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了解腸道微生物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影響,臨床醫生需要了解的不僅是糞便樣品中存在的細菌,而且還包括那些細菌產生的氨基酸等代謝物,澳大利亞和英國的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成果本周發表在mSphere雜志上。
微生物學和感染性疾病副教授兼南澳大利亞衛生和醫學研究所成員Geraint B. Rogers博士說:“典型的基于DNA的人類微生物組或細菌組成的研究是有限的,因為這些研究不反應微生物菌落的代謝產物。研究微生物組及其代謝物(代謝組)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但是由于許多微生物發揮著相同的作用,一些微生物利用其他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使得預測代謝物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Rogers指出:表征腸道微生物菌群的代謝產物對于了解它們如何影響人體健康至關重要,這些代謝產物可以調節人的免疫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因此,分析抗生素藥物引起的腸道微生物菌群及其相應代謝產物的變化,可以提供對抗生素藥物急性和慢性作用的洞察,并且可以更好的了解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與機體健康狀況之間的聯系。
Rogers和James Mason,倫敦學院膜生物化學的高級講師,將新一代測序技術和核磁共振技術(NMR)相組合進行研究工作,用抗生素藥物環丙沙星或萬古霉素亞胺培南對小鼠的微生物組和代謝產物進行處理。他們在抗生素藥物處理前、治療14天后和停止抗生素藥物處理后9天取小鼠的糞便樣品。一組小鼠沒有給予任何抗生素并作為空白對照。
環丙沙星處理導致微生物類群豐度(樣本中不同類型細菌的數量)的顯著減少,但對微生物菌群多樣性或均勻性沒有影響。相比之下,萬古霉素亞胺培南處理導致類群豐度,均勻性以及多樣性均顯著減少。
研究人員指出,在抗生素藥物處理的14天內,抗生素藥物處理導致微生物菌群組成和結構發生顯著變化。環丙沙星導致幾種類型的細菌,包括鏈球菌,乳桿菌和梭菌的數量顯著甚至減少,同時擬桿菌和其他物種數量增加。一些菌屬甚至被完全耗盡。萬古霉素亞胺培南處理后也引起顯著變化,包括擬桿菌和厚壁菌門成員的減少和變形桿菌相對豐度的增加。
“然而,許多細菌群體因為抗生素藥物處理而發生改變,有助于人體健康。”羅杰斯說。“例如,減少的Ruminococcaceae家族通過發酵人類不能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產生重要的短鏈脂肪酸。這些脂肪酸在許多方面有助于我們的健康,包括上皮細胞更新、降低結腸癌風險;腸屏障功能、防止細菌進入血流;以及調節免疫和代謝控制。抗生素藥物還增加細菌中腸桿菌屬的水平,其中多種能夠引起疾病。”
該小組還調查了停止抗生素藥物處理后9天糞便微生物菌落恢復的程度。在環丙沙星組,微生物類群豐度水平在這個時間內保持不變,但是與處理前和處理結束時測量的水平相比,微生物菌群的均勻性和多樣性顯著降低。在萬古霉素亞胺培南組,與處理結束時測量的水平相比,停止抗生素藥物處理后9天,微生物類群豐度、均勻性和多樣性的水平均顯著增加,但未達到抗生素藥物處理開始前所見的水平。與對照組相比,萬古霉素亞胺培南組中的微生物菌群組成比環丙沙星組有更大的差異,表明萬古霉素亞胺培南處理的微生物菌群的恢復較慢。
研究人員觀察到抗生素藥物處理前后小鼠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的顯著變化。用環丙沙星處理的小鼠與對照組相比,氨基酸(例如纈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水平顯著增加,并且糖類的水平降低。這些類型的氨基酸的增加與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以及代謝疾病的發展相關。 用萬古霉素亞胺培南處理的小鼠具有更大的前后差異,包括較低水平的氨基酸,例如丙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有機酸檸檬酸鹽以及丙酸鹽。研究人員還觀察到蔗糖,肌氨酸和其它化合物的水平增加。
在后續研究中,Rogers及其同事評估了在人體內是否可以觀察到相似的效應,以及益生元(促進腸道有益微生物生長的膳食補充劑)或糞便微生物移植(人腸道微生物菌群的重新引入)是否可用作治療以限制這些效應。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鄭棉海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青年科學家項目、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在土壤微生物固氮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日分別發表于《微生物系統》(mSy......
相關單位和人員: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組織修訂了CNAS-CL03-A001:202X《能力驗證提供者認可準則在微生物領域的應用說明》。目前已完成文件征求意見稿,現于網上公示征求意見。......
學術年會現場。近日,長沙市第三醫院(湖南大學附屬長沙醫院)舉辦的抗耐藥微生物藥物湖南省重點實驗室2024年學術年會在長沙召開。此次會議是繼2023年8月6日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后的第二次學術盛會。會議采......
塑料污染是當前人類所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塑料垃圾遍布全球,迄今為止,全球已產生超過70億噸塑料垃圾,每年新增塑料垃圾量近4億噸。為應對塑料污染,各國政府以及國際組織陸續出臺了各種管控政策。但對于塑料污......
中新網天津10月11日電(孫玲玲劉峰奇)近日,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喻其林教授帶領學生創業團隊“顆碩一號”成功研發出大豆增產抗逆人工微生物菌劑。據悉,該創新菌劑能夠顯著提高大豆對鹽堿地的適應性和抗逆性,......
德國研究人員證實,只需要給微生物喂食空氣中的常見元素——氫、氧和二氧化碳,就可以獲取維生素B9。研究者表示,這一技術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一種可持續的、富含微量營養素的蛋白質替代品,有一天可能會出現在......
作者:李惠鈺來源:中國科學報發布時間:2024/9/115:34:26選擇字號:小中大大規模食品微生物目錄揭示為何“人如其食”“人如其食”——至少對微生物群來說是這樣,例如最受歡迎的泡菜等發酵食品中的......
微生物是人類食物的組成部分,可以影響人類自己的微生物群,但人們對食物中的微生物組成知之甚少。現在,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通過對2533種不同食物樣本的宏基因組測序,建立了一個“食物微生物組”數據庫,為人......
8月23日至25日,由甘肅省科學院、中國微生物學會微生物資源專業委員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聯合主辦的“2024年微生物資源與鹽堿地治理及綜合利用學術研討會”在蘭州召開。本次會議吸引......
一氧化碳(CO)是大氣的組成成分之一。原始大氣中高濃度的CO作為早期生命活動的重要電子供體之一,促進了生命的演化。此前的研究發現,CO對微生物的生長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而宏基因組學分析及熱力學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