在科研一線奮斗的科學家們。
5月21日,首期《領航科技 創新中國》專欄隆重介紹了我國著名的干細胞領域專家、生命再生科學的領航者、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裴端卿博士。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從人體的尿液中提取穩定的多功能干細胞,并成功在小鼠體內培育出了人類的再生牙齒。人體器官的再生開辟了令人驚喜的愿景。
50歲的裴端卿是我國多能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專家,全球率先利用人誘導多能干細胞獲得成型器官的科學家。2011年裴端卿給自己的團隊定了一個充滿挑戰的計劃,利用尿液里的細胞再造一顆人類的牙齒。
裴端卿說:“之所以想到這樣的課題,一方面是因為剛好當時我掉了一顆牙齒。另一方面,人類的牙齒比較特殊,它是由一團細胞慢慢地礦物質化,最后形成的比較閃亮的堅固器官。”
按照裴端卿團隊的最初設想,人體的多能干細胞和相關細胞的結合就能夠形成所需要的器官。據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副研究員蔡景蕾介紹,在最初的多次嘗試后,最后拿到的都是巨大的畸胎瘤,這讓整個團隊苦惱了好長一段時間。
裴端卿團隊列出了上百種牙齒再造方案,并從中篩選了十個方向進行探索,每一個方向都進行了數百次嘗試,但遺憾的是每一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對于這些失敗,裴教授卻有著與常人不一樣的心態。他說:“這些失敗有時候反而會讓我們更興奮,因為它不僅告訴我們過去的一些想法是錯的,還揭示了以前我們不了解的奧秘。”
經過數千次的試驗,研究小組發現,將多能干細胞直接與牙齒的成牙細胞結合似乎很難行得通。隨后,他們調整了研究思路,將尿源來的多能干細胞先分化成上皮細胞,再用上皮細胞去結合其它細胞,看是否能夠形成牙齒。三周后,成牙終于形成,它具有人的染色體基因,符合人類牙齒的正常結構,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再生牙的成功使多能干細胞的重塑有了更多的可能。這些干細胞與滋養細胞共同培養,進一步變成血液細胞、骨細胞、皮膚細胞、干細胞和神經細胞等多種組織細胞。目前。裴端卿的研究小組已經能夠將尿液中提取的多能干細胞培育成為人類的神經細胞,并成功治療了小鼠的神經疾病。裴端卿表示,這項研究將來有望治療帕金森病和老年癡呆。
2004年,裴端卿回國加入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經過十年多的發展,由他主導的多能干細胞項目已經匯聚了國內外大批科學家。裴端卿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七十多篇論文,并兩次登上《Cell Stem Cell》雜志封面文章。
裴端卿的科研成果推動了國際多能干細胞領域的研究。在中科院組織的國際評估委員會對他的評估報告上這樣寫道:裴端卿博士在再生醫學領域取得了多項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發現,在全世界范圍內,他已經成為該領域的一位引領者。
在本期節目的最后,裴端卿總結說:“干細胞雖小,但是它蘊藏著生命無窮的奧秘。研究這些奧秘,找出它的規律,最終造福人類的健康,這是我們科研工作者的責任,更是我從事科研工作的夢想。”
央視點題干細胞,產業發展是否迎來機遇?
央視對裴端卿的報道一經推出,不光帶來鋪天蓋地的媒體報道,也吸引了產業界的注意。上海證券分析認為,干細胞產業正處于大規模產業化的黎明階段,預計到2020 年,全球干細胞產業規模將達到4000 億美元。
目前國內從事中游干細胞治療研究和干細胞藥物研發的企業數量劇增,國際上也已有8 種干細胞藥物或技術獲批上市并應用于臨床,科研成果產業化進程加速。下游企業以各類干細胞移植及治療業務為主體,擁有醫院背景的企業將搶得先機。
關于裴端卿
裴端卿博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國家“863計劃”生物醫藥領域專家,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生殖與發育”重大研究計劃專家,國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目前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項目,中科院知識創新基金等多項科研任務。他的代表性學術成果發表在《自然》《自然—遺傳學》《細胞?干細胞》等國際期刊上,共計70多篇論文,被引用3000余次。
當小鼠攝入足夠食物時,小鼠大腦中的神經元會告訴它們停止進食——人類可能也有同樣的細胞,所以我們有朝一日可能會操縱這些細胞來幫助治療肥胖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細胞》。“我們試圖解答的主要問題是大腦如何......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副研究員孫益嶸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合作,首次證實了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蛋白可以通過一個全新信號通路(PARP1-PAR-STING)直接......
輻射可造成DNA損傷,進而導致細胞死亡等。中國科學家13日在英國《細胞死亡和分化》期刊上發表的新研究揭示了STING(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蛋白通過結合DNA損傷響應蛋白PARP1合成的產物分子PAR(......
工業生物技術和生物制藥生產利用生物學使細胞系統成為工廠,生產對人類有價值的分子。這些生物技術過程利用各種宿主生物,并涉及生物燃料、聚合物構件、抗生素和全細胞療法等應用。除了化學生產外,工業生物技術還可......
圖開菲爾乳酸菌的傳播路線和演化歷史。橙色區域代表來自高加索區域的沿海岸線傳播的路線;紫色區域代表開氏乳桿菌亞種支系的內陸傳播路線,其中3,500年前的新疆菌株位于該支系的基部位置食品發酵是人類歷史上最......
摘要:蛇年最火熱的ATMP盛會就在4月17-18日,IGC2025與您相聚春日首都!八年積淀,IGC 2025(第九屆免疫基因及細胞治療大會)將在4月17-18日于北京再度創新啟航!IGC2......
圖胚胎肝細胞通過分泌Fetuin-A蛋白維持造血干祖細胞基因組的穩定性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920108005、U23A20417、81730007、31872842、91442106)......
剛剛步入新的一年,北京醫藥健康產業迎來“開門紅”:北京兩款創新藥——艾米邁托賽注射液、小兒黃金止咳顆粒先后獲批上市。其中,艾米邁托賽注射液為我國首款獲批上市的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藥品。1月2日,國家藥品監......
國家藥監局最近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附條件批準了艾米邁托賽注射液(商品名:艾凱利)上市。這款藥物是針對14歲以上因血液系統疾病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出現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治療。作為國內首個獲......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昌勝團隊,提出了一種新型的“自體間充質干細胞(MSCs)原位授權”策略,由植入活性材料而產生的自體來源MSC為干細胞治療提供了一種有前景的全新細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