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3-05 17:53 原文鏈接: 常用的測定蛋白質含量方法的比較

       蛋白質定量是生物化學、食品檢驗和其它生命學科zui常涉及的分析內容,是臨床診斷的重要指標,也是許多生物制品、藥物、食品質量檢測的重要指標。生化實驗中,在對生化藥品,特別是蛋白質、酶、某些多肽或蛋白質激素的分離純化時,對蛋白質進行準確可靠的定量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根據蛋白質的物理性質來對蛋白質進行定量的;而凱氏定氮法、雙縮脲法、Lowry法、BCA法、膠體金法測試根據蛋白質的化學性質來實現對蛋白質進行定量的;根據蛋白質的染色性質的不同,又建立了考馬氏亮藍染色法和銀染法;此外還有人在這些蛋白質定量方法的基礎上建立了熒光法。

           然而蛋白質的種類很多,結構不均一,分子量又相差很大,功能各異,這給建立一個理想而又通用的蛋白質定量分析的方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目前測定蛋白質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各有其特點。
          由于每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局限性,因而需要在了解各種方法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情況選用恰當的蛋白質測定方法,以滿足不同的要求。例如凱氏定氮法結果zui精確,但操作復雜,用于大批量樣品的測試則不太合格;BCA法以其試劑穩定,抗干擾能力較強,結果穩定,靈敏度高而受到歡迎;而膠體金法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可達到毫微克水平,用于微量蛋白的測定。雙縮脲法操作簡單,線性關系好,但靈敏度差,樣品需要量大,測量范圍窄,因此在科研上的應用受到限制;而酚試劑法彌補了它的缺點,它結合了雙縮脲法中銅鹽反應與Folin-ciocalteau試劑反應的特點,因而在科研中被廣泛采用,但是它的干擾因素較多;考馬氏亮蘭染色法因其靈敏而簡便開始重新受到關注;
                             附:常用的測定蛋白質含量方法的比較

    方   法

    測定范圍

    (μg/ml)

    不同種類

    蛋白的差異

    zui大吸收

    波長(nm)

    特                 點

    凱氏定氮法



    標準方法,準確,操作麻煩,費時,靈敏度低,適用于標準的測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100—1000

    280 
    205

    靈敏,快速,不消耗樣品,核酸類物質有影響

     

     

    雙縮脲法

    1000—10000

    540

    重復性、線性關系好,靈敏度低,測定范圍窄,樣品需要量大

    Folin-酚試劑法

    20—500

    750

    靈敏,費時較長,干擾物質多

    考馬氏亮藍G-250

    50—500

    595

    靈敏度高,穩定,誤差較大,顏色會轉移

    BCA

    50—500

    562

    靈敏度高,穩定,干擾因素少,費時較長


    相關文章

    利用分子標尺技術對長鏈RNA的結構和構象動態開展研究或成可能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方顯楊課題組在《結構生物學的當前觀點》發表綜述,全面總結了利用非天然堿基對系統賦能分子標尺技術及其應用。隨著全球對由RNA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的關注度增加,如何通過深入理......

    研究揭示一種新型殺手基因能控制細胞生存的分子和結構機制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葉克窮研究組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杜立林研究組合作,在裂殖酵母中發現一種新型殺手基因tdk1,并揭示其蛋白質產物控制細胞生存的分子和結構機制。兩篇相關論文11月1日發表于美國《國......

    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評選結果揭曉!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5點45分許,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DavidBaker獲獎,以表彰其在計算蛋白質設計方面的貢獻;另一半則共同授予英國科學家DemisHassabis和JohnM......

    基因突變影響蛋白質穩定性有新解

    科技日報北京9月27日電(記者張佳欣)25日發表在《自然》雜志的一項研究稱,西班牙基因組調控中心和英國威康桑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基因突變對蛋白質穩定性的影響遵循著極其簡單的規律。這一發現對加速開發......

    化學所在時空特異性蛋白質遞送及基因編輯研究方面獲進展

    蛋白質是生命體內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執行著多種關鍵功能。利用外源性獲取的蛋白質,可以在細胞及體內實現生物大分子的化學標記與功能調控,進而應用于生命機制的解析研究及疾病的靶向治療。然......

    針對治療蛋白質的完整性水平進行峰檢測的深度學習框架

    最近,印度理工學院(位于德里)化學工程系進行了一項研究,使用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LC–MS)來區分單克隆抗體(mAb)中的異變體(糖型),能夠對其進行表征,揭示了在完整水平上可辨識的峰。盡管商業軟......

    影響運動欲望的“分子開關”發現

    運動有益健康,但人們并非總是想去鍛煉,這究竟受到什么影響?西班牙國家癌癥研究中心薩比奧研究團隊發現了與身體運動有關的3種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可能是激活運動欲望的“開關”。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

    藻類毒素中發現最大蛋白質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據新一期《科學》雜志報道,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科學家發現了生物界迄今最大的蛋白質,比此前已知的最大蛋白質——人類肌聯蛋白還要大約25%。研究人員表示,這是蛋白質界的“珠穆朗瑪......

    預測蛋白質序列的新AI模型問世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開發了一種名為CARBonAra的新型人工智能(AI)驅動模型。該模型可以根據不同分子環境所施加限制的主鏈支架預測蛋白質序列,有望在蛋白質工程及包括醫學和生物技術在內的多個領域帶來......

    預測蛋白質序列的新AI模型問世

    使用CARBonAra進行序列預測(示意圖)。圖片來源: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科技日報北京8月8日電(記者張佳欣)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開發了一種名為CARBonAra的新型人工智能(AI)驅動模型。該模......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