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家與學生們分享了幾個親身經歷的關于“誠信”的故事,并反復告誡學生要誠信。 近日,為了加強上海地區研究生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海市科協和上海市教委舉辦了主題為“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宣講教育報告會。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家、葉叔華和鄭時齡作大會報告,共有2600多名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和復旦、交大、同濟、華理等高校研究生現場聆聽。 三位院士被授予了“上海市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宣講團”專家聘書。 楊福家在報告中對研究生們說:“要做一個誠信的人。”他和學生們分享了幾個親身經歷的關于“誠信”的故事。 不給中國學生辦信用卡 2000年,楊福家被任命為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校長,他回憶說:“當看到五星紅旗第一次在英國的校園里升起時,心里感到很自豪。但隨后發生的事,讓我自豪不起來。” 原來,很多中國留學生向他反映申請不到信用卡。他......閱讀全文
——全國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活動系列報道之二 10月6日下午3點,91歲的師昌緒走進北京藍旗營附近一家賓館的會議室,和中國科協及教育部的工作人員一起討論自己一周后在“全國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報告會上的發言。 在座位上坐定,老先生掏出身上揣著的已修改過四五遍的手寫稿:兩個版本,一個2
各位委員: 現在,我受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2017年工作情況 2017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戰略指引下,我國科技戰線砥礪前行、勇攀高峰,推動科技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研發經費投入世界第二,全時研發人員數量世
國際科技論文被視為一國科研實力的象征。然而,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志中的9篇論文,全部來自
國際科技論文被視為一國科研實力的象征。然而,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志中的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
時值《中國科學報》創刊60周年之際,謹向報社全體新老報人致以熱烈的祝賀! 科學是追求真理、服務國家、造福人類的崇高事業。《中國科學報》作為我國最早的一份純科技類報紙,從1959年誕生以來,始終高舉科學旗幟,踐行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神圣使命。 從一支鋼筆、一沓稿紙到如今的
從“漢芯事件”到“賀海波事件”,從抄襲論文到應試科研,學術不端行為的屢屢發生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近日,在中國科協與北京大學聯合舉行的“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報告會”上,杜祥琬、王乃彥、楊衛、龔克4位院士專家針對當前一些學術不端現象,開出了自己的“藥方”。 杜祥琬:構建科技誠信工作體系
“今年4月,日本細胞生物學研究員小保方晴子因論文造假在日本學術界引起了轟動,但這樣的事在中國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在5月23日舉行的第十六屆中國科協年會科學道德建設論壇上,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宏一針見血地指出。 和張宏一樣,參會的專家學者都圍繞“科技評價與科研誠信”的主題,毫不客氣地對
3月2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七屆四次全委會在京舉行。第七屆全委會委員出席會議,第四屆監督委員會委員全程列席會議。會議審議并通過了楊衛主任作的《貫徹發展理念突出戰略導向不斷提升創新驅動發展的源頭供給能力》工作報告、基金委監委會陳宜瑜主任作的《健全學術不端懲戒機制 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穩步推進科學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七屆五次全委會于2017年3月28日在京舉行。第七屆全委會委員出席會議,第四屆監督委員會委員全程列席會議。會議審議并通過了楊衛主任作的《繁榮基礎研究 深化創新驅動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做出新貢獻》工作報告、基金委監委會陳宜瑜主任作的《捍衛科學道德 懲戒不端行為持續推進科學基金
2015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科協黨組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積極落實中央書記處關于科協工作的重要指示,著力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團結帶領廣大科技工作
4月10日,中國科協在京舉辦“中國科協科技期刊科學道德規范集中宣講教育”活動。全國學會秘書長,全國學會主辦科技期刊負責人以及科技界有關專家等40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副書記程東紅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由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活動
