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家:大學的使命與文化內涵
楊福家簡介 楊福家,出生于1936年6月,寧波籍。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1992-1996),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長(1987-2001)。楊福家教授也是復旦大學玻爾教授(中國第一位以玻爾命名的物理學教授)。1984年,被評為國家級有杰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在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自1998年起被聘為美國Vanderbilt大學物理名譽教授。楊福家教授也是日本創價大學名譽科學博士,紐約州立大學名譽人文博士,香港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美國康涅狄克大學名譽博士。楊福家教授曾任復旦大學校長(1993-1998),自1996年起擔任世界大學校長執行會執行理事。2001年起至今擔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成為出任英國名校校長的第一位中國人。近年來頻頻直言中外高等教育之差異、差距,為高層、教育界及社會矚目。 一、大學的使命&nbs......閱讀全文
楊福家:大學的使命與文化內涵
?四、一流大學青睞什么樣的學生?最近美國大學陸續發榜,公布2007年秋季入學新生的名單。在全世界近2.3萬名申請哈佛大學的優秀學生中,只有79個國家中的2058名學生打開郵件時,露出了喜悅的笑容。今年哈佛大學錄取新生的比例創下歷史紀錄,只有約9%的申請人能幸運選中。那么一流的大學真正需要選拔什么樣的
楊福家:大學生要找到自己的“火種”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家來到他擔任名譽校長的上海建橋學院,為全校學生作了一場題為《理想、立志、成才》的專題報告。他結合個人成長、求學經歷,鼓勵這所創辦僅13年時間的民辦高校的大學生樹立自信。 楊福家引用他中學時閱讀的英文版《雙城記》開篇語描述當前社會: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又是最壞的時代,這
楊福家:科學與文史
如果我們觀察一下世界一流頂尖大學,就會發現,其在科學上的貢獻都與文化有關。世界上一流本科教育都把“做人”放在第一位。不管“做人”還是“修業”,都離不開文史與科學,離不開文史與科學的交融。而科學,特別是科學史與科學精神,同樣充滿著做人的道理。 “科學是一種文化” 在大
復旦大學原校長楊福家在上海落葬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83.shtm 8月18日上午,著名核物理學家、教育家、復旦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家教授在上海福壽園院士苑落葬。家人、親友以及復旦大學的師生們前來告別。 楊福家,1936年6月出生于
復旦大學原校長、中科院院士楊福家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從復旦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系方面獲悉,著名核物理學家、教育家、復旦大學原校長、寧波諾丁漢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央文史館資深館員楊福家教授7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6歲。 楊福家(1936年6月11日-2022年7月17日),男,祖籍浙江鎮海,出生于上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
楊福家:素質培養遠重于技能培養 大學根本在育人
出國留學,早先多是讀研究生,后來讀大學本科、讀中學的越來越多——為何中國“留學生”的年齡越來越小?那是對中國教育現狀失望!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上升,為何用人單位找到合用的人才卻依舊困難?那是因為中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不盡合理。 著名教育家、中科院院士楊福家日前在上海一次高校負責人會議上
楊福家:要做個誠信的人
在近日舉辦的“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家與學生們分享了幾個親身經歷的關于“誠信”的故事,并反復告誡學生要誠信。 近日,為了加強上海地區研究生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海市科協和上海市教委舉辦了主題為“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宣講教育報
楊福家告別儀式舉行
8月9日上午10時,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著名核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第七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第五屆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原校長楊福
楊福家:“唯SCI論”近乎荒唐
如果按照我國SCI論文標準,國際上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都拿不到博士學位。12月2日,2010年上海科技領軍人才發展環境論壇在崇明舉行,中科院院士楊福家教授在主題演講中直言,以各種各樣指標劃分各種各樣的科研人才,不利于領軍人才的培養。其中,唯SCI論文論的標準,已經到了荒唐地步。 “千人
楊福家:復旦大學和英國大學的校長 辦學理念曾惹爭議
復旦大學原校長,著名核物理學家、著名教育家楊福家先生今天(17日)上午因病辭世。楊福家是新中國成立后復旦大學的第五任校長,并被認為是復旦大學歷史上最有個性的校長之一;楊福家也是第一個到英國大學當校長的在籍中國人,他曾說,“中國是我心中世界開始的地方”;在復旦大學擔任校長期間,楊福家說過并且身體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