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報道,英國科學家修改了線蟲的遺傳代碼,首次將一種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氨基酸加入其體內。科學家們表示,最新技術讓生物學家能在原子層面操控生命有機體的分子,制造出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蛋白質。相關研究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會刊》上。
帶有遺傳信息的DNA(脫氧核糖核酸)片段被稱為基因,基因使生物有機體能用氨基酸構建出蛋白質分子。DNA中有4個堿基: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G(鳥嘌呤),每三個堿基組合成一個密碼子,密碼子決定氨基酸的屬性。生命有機體使用20種氨基酸的不同組合構建出了維持生命所需的上萬種蛋白質。
然而,在最新研究中,劍橋大學分子生物實驗室的塞巴斯蒂安·格雷斯和詹森·陳改變了一種秀麗隱桿線蟲(體長約1毫米,透明的身體內只包含1000個細胞)的基因機制,朝其基因組中加入了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第21種氨基酸。
此前,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學家曾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撰文,描述了他們如何重新安排一個密碼子的三個堿基,使細胞用密碼子作為指令,將一種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氨基酸加進去,但他們只使用大腸桿菌進行了實驗。
最新研究則是科學家成功地在動物身上進行的這項實驗。結果表明,在線蟲細小身體的每個細胞內產生的人造蛋白包含有一個熒光染料,這種染料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發出桃紅色的光。如果失敗,不會有這種發光現象。
盡管科學家們也表示,這還只是一個“原則證明性”研究。不過,詹森·陳認為,這項技術“有望改變生物學的面貌”,此后,科學家可對蛋白質的設計制造過程進行全程監控,讓人造氨基酸擁有特定的新屬性。該實驗室從事線蟲研究的馬里奧·迪波諾則稱:“這種方法或能應用于很多動物身上,生物學家們能使用新方法為有機體引入能被光控制的蛋白。”
詹森·陳謹慎地承認,他對最新研究“深感興奮”。而迪波諾則將其與科學家們對綠色熒光蛋白的研究相提并論。2008年,美國科學家下村修、馬丁·查爾菲、華裔化學家錢永健因為發現和研究綠色熒光蛋白(GFP)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該蛋白現已成為當代生物科學最重要的工具。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教授郭志前團隊,創制了激活型化學遺傳學熒光探針,首次在活細胞中監測蛋白質成簇/解聚的精確狀態。相關研究近日作為VIP(VeryImpor......
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發表了一項名為“內部帽啟動翻譯”(ICIT)機制的創新研究。該機制下的仿佛戴著帽子的mRNA可產生200倍以上的蛋白質,為治療癌癥和蛋白質合成異......
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2月12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氨基酸代謝障礙類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優化注冊管理要求,指導企業研發創新,提高注冊申報效率,推動提升罕見病類特醫食品......
2月12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氨基酸代謝障礙類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優化注冊管理要求,指導企業研發創新,提高注冊申報效率,推動提升罕見病類特醫食品可及性。氨基酸代謝障礙類......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研究員劉真、孫怡迪,博士后朱文成團隊,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木良善團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員李辰團隊合作,描繪了......
圖FUSEP化學生物學技術用于系統研究賴氨酸和非賴氨酸泛素化的位點信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2137004、22307062)資助下,清華大學藥學院尹航教授團隊在蛋白質泛素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開......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有哪些熱點?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呈現怎樣的特點?12月12日舉行的中國科學院人工智能產學研創新聯盟2024年會,為這些問題提供了答案。本次年會以“人工智能助力科研范式變革(AIf......
受大自然啟發,美國西北大學生物工程師團隊開發出一種植入皮下的傳感器,可實時跟蹤活體動物蛋白質水平的波動,測量炎癥標志物的變化。相關論文發表在《科學》雜志上,標志著醫學檢測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了檢測......
北京時間10月23日,在德國德雷斯頓舉行的2024HUPO大會頒獎典禮上,備受矚目的“ClinicalandTranslationalProteomicsAward”(臨床轉化蛋白質組學獎)榮耀加冕于......
在今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計算蛋白質設計領域的重大進展后,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團隊宣布開發出一種名為MProt-DPO的創新計算框架,該框架利用人工智能(AI)和世界頂尖的超級計算機,推動蛋白質設計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