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嬰兒配方奶粉又稱母乳化奶粉,其設計初衷不僅是在營養上模擬母乳,還能在嬰兒腸道中培養對于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類似微生物群。它們能驅逐致病菌、影響新陳代謝,并合成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

      一項新研究發現,雖然配方奶粉和母乳都能促進嬰兒腸道中類似細菌的生長,但是其作用卻不同。這些差異對健康的影響目前尚不明確。這項研究10月29日已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

    圖片.png

      研究通訊作者、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病理學和免疫學、生物醫學工程和分子微生物學教授Gautam Dantas說:“配方奶粉的生產商們在不斷調整配方,而且他們已經成功地配置出了正確的細菌組合。但是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研究都只著眼于細菌的特性,而沒有關注它們做了什么。我們發現,這些細菌雖然看起來是相同的,但是它們并沒有做相同的事情。”

      該研究第一作者兒科助理教授Aimee M. Baumann-Dudenhoeffer及其同事共同分析了60個嬰兒體內細菌的完整DNA,以確定每一個嬰兒腸道微生物組的組成。他們還確定了腸道細菌能夠合成和分解的氨基酸及其他生物分子。腸道微生物釋放的代謝副產物會影響包括營養、炎癥和消化健康等在內的生理功能。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分析了圣路易斯新生兒腸道微生物組項目在2009至2011年間收集的嬰兒糞便樣本的宏基因組。這402份糞便樣本來自圣路易斯地區的30對雙胞胎,從他們出生一直到8個月每月采集一次。研究人員還收集了這些嬰兒的喂養信息,包括購買的嬰兒配方奶粉具體品牌。

      在嬰兒剛出生的頭幾天,母乳中富含蛋白質,但隨后蛋白質水平會下降。研究人員發現,母乳喂養嬰兒的微生物組會通過增加配備有合成這些氨基酸的細菌數量來補償某些氨基酸的低水平,尤其是蛋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纈氨酸、半胱氨酸、絲氨酸、蘇氨酸和精氨酸。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發現配方奶粉喂養的嬰兒體內制造出一組非常不同的氨基酸。他們腸道細菌的配備是較少的蛋氨酸和半胱氨酸,這兩種氨基酸在配方奶粉中比母乳豐富;而產生的組氨酸和色氨酸更多,這兩種氨基酸在配方奶粉中比母乳少。

      Dantas說:“所有配方奶粉的目標都看上去都更像母乳,然而它們并沒有實現這個目標。就細菌種類來說,它們看起來很像,但就它們的遺傳潛力而言卻并不相同。當然,不同并不一定意味著不好,但卻意味著差異,我們必須弄清楚這會造成哪些健康后果。”

      現存很多配方奶粉中加入了糖分子旨在模仿人乳糖,這樣做的目的是促進母乳喂養的微生物群落,尤其是促進雙歧桿菌的生長。雙歧桿菌是嬰幼兒健康腸道微生物組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人員們發現,食用含有人乳糖配方奶粉的嬰兒比食用沒有食用這種配方奶粉的嬰兒能產生更多的雙歧桿菌。這是個好跡象,但是他們的微生物代謝功能仍然不同于母乳喂養的嬰兒。

      雙歧桿菌

      這項研究還包括了6名喂食大豆配方奶粉嬰兒的37份糞便樣本,其中部分樣本是在嬰兒改用大豆配方奶粉之前收集的。這些嬰兒的微生物組與其他嬰兒的非常不同。他們的微生物組中缺乏雙歧桿菌,但是富含能夠生成短鏈脂肪酸的環境,包括甘油到1-丁醇發酵,這可能是生理性疾病。研究人員說,這種組合的出現意味著不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組,但選擇大豆配方可能是腸道失衡的結果,而非原因。即使在改用大豆配方奶粉之前,它們腸道中的雙歧桿菌就已經很稀少了。

