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記者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法國、日本、美國等多國研究機構,在全球首次繪制出斜紋夜蛾精細基因圖譜,并于25日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自然·生態學與進化》上。該研究成果揭示了斜紋夜蛾的高質量基因組精細圖譜,以及群體變異圖譜和基因表達圖譜,可為其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據論文第一作者、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程廷才副教授介紹,斜紋夜蛾又稱東方夜蛾,是一種多食性和暴食性的農業害蟲,危害近100科的300余種植物,主要分布于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近年來,斜紋夜蛾在我國長江流域和沿海地區暴發頻率明顯增加,給農業尤其是蔬菜生產造成嚴重損失。
2012年,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發起“斜紋夜蛾基因組測序國際合作項目”。來自中國、日本、印度、法國、美國、泰國和比利時七個國家的科學家合作對斜紋夜蛾基因組進行測序和組裝。
研究人員首先構建了一個20多個世代的斜紋夜蛾自交品系,采用單個體基因組樣本和全基因組鳥槍法方法,對斜紋夜蛾基因組進行測序和組裝,獲得了包括31條染色體和4億多個堿基在內的斜紋夜蛾全基因組精細圖譜。
據了解,斜紋夜蛾是鱗翅目夜蛾科第一個獲得基因組精細圖譜的害蟲。鱗翅目是昆蟲綱里的第二個大目,屬于這個目的大部分是害蟲。程廷才表示,這項研究不僅解釋了化學藥物防治斜紋夜蛾效果有限的原因,為斜紋夜蛾的生物防治技術提供了理論指導,同時還將推動夜蛾科其它害蟲的生物學研究,并為害蟲防控提供幫助。
事件焦點:為什么是它?3月4日,中國將美國基因測序公司因美納(Illumina)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引發行業震動。這家生產基因測序儀的公司看似低調,卻是全球生物實驗室的“水電煤”——它的設備幾乎壟......
2月26日,記者從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獲悉,該院葉文秀研究員和郭立研究員團隊繪制了全球首個涵蓋葡萄屬的歐亞、北美和東亞世界三大種群的72個葡萄種質材料的單倍型超級泛基因組圖譜,從而揭示葡萄屬豐富遺傳......
在生命科學的廣袤領域中,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ies,GWAS)宛如一座燈塔,照亮了探索遺傳變異與健康、疾病關系的道路。想象一下,若能整合全球各機構的基因......
近日,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林木種質資源研究團隊在《經濟作物和產品》(IndustrialCrops&Products)上發表了研究論文。該研究組裝了無患子的染色體級別高質量基因組......
2月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張龍超研究員、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劉娣研究員、重慶市畜牧科學院王金勇研究員、岳麓山實驗室印遇龍院士、四川農業大學李明洲教授聯合發布消息,國際首個豬T2......
在沙漠和旱地中,有一種神奇的生物土壤結皮被稱為“沙漠皮膚”,其在維持土壤健康、減少侵蝕、促進養分循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綠藻(特指片球藻屬綠藻)就是土壤結皮中的重要成員之一,因其能適應各種極端環境如冰......
近日,一項發表于《自然-通訊》的研究發現,攜帶人源化蛋白NOVA1變體的小鼠發出的叫聲比野生型小鼠更復雜。該研究有望為找到影響人類語言能力演化的關鍵基因提供更多線索。人類何時以及如何獲得言語所需的大腦......
基因組編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推動了作物改良,但以DNA形式遞送基因編輯工具的方式存在外源DNA整合風險和脫靶效應。近年來,無外源DNA殘留的基因組編輯遞送技術備受關注。盡管基于核糖核蛋白的遞送策略在......
就像寄生蟲危害人體一樣,寄生植物也會讓作物遭殃,破壞糧食生產。據《細胞》雜志12日報道,中國科學家在高粱中發現兩個關鍵基因,它們可像“開關”一樣控制高粱的抗寄生能力。“關閉”這兩個基因后,高粱抵抗寄生......
1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林鴻宣團隊聯合上海交通大學林尤舜團隊,在《自然》(Nature)上發表了題為Fine-tuninggibberellinimproves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