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5-04 14:08 原文鏈接: 昆明植物所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高等真菌由于特殊的生長方式和在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能夠產生結構新穎多樣并且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這些天然產物為藥物和生物農藥的開發提供了先導資源,例如殺菌劑strobilurins (嗜球果傘素)、抗生素pleuromutilins (截短側耳素)、抗腫瘤的illudins (隱杯傘素)、抑制線蟲的omphalotins等。隨著基因組測序和生物信息技術的發展,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但由于受遺傳背景復雜、遺傳操作困難等因素的制約,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研究一直落后于細菌及低等真菌(Front. Microbiol. 2015, 6, 127)。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曾英研究組近年來同劉吉開研究組合作,致力于高等真菌次生代謝與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研究。前期揭示了新穎的胰脂肪酶抑制劑韌革菌素Vibralactone在褐蓋韌革菌 (Boreostereum vibrans) 中的生成途徑,證明韌革菌素罕見的4/5融合雙環內酯骨架既不是聚酮也不是倍半萜來源,而是由莽草酸途徑的芳環衍生而來(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3, 52: 2298–2302)。韌革菌素奇妙的生物合成途徑,充分顯示了高等真菌非凡的創造力。

      最近,博士生楊彥龍等研究人員綜合運用有機化學以及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技術,通過前體指導的生物合成,進一步研究了褐蓋韌革菌中結構多樣的混源萜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機制(圖1)。首次在基因與酶學水平上確定了參與其中氧化脫羧關鍵反應的單氧化酶VibMO1(圖2),從而證實了長久以來的推測:異戊烯基取代的對苯二酚類化合物(有時也稱之為混源萜meroterpenoids)很可能來源于異戊烯基取代的對羥基苯甲酸的氧化脫羧。單氧化酶VibMO1的發現,還為真核生物輔酶Q形成過程中催化類似反應的酶基因鑒定提供了重要線索。同時,該研究還證明了由異戊烯基對羥基苯甲醇通過發散生物合成途徑(a divergent pathway)形成韌革菌素類混源萜(圖3),其中3-取代的γ丁內酯類化合物Vibralactone G (8)新穎的生物合成途徑,還是首次在天然產物化學中報道。研究結果加深了對次生代謝產物結構多樣性產生機制的認識,為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研究開辟了新的視野。此外,碩士生周慧等研究人員還從褐蓋韌革菌克隆鑒定了能夠催化FPP形成以δ-cadinol為主產物的倍半萜合酶BvCS(圖4),該酶很有可能參與褐蓋韌革菌倍半萜Boreovibrins的生物合成。

      以上研究成果分別發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6, 55: 5463–5466)和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該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572237, 81561148013)資助,由昆明植物所分析測試中心楊靜通過計算化學確定化合物11a的絕對構型。

      圖1. 褐蓋韌革菌的次生代謝與發散生物合成途徑(Divergent Biosynthesis Pathway)

      圖2. A) 褐蓋韌革菌單氧化酶VibMO1的鑒定;B) VibMO1同源酶及其關聯的真菌天然產物

      圖3. 通過發散生物合成途徑從異戊烯基對羥基苯甲醇形成韌革菌素類混源萜 (R=allyl for analogues with compound designations containing a; R=prenyl for natural products)

      圖4. 褐蓋韌革菌倍半萜合酶BvCS催化FPP形成主產物δ-cadinol

    相關文章

    Enveda獲6800萬美元B輪融資,開發藥物發現搜索引擎

      近日,EnvedaBiosciences宣布完成6800萬美元的股權和債權融資。本輪融資由Dimension領投,多家新機構投資者的參與,包括FPV,JazzVenturePa......

    研究總結藥用植物天然產物研究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資助下,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藥用植物研究中心教授吳鴻團隊聯合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總結了藥用植物天然產物研究的最新進展,概述......

    科學家實現含硒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

    硒(Selenium)是一種非金屬元素,是動物體必需的營養元素。目前,可通過硒代半胱氨酸和2-硒尿苷將硒引入蛋白質和核酸中,但含硒小分子的生物合成途徑仍待解析。近日,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發表了題為“B......

    上海有機所生物合成,海洋抗腫瘤環肽天然產物

    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學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研究發展迅速,大量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被挖掘和報道。核糖體肽類天然產物由于其獨特的生物合成邏輯、新穎復雜的化學結構和多樣的生物、生理活性......

    洪然團隊受邀撰寫復雜天然產物仿生合成的研究述評

    自然界中酶促反應對有機官能團反應性的精妙控制,激勵合成化學家不斷拓展和延伸研究的邊界。鑒于研究團隊在復雜天然產物仿生合成領域創新性的成果,上海有機所洪然課題組受邀在美國化學會AccountsofChe......

    科研人員系統闡述放線菌聚酮類天然產物農藥

    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微生物天然產物農藥研究組發表綜述文章,系統闡述了放線菌聚酮類天然產物農藥發現及其產品創制的重要策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生物技術新觀點(CurrentOpinioni......

    多氯代甾體天然產物合成研究中獲進展

    含氯天然產物因其獨特的生物活性受到有機合成化學家的關注,同時含氯甾體藥物作為一類重要的合成甾體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因此發展高效的合成策略實現含氯甾體分子的簡潔、精準合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Clionas......

    工程策略進行復雜天然產物人參皂苷的異源生物合成

    在天然宿主中,復雜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和存儲存在跨越多種類型亞細胞區室(如線粒體、內質網、脂滴、液泡等)的特征,甚至還存在跨越不同組織器官的特征。例如紫杉醇、阿托品生物堿、人參皂苷、大麻素和甾體激素等天......

    開環甾體天然產物Pinnigorgiols的合成研究獲進展

    開環甾體是指甾體的6/6/6/5-四環母核骨架上發生碳-碳鍵斷裂形成的高度氧化產物,其不僅在氧化態上具有豐富的變化,而且可通過進一步的骨架重排形成更復雜的甾體天然產物。2016年,臺灣中山大學的Pin......

    昆明植物所等在新穎免疫抑制活性雜二萜研究中獲進展

    結構新穎、活性多樣的天然產物是發掘小分子藥物先導化合物的不竭源泉,但復雜天然產物的構型確證難及含量過低的問題,成了其向新穎先導化合物不斷推進的主要問題。唇形科(Lamiaceae)香茶菜屬(Isodo......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