      Baumann-Dudenhoeffer說:“我們不知道這些父母為什么給孩子選擇大豆配方奶粉,但是我們知道,缺乏雙歧桿菌的嬰兒容易出現腸絞痛。當嬰兒挑剔時,父母通常會再嘗試新的配方奶粉,所以導致嬰兒缺乏對于健康發育有益的微生物。我認為這項研究告訴我們很多嬰兒需要通過益生菌或其他的干預手段來促進體內雙歧桿菌的生長。”

      Dantas和Baumann-Dudenhoeffer現在正在考慮如何確定哪些孩子可以從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組微調中受益,以及如何做到這一點。

      Baumann-Dudenhoeffer說:“嬰兒早期是神經發育和生理發育的關鍵時期。我們發現母乳喂養嬰兒中的許多合成途徑都是維生素和其他發育關鍵的營養素。如果我們能夠改變微生物組,即使效果只是暫時的,那么也能夠帶來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

      Infant diet and maternal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predict early metabolic maturation of gut microbiome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18-0216-2


    相關文章

    NatCommun:特殊的腸道微生物通路或能作為改進人類心臟病療法的潛在靶點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Communications上題為“Gutmicrobe-generatedphenylacetylglutamineisanendogenousallosteri......

    CircHeartFail:科學家有望利用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TMAO來預測人類發生心力衰竭的風險

    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作為膳食膽堿和肉堿的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三甲胺N-氧化物(TMAO,trimethylamineN-oxide)會增加機體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腎臟疾病的風險;然而,目前研究人......

    鼠李糖乳桿菌NCUH061012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和代謝物來緩解高尿酸血癥

    南昌大學熊濤教授團隊:鼠李糖乳桿菌NCUH061012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和代謝物來緩解高尿酸血癥近日,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XuetingZhao(第一作者)、熊濤教授(通訊作者)等......

    一種堿基編輯器成功修改活小鼠腸道細菌基因

    科學家設計了一種基因編輯工具,可以改變活小鼠腸道微生物組中的細菌。7月10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該工具是一種堿基編輯器,可以修改小鼠腸道內90%以上大腸桿菌菌落的靶基因。“我們一直夢想能夠做......

    港中大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工具診斷自閉癥

    7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的工具診斷自閉癥譜系障礙(簡稱“自閉癥”),有助及早評估兒童患上自閉癥的風險。港中大醫學院早前進行大規模的自閉癥與腸道微生態的研究,共招募1......

    港中大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工具診斷自閉癥

    中新社香港7月11日電(記者韓星童)香港中文大學(港中大)11日召開記者會公布,醫學院研究團隊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的工具診斷自閉癥譜系障礙(簡稱“自閉癥”),有助及早評估兒童患上自閉癥的風險。港中大......

    市場監管總局通告:2批次嬰幼兒配方奶粉和1批次乳制品不合格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1257批次樣品,檢出13批次樣品不合格,其中包含2批次嬰幼兒配方奶粉和1批次乳制品。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超級寶貝母嬰童生活館銷售的、標稱黑龍江省農墾龍王食品有......

    龍王食品1批次嬰兒配方奶粉查出克羅諾桿菌屬

    6月28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13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4年第18號〕。其中,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超級寶貝母嬰童生活館銷售的、標稱黑龍江省農墾龍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龍貝樂嬰兒配方奶......

    雄性小鼠腸道微生物會影響后代健康

    據新一期《自然》發表的論文表明,雄性小鼠腸道微生物組的紊亂可能會影響其后代健康。眾所周知,導致腸道微生物生態系統失衡的環境因素會塑造宿主的生理和疾病相關反應。但父系腸道微生物組對后代的影響尚不明確。為......

    人類關鍵腸道微生物可能來自奶牛

    即使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也需要微生物的幫助來消化植物。盡管人類口腔、胃和腸道中的酶可以分解糖果和土豆中的簡單碳水化合物,但它們不能自行溶解植物細胞壁的關鍵成分纖維素。相反,人們依靠腸道中的細菌來完成這項......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