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1-18 17:35 原文鏈接: 全球海洋熱含量研究獲進展

      多個國內外機構聯合發布的最新海洋觀測數據顯示,2018年海洋升溫又創新高: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2018年全球上層2000米海洋熱含量比1981-2010年的平均狀態高了19.67×1022焦耳,比歷史第二高的年份2017年高出0.91×1022焦耳——相當于中國2017年全年發電量的約388倍,廣島原子彈爆炸釋放出能量的1億倍。全球海洋熱量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海水溫度上升,新的數據表明:上層2000米海水過去60年大約平均變暖了0.13攝氏度,表層比深海變暖更劇烈。

    該研究作為期刊封面文章發表

      本次發布的海洋熱含量數據是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制,同時聯合美國圣-托馬斯大學、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河海大學和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等單位共同發布。該報告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英文刊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大氣科學進展》)2019年第三期。

      全球海洋熱含量變化是氣候變化的一個穩健的指針,不斷創紀錄的全球海洋升溫表明了無可辯駁的全球變暖事實。全球變暖主要是由于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不斷增加,使地球系統不斷累積能量導致,海洋累積了全球變暖的主要信號。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五次氣候評估報告表明:全球變暖導致的地球系統能量增加中,有93%儲存在海洋中,使得海洋熱含量增加。

      圖:1958-2018年全球年均海洋上層2000米海洋熱含量變化。紅色柱子表示年平均的海洋熱量超過1981-2010年均值,藍色柱子表示海洋熱量不超過1981-2010年均值。黑線條為月平均時間序列,綠色樣條表示誤差區間。

      海洋和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和生態環境都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若不治理,將造成更嚴重的后果。例如,由于海洋變暖和酸化,以大堡礁為代表的海洋珊瑚礁系統已經經歷了連續三年大規模白化事件,如果全球變暖持續,本世紀末99%以上的珊瑚礁系統將白化消亡。珊瑚礁雖然只占了全球海洋面積的0.1%,但其是25%的海洋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是海洋中的“熱帶雨林”。同時,海洋是臺風、颶風等極端天氣的能量來源,更暖的海洋將導致未來臺風更強、降水更多。2018年發生的臺風“山竹”、颶風“萊恩”等是近些年最強或降水最多的臺風之一,給登陸地造成了極大的經濟和社會損失。此外,更熱的海洋會持續降低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影響海洋生態系統,進一步影響人類利用海洋漁業資源。最后,海水溫度升高的熱膨脹效應貢獻了目前海平面變化的三分之一,不斷變暖的海洋將持續推升全球海平面,給沿海、低洼和小島嶼地區帶來越來越多的氣候風險。


    相關文章

    印度季風區降水觸發西北太平洋極端海洋熱浪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全球海洋和氣候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春在團隊與中山大學副教授范漢杰合作,研究揭示了印度夏季風降水引發2022年7月西北太平洋極端海洋熱浪的物理機制。......

    基因編輯技術揭開海洋硅藻密度感知的謎底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藻類生理過程與精準分子育種團隊與合作者利用精準基因編輯技術揭示了海洋硅藻對種群密度信號的感知和傳遞機制。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微生物生態學學會雜志》上。陸地和海洋中的動物會通過......

    海洋牧場巨無霸“恒燚一號”平安出運

    4月3日,在海巡船的護航下,巨型駁船“黃船030”輪裝載深海養殖平臺“恒燚一號”在廣東惠來前詹港區安全出港,駛往湛江東海島海洋牧場規劃海域進行安裝使用,這標志粵東地區先進海工制造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海......

    痕量鋁影響海洋碳循環與氣候變化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團隊聯合多家單位在痕量鋁影響海洋碳循環與氣候變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湖沼與海洋》。鋁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種環境與生物體中。然而,目前......

    2023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增長6%

    3月21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2023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99097億元,比上年增長6.0%,增速比國內生產總值高0.8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9%,比上年增加0.1個百分點。國家海洋信......

    熱帶海洋大氣相互作用與氣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鄭小童團隊聯合國外學者在熱帶海洋-大氣相互作用與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提出,風驅動的海洋環流變化對熱帶太平洋變暖空間結構具有重要貢獻。這項新觀點發表于《自然-通訊》。......

    南海海洋所揭示全球海洋板塊多幕式進水率分布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間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院士、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朱日祥等,在海洋巖石圈水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進展,定量計算了全球海洋板塊水化率的分布,揭示了俯沖帶是海洋板塊,尤其是地......

    研究表明2023年海洋多個氣候變化指標創下新高

    1月11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法國墨卡托海洋國際機構等全球16個研究......

    透過“海洋之眼”看向“海底幽藍”

    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00多米,深于1000米的深海面積超過90%。深海熱液系統發現之前,人們普遍認為海底深處沒有生命。“最近十幾年,我們做的工作就是‘把實驗室搬到海底’。我們做了一根探針,叫‘拉曼光譜......

    河口區氮的遷移轉化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黃小平團隊,在河口咸淡水混合過程中氮的遷移轉化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分別以Thedistinctphasesoffresh-......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