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動物的線粒體基因組相比,植物的線粒體基因組有著十分獨特的進化方式,如具有較大的基因組、極低的分子進化速率和相對較頻繁的基因組結構上的變異等特性。目前,植物線粒體基因組大都通過傳統的Sanger法進行測序,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嚴重限制了植物線粒體基因組的測序,進而導致對其獨特進化方式的研究進展緩慢。第二代測序技術的出現為大規模測序基因組序列提供了可能,這些技術現已成功應用于植物葉綠體基因組的測序,但是其在植物線粒體基因組測序上的應用尚缺乏深入的研究。
最近,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生馬朋飛在李德銖研究員和郭振華研究員的指導下,利用第二代測序技術Illumina測定了6種竹子的葉綠體基因組全序列,并且發現Illumina測序序列中還包含了大量來自線粒體基因組的序列,這些序列是否可以通過拼接而獲得較完整的線粒體基因組序列,從而為測序植物線粒體基因組提供新的途徑?該研究選取了其中的裂籜鐵竹(Ferrocalamus rimosivaginus)進行拼接,共得到432,839 bp的序列,分布于13個scaffolds和1個contig上,測序覆蓋度為39.5×。與已知的禾本科植物線粒體基因組相比,幾乎所有的線粒體編碼基因都在拼接序列中得到了注釋。此外,通過PCR利用傳統的Sanger測序法對所拼接序列進行了大規模的驗證,證實了拼接序列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利用第二代測序技術測序植物線粒體基因組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此外,該研究還基于31個線粒體蛋白質編碼基因構建了21種被子植物的系統發育樹,并且系統關系得到了很高的支持。線粒體序列所構建的系統關系同基于葉綠體序列所得到的系統關系幾乎一致,但是在禾本科BEP的單系問題上,兩者所支持的系統關系存在著嚴重沖突。進一步的分析表明,這一沖突可能是由線粒體系統樹中的長枝吸引所造成的。基于所構建的系統樹,探討了禾本科線粒體基因組序列的進化速率在進化歷史中的變化,發現在禾本科分化之前其線粒體基因組序列有著相對較快的進化速率,約為其分化之后進化速率的4倍。這一分子進化速率的變化同禾本科葉綠體基因組有著相似的進化模式,對于這種現象的解釋還需要作進一步的研究。
上述研究結果以Rapid Sequencing of the Bamboo Mitochondrial Genome Using Illumina Technology and Parallel Episodic Evolution of Organelle Genomes in Grasses為題,于2012年1月發表于《公共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170204)、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KSCX-YW-N-029和KSCX2-YW-N-067)和云南省創新團隊的支持。
據日媒10月31日報道,由東京大學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科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稱,他們使用倉鼠的細胞進行實驗,實現了部分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
日前,西湖大學、西湖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閆湞團隊在《細胞》上連續發表了兩篇關聯論文,報道了在葉綠體蛋白轉運的動力機制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揭示了葉綠體蛋白轉運的動力機制及其進化多樣性,為該領域的研究開辟......
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和重要的信號樞紐,其擁有自己的基因組——線粒體DNA(mtDNA),由37個基因組成,包括2個核糖體RNA(rRNA)、22個轉運RNA(tRNA)以及13個蛋白質編碼基因,這些......
7月8日早上八時,在湖北省十堰市一家醫院誕生了一名意義非凡的女嬰,標志著安徽醫科大學教授曹云霞、副教授紀冬梅的線粒體研究團隊利用胚胎植入前線粒體遺傳學檢測(PGT-MT)技術首次幫助線粒體DNA144......
代謝重塑是應激狀態下腫瘤存活的一種方法。然而,仍不清楚結直腸癌代謝重塑的分子機制。黑素細胞增殖基因1(MYG1)是一種3′-5′RNA核酸外切酶,在線粒體功能中起關鍵作用。 2024年6月1......
線粒體常被稱作細胞的“電池”,因為它們是生產能量分子ATP的場所。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論文表明,線粒體或許是保護大腦的關鍵。他們發現,慢性心理壓力和負面經歷......
線粒體與衰老息息相關,近年來,通過優化線粒體功能“延年益壽”的研究十分熱門。然而,浙江大學聯合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科研團隊卻另辟蹊徑,他們在昆蟲核基因組中發現了與線粒體協同演化的基因,......
線粒體通過氧化磷酸化在ATP能量產生中起關鍵作用,氧化磷酸化通過一系列呼吸復合物在細胞膜內發生。盡管進行了廣泛的體外結構研究,但在生理狀態下確定其分子機制的原子細節仍然是一個主要挑戰,主要是因為純化過......
廣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馮杜團隊研究揭示了線粒體DNA(mtDNA)質量控制的新機制,報道了線粒體轉錄因子A(TFAM)作為自噬受體介導胞質中mtDNA的清除,進而限制炎癥反應。相關成果5月23日在......
近日,國際期刊《新植物學家》(NewPhytologist)在線發表了兩個高質量的菠菜野生種基因組序列。這項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菠菜遺傳育種課題組錢偉團隊完成,揭示了菠菜的染色體結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