蛋白質,英文名稱“protein”,是生物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時值春暖花開,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尋訪,本報記者在這里看到的“蛋白質”,不僅充滿科學的奧妙和神奇,而且彰顯出其應有的活潑、活性與活力,恍若走進一所“夢工廠”。那么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全文如下。 為激勵和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樹立科技界廣泛認可、共同遵循的價值理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全文如下。 科協是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是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是國家推動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今天,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代表主辦單位致辭,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杜占元主持報告會,李曉紅、邱勇
出國留學,早先多是讀研究生,后來讀大學本科、讀中學的越來越多——為何中國“留學生”的年齡越來越小?那是對中國教育現狀失望!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上升,為何用人單位找到合用的人才卻依舊困難?那是因為中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不盡合理。 著名教育家、中科院院士楊福家日前在上海一次高校負責人會議上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表示,要優化科研管理環境,落實擴大科研機構自主權。改革科研院所組織機構設置和管理運行機制,消除科研院所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和“官本位”弊端,實行有利于開放、協同、高效創新的扁平化管理結構,建立健全有利于激勵創新、
“食”面埋伏 食品安全熱點“九問”——訪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勇 瘦肉精、染色饅頭、假薯粉……近來食品安全事件頻頻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究竟怎樣?應該怎樣全面認識當前的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事件頻
2014,我們率先行動! 2013年,對于中國的科技界來說,是蓄勢求變的一年。這一年,國家對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期望與要求,從未如此強烈,如此迫切。 中國科學院院長 白春禮 2013年,對于中國的科技界來說,是蓄勢求變的一年。這一年,國家對于深化科技
白春禮作主席團報告 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上 白春禮 (2016年6月1日) 各位院士,同志們: 5月30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與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時在
堅守學術道德就是保護學術生態——兩會代表委員共議學術道德建設 兩會伊始,剛剛就造假事件作出處理意見的浙江大學校長楊衛代表數度嚴正指出:浙江大學對類似事件將“出一件事,就處理一件事,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學術不端的人”。 一個屢屢成為公眾焦點的話題,卻又屢屢發生,這不能不讓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隨著綜合國力的日臻強盛,以及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當前我國的整體人才環境已經出現了嶄新的氣象。伴隨著來自國內外的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可以說,我國的人才環境已經出現了一種“新常態”。 那么,這種新常態究竟有何特征?更重要的是,面對這種“新常態”,各級政府以及相關科
9月17日上午,南開大學分別在津南校區、八里臺校區舉辦研究生“入學第一課”活動。校長龔克作題為“千學萬學 學做真人”的科研誠信主題報告時說,“提請同學們注意一件大事,弄不好會貽誤終生的大事!而這件“大事”,就是科研誠信。” “我將來不走學術道路,還有必要學習學術規范嗎?”針對部分研究生的這種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12號),發布了《“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 《“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實施食品安全檢(監)測能力建設項目
■許智宏 現在,大家都在講全球化進程,全球化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積極的方面,但在不少媒體和會議上也都在討論反思全球化究竟是好還是不好。但不管怎樣,應該講它還是有積極作用的一面,至少使我們認識到,今天一個國家已不可能孤立地生存,我們同生活在一個地球村,比以往任何時期
論文署名缺乏規范是當前學術界的一大痼疾。唐春成繪良好科學道德風尚的形成需全社會付出努力。李二寶 繪 徐匡迪簡介 徐匡迪院士是冶金領域著名的科學家,是我國噴射冶金技術的開拓者,曾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上海市市長、中國工程院院長,被英國皇家工程院、瑞典皇家工程院、美國工程院和俄羅斯
李季倫 石元春 編者按 8月23日,《中國學術腐敗第一貪——揭露、控告原北京農業大學校長、“三院院士”石元春的學術腐敗》一文出現在網絡上,這篇9000多字的舉報材料落款日期為2011年8月15日,由李季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陶益壽(中國農業大學土壤
問題是還有人認為這些搞假是“被逼無奈”,甚至值得“同情”。后者的問題就更嚴重了,難道我們連最起碼的道德底線——做人、做中國人要誠實、不說謊都做不到、守不住嗎? 最近聲稱主營各種畢業論文代寫業務的網站和公司竟然堂而皇之地、公開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找上門來。我們的社會是否該出手
新青勝藍惟所盼:陸婉珍傳 褚小立著 【書評推薦】 《新青勝藍惟所盼(陸婉珍傳)》由褚小立所著,陸婉珍院士一生經歷了不少挫折和坎坷,但她都能泰然處之,安然度過。她之所以能如此,是因為她頗懂得科學精神:“一旦有了科學精神的武裝,必然會更自覺地學習科學知識,樹立科學觀念,掌握科學方法;一個有著科學精神
2007年12月24日,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在校園網上掛出“2007年第1號”通告,向全校師生通報對三起學術剽竊事件的調查審議結論與處理建議,引發強烈反響,復旦被認為有勇氣“自揭家丑”。 研究生教材“嚴重抄襲” “2007年第1號”通告稱,自今年5月以來,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