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機體本身具有清除癌變細胞防止腫瘤形成的能力,但是一旦這一過程發生紊亂,癌癥就會肆無忌憚地生長。
最近來自Walter and Eliza Hall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如何啟動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對抗癌癥進行了深入研究。NK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能夠在腫瘤形成之前或感染擴散之前檢測并摧毀體內任何發生異常的細胞。但是這些發生異常的細胞有時會躲避開免疫系統的偵測和攻擊,并最終發展為癌癥。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在NK細胞中發現了一種“制動”蛋白,能夠控制NK細胞摧毀腫瘤細胞的能力。在這項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上的最新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在小鼠模型體內清除這種“制動”蛋白,NK細胞能夠更好地保護機體對抗轉移性黑色素瘤。
NK細胞的激活依賴于IL-15,該研究表明NK細胞內部產生的這種叫做CIS的抑制性蛋白能夠限制NK細胞對IL-15的應答,并進一步限制NK細胞對癌細胞的殺傷能力。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這種蛋白如何抑制NK細胞應答,他們希望能夠開發出一種藥物提高NK細胞對IL-15的應答,并幫助病人通過自身免疫系統對抗癌癥。
Dr. Huntington這樣說道:“這項研究介紹了應該如何激活病人體內的NK細胞,并通過促進免疫系統功能對付這種疾病。我們希望這項研究能夠推動新型免疫療法的開發,利用機體的NK細胞,將其維持在一個高度活躍的狀態,這樣能夠更加有效并且更加特異地對抗癌癥。”
記者29日從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獲悉,該中心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成功設計了三種金屬離子-氨基酸納米結構。該創新設計能夠有效重塑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顯著提升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療法的免疫治療效果。相關研究成......
免疫治療已徹底改變了癌癥治療的前景并治愈了一部分難以治療的癌癥。然而,大多低免疫原性腫瘤仍對現有免疫療法響應率極低。揭示腫瘤免疫逃逸機制有助于高效識別免疫治療新靶點,擴大可治療腫瘤的范圍。早期腫瘤形成......
在腫瘤治療中,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的出現,為臨床腫瘤治療帶來了深刻變革。記者13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腫瘤免疫治療的全新靶點:CD3L1抗體,有望為腫瘤免疫治療帶來新的突破。據悉,復......
使用體外擴增T細胞進行的過繼細胞治療(ACT)在癌癥治療展現了巨大潛力。利用從切除的腫瘤組織中獲取的自體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的ACT方案在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臨床反應。值得注......
腫瘤微環境(TME)與腫瘤發展密切相關,大量研究顯示TME呈現高度免疫抑制狀態,CD8+T細胞是介導抗腫瘤免疫應答的關鍵效應細胞,經抗原活化后,釋放γ干擾素(IFNγ)、顆粒酶(Granzyme)和穿......
蛋白靶向降解嵌合體(PROTAC),依靠將泛素連接酶招募到細胞內的目標蛋白上,通過蛋白酶體機制促進對致病蛋白的降解,使許多“不可成藥”蛋白成為治療靶點。迄今已有數十種PROTAC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1月23日,《自然免疫學》雜志在線發表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華中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黃波教授團隊一項最新研究論文。該研究找到了腫瘤免疫治療殺器―碳酸鋰,其能引導腫瘤部位的乳酸進入T細胞后,被快速......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化學與藥學院教授裴志超團隊在癌癥納米疫苗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ChemicalScience上。近年來,基于癌癥納米疫苗的免疫療法,由于其潛在的高療效、特異性和可......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化學與藥學院教授裴志超團隊在癌癥納米疫苗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ChemicalScience上。圖(a)納米疫苗的合成示意圖。(b)用于誘導ICD的納米疫苗引發抗......
10月31日,上海鑌鐵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鑌鐵生物”)宣布完成超億元A輪融資,本次融資由國投創業領投,黃埔醫藥基金、元希海河基金等共同投資,支持鑌鐵生物推動新技術研發、商業化生產實施、國際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