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序科研”在此指沒有組織的科研,研究方向和目標不固定,科研人員自由發展,各自為戰。
“有序科研”在此指有組織的科研,有長期堅持的研究方向,有明確的要攻克的目標,并有固定的研究團隊。一個人沿著一個方向長期堅持研究下去,直至攻克目標,也算有序科研。
我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多為“無序科研”。科研人員愛干啥干啥,自己根據需要找課題做,拿到什么課題就研究什么,以拿科研經費和發論文為目的。單位也不管,只要有論文就行。這種科研模式好像不太成功,因為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成就是巨大的,但科研成就與科研人員的數量和經費不太匹配,研發的核心技術較少。
“有序科研”似乎更能獲得突破,因為目標明確,并能長期攻關,就像華為公司那樣。因此,這種模式也可稱“華為模式”。美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奧本海默教授領導的攻關團隊研制出來的。我國的兩彈一星以及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的科研成果也是通過這種科研模式攻克的。幾乎所有重大科技成果都是“有序科研”的產物。
與“無序科研”相比,“有序科研”更能取得科研突破,因為能夠集中優勢兵力形成合力,能夠鍥而不舍,無堅不摧。
“無序科研”模式可能是從歐美高校學來的,但卻有1個關鍵點沒有學到,那就是“專一”。他們的教授們能沿著一個方向長期研究下去,持之以恒,因此他們的研究能深入下去,也有不少重要成果,就像歐美的企業一樣,比較專一,能做得“精”“尖”,能做成百年老店。
我們的科研不能全照搬國外高校的科研模式,因為我國與歐美不同。我國絕大部分科研人員分布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如果研究成果都能發表,恐怕是沒有多少價值的,浪費國家資源,遲滯科技發展。我國公司(華為等少數公司例外)又不愿投資科研,因為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只愿做掙錢容易掙錢快的事,因此富而不強,無核心技術。國外的科研主力分布在公司里,而不是高校里,他們對科研投入巨大,進行的都是“有序科研”,其研究成果都保密。
我們的核心技術少,還與以前的“科研以論文為導向”有關。其實,絕大部分論文的價值是不大的。“發表的多無用,有用的多保密”,就是對論文價值的基本判斷。科研的目的應該是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為了發論文和拿獎。
因此,我國與歐美科技水平差異大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
(1)我國的科研以“無序科研”為主,歐美則以“有序科研”為主。
(2)我國科研主力軍進行的研究,其成果都能發表,價值不大;而歐美科研主力軍進行的研究,其成果都要保密,價值較高。
因此筆者認為,如果我國的科技水平要搞上去,需以“有序科研”為主,科研成果評價需以價值和貢獻為標準,而不是以論文為標準。
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確定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研究方向,集中優勢兵力,長期堅持,直至突破。
國家也要改變科研經費分配政策,給予高校和科研院所專門的、固定的、長期的科研經費支持,無需科研人員自己找飯吃,就像華為的科研模式那樣;也要改變評價方式,鼓勵有序科研。
當然,少部分人可進行“無序科研”,自由發揮。兩種模式可以并存,分類評價,但應以前者為主。
我們真的應該反思一下:這么多年,這么多人,這么多經費,出大成果的保障條件都具備了,可為什么沒有產出多少重大成果?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如果繼續按照以前的科研路線走下去,結果會如何?我們科研大而不強,是否與我們富而不強的企業犯的是同一種病?
靈感和奇思妙想,能通過名利刺激出來嗎?能通過頻繁的考核、評價催生出來嗎?
能夠通過加班加點就能提高產量的,都是可以流水線作業的東西。靈感和奇思妙想不是靠壓力或加班就能產生的,這是科研與工程的區別,這是科研的特點。
以上觀點不一定對,僅供參考。
最近,總遇到青年教師反映不知道如何平衡教學和科研的苦惱。這是當下高校的普遍現象,特別是對于那些新體制下的青年教師,盡管各學校的政策可能稍有不同,但最終的考核大致相同——既要有令人驚艷的科研創新成果,又......
中國科大劉海燕教授、陳泉教授課題組與復旦大學王文寧教授合作,采用蛋白質結構預測、序列設計等計算手段與蛋白質互補分析和深度突變掃描、X射線晶體學、NMR等實驗結合的方法,揭示了固有無序的4.1G蛋白C端......
這是山西小伙高天的“巴黎讀博記”:2019年春,28歲的他只身來到法國巴黎,第一眼就愛上了這座城市。他進入著名的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學院(ESPCI-Paris)PMMH實驗室,遇上了兩位不擺架子的“朋友......
近日,有兩則關于中國科研投入和產出的好消息令人振奮。一是據《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22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首次超過3萬億元,達到30782.9億元;二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20......
科研難做,難在發論文和申基金。兩者相比,基金或許更難上一籌。每年到國自然基金評選階段,那真是千萬大軍擠獨木橋,有人歡喜有人憂。近幾年,有不少科研人表示,國自然基金越來越卷了。更有人在小紅書上吐槽,現在......
近日,中國科學院網站發布《中國科學院院士行為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規范》包含總則、科研活動行為規范、社會活動行為規范、增選工作行為規范、禁止行為以及附則共六章,共三十三條。《規范》指出......
21世紀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是國際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自立自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始終昂......
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核磁共振儀器研制成功并開始量產,這一突破性創新將造福大量患者。利用人體組織中某種原子核在磁場下的共振現象,隔著皮膚對病灶進行“攝像”,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被廣泛運用于現代醫學領域。但長......
從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獲悉,我國載人登月火箭長征十號的主發動機昨天又完成了一次點火試車,驗證了火箭飛行任務對發動機的全部要求,為發動機技術狀態固化、產品技術基線確立、可靠性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此次試車的發......
項目編號:[230001]FJCGC[GK]20230001項目名稱:黑龍江省食藥同源功能食品加工技術科研試驗基地建設項目科研設備采購采購方式:公開招標預算金額:3,370,000.00元采購需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