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科技三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創新的方向究竟是什么呢?我認為只有站在巨人肩膀之上,才能夠有所創新。所以,科學普及的本質之一就是要激發全民創新的熱情,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創新教育。
我國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經濟總量已經到了世界第二位,但發展是靠著生產要素的不斷擴張得來的,是不可持續的。今后,我們必須靠科技引領經濟發展,尤其是靠原始創新推動國家經濟永續的發展。
在整個經濟鏈條中,最前端20%的產品會得到80%的利潤,而落后產品的效益很少,這就是長尾效益。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場,過去曾想通過讓出市場換來技術。事實證明,一流技術是買不來的。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我國引進的彩色電視生產線,在整條生產鏈條上的關鍵技術全部引進齊全之后,電視產業卻很快進入了平板時代,彩色電視被迅速淘汰。
隨著知識產權保護地普及和技術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我們過去擅長的模仿也沒有了空間。所以,想要繼續高速發展,只有創新這一條路。
創新必須轉化為創業才有市場價值。在創業中,組合創新這種形式尤其需要科學普及的力量。比如蘋果公司將別人的技術組合在一起,成就了自己的大事業。在理念上,蘋果手機的定位不僅僅是通訊工具,還是成人玩具,因此超越了別的品牌的手機。所以,科學普及在創新中的作用是讓人具有寬泛的知識和認知,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造就新的突破。
實際上,我國已經具備了跳躍式發展的基本條件: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世界上最多的工程師、技術人員梯隊,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師發展搖籃,還有大量的科研投入。
但是,我國的創新能力指數目前排在全世界19名,前五名是美國、日本、瑞士、韓國和以色列。這五個國家不管是大國還是小國,共同點是科普能力強。美國清醒地認識到,科學技術是國家利益的關鍵投資,是贏得未來的第一步,要鼓勵創新就要做到激發人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創新的本質在于學科交叉。我理解就是超越本學科的知識范圍。我們過去的教育制度培養的是“專家”,這個詞可以是褒義詞也可以是貶義詞,有人反對專家教育,認為這樣教育出的人知識結構單一,不可能出現顛覆性的創新。而現在的綜合性大學就希望培養出有廣泛視野的人才,靠什么開拓視野?靠科普。
有時我邀請一位著名教授來作報告,講他自己的學術生涯,結果可能學生不感興趣。其實,這種報告沒準就會對一個人今后的工作產生極大影響。在我看來,很多的科學原創工作不是靠邏輯思維得到的,而是一種頓悟,是一種觸類旁通。
每個人的知識儲備都應該是四面體,如工程師除了工程方面的技能,還需要科學、人文和藝術的支撐。所以,一個聰明的人不見得就能創新創造。創新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后天培養的。培養年輕人創新的素質要從創新教育開始,引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素質。
現在的教育,其目的已經不像韓愈在《師說》里講的“傳道授業解惑”,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學校不可能傳授所有的知識,所有人都需要終身學習。
那么,大學不以傳授知識為第一要務,大學的主要任務是什么呢?我認為是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創新的能力,包括好奇心、激情、思維方式、想象力,聯想力、思辯力、堅持的能力等等。
一個人廣泛的知識儲備會為未來的創新創造儲備能量。大學生也需要不斷科普,使自己的知識更廣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對中國的未來發展和科學創新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5月1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北京科學中心承辦的科幻教育沙龍首場活動在北京科學中心舉辦。科幻教育沙龍活動從科幻教育視角出發,旨在提升青少年的創新能力和創造力,激發其好奇心與想象力,增進科學興趣,......
評上教授,意味著學術地位提升、能調動更多資源、脫離“非升即走”苦海……以至于很少有人會思考,它會帶來哪些“副作用”。一位來自加拿大的水文學教授卻勇于自我剖析。他表示,“評上教授,讓我的科研創造力趨近枯......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項重要特質,一般被描述為“發現新問題,產生新想法、視角,以及發明創造,從而傳達或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推動因素。雖然創造力被認為與智力等特質有關,但研究表明,與智力......
咖啡因可以提高注意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阿肯色大學的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咖啡因并不能激發創造力。"在西方文化中,咖啡因被認為與創造性的職業和生活方式有關,從作家的咖啡道程序員的能量飲......
近日,倫敦瑪麗女王大學(QueenMaryUniversiyofLondon)和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GoldsmithsUniversityofLondon)的研究人員宣稱,他們找到了一種利用腦電刺......
去年5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科技三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創新的方向究竟是什么呢?我認為只有站在巨人肩膀之上,才能夠......
如何發揮我們的創造力?更重要的是,我們該怎么做才會更富有創造力?這些問題讓神經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和企業老總們絞盡腦汁,比如“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等等。這項最新研究終于找到了答案,它與腦......
褚君浩院士的育兒經:你的孩子也能成為愛因斯坦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有千千萬萬個“小愛因斯坦”:他們也許古靈精怪,聰明愛好,但學習上卻總“提不起勁兒”。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無可復制的——他們需要的......
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近日公布了2011年度麥克阿瑟獎(,俗稱“天才獎”)名單,共24人獲獎,其中9人為科學家,分別如下:,美國匹茲堡大學助理教授;,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授;,美國哈佛大學物理系助理教......
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講話,使我們對當代大學使命功能作用有更加嶄新的視角,更加辯證的思考,更加理性的審視,更加長遠的設想。講話中,胡錦濤總書記首次將文化傳承創新作為現代大學重要功能,體現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