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夏秋季節秸稈焚燒禁而不止,一邊卻是生物質發電廠“餓著肚子啃樹皮”。
據江蘇省電力行業協會日前透露,江蘇省已建成投運的13家生物質發電廠,出現了家家虧損的局面。其中,江蘇省國信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從 2006年至今累計投資超過10億元,在如東、淮安、泗陽、鹽城建成投運的4座生物質發電廠更是陷入長期虧損。曾號稱裝機容量“世界第三、中國第一”的興化中科生物質發電廠,運行不到一年就因巨虧而停產。
面對記者,江蘇省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軍一臉難色,“江蘇已經投運的生物質發電廠,幾乎每家都面臨‘嗷嗷待哺’的窘境,秸稈吃不飽,好多只能‘啃’樹皮、木屑甚至藥渣。”
秸稈資源豐富為何還虧損?
收集難成為瓶頸,生物質燃料市場競爭加劇
據江蘇省發改委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06年國家出臺施行《可再生能源法》至今,全省共核準生物質發電項目28個,其中已建成投運13 個,裝機容量315兆瓦,按設計年可消耗農村廢棄物244萬噸;在建4個,裝機容量96兆瓦,投運后年可消耗農村廢棄物60萬噸。預計到今年底,全省投運的生物質電廠將達到15家。目前江蘇省絕大部分生物質發電項目集中在蘇中蘇北秸稈資源比較集中的地區。
那么,作為專吃秸稈的生物質發電廠,為何會出現虧損?業內人士道出了最大“癥結”:秸稈收集難,已成為生物質電廠的一大瓶頸。“當年積極上馬生物質發電項目,主要是看好國家對發展新能源的重視。當地政府也承諾,只要把1/3的秸稈收上來,就能滿足我們的需求。但是,誰也沒想到秸稈會這么難收集,直接影響了發電成本。”張軍很是無奈。
一位生物質電廠的內部人員告訴記者,按照原來的設計,他們一年應燒掉30多萬噸秸稈,但目前實際上秸稈只占了20%左右,“為了‘填飽肚子’,只好把能燒的都收了進來。”在這座電廠的倉庫里,記者發現,原料很是“豐富”,如從山東等地收來的樹皮、木材加工廠下腳料、糧油加工廠稻殼,甚至還有藥廠的藥渣。
據他介紹,燃料收購費用占電廠生產成本的70%~80%,從每千瓦時發電成本看,燒秸稈最劃算,因為它是當地收集,運輸成本低。例如,一噸秸稈的收購價是200多元,而稻殼達每噸400元,成本要高出許多。“生物質燃料是賣方市場,秸稈吃不飽,大家都在搶收樹皮。于是,有些供貨商在樹皮里摻水摻雜,變相抬高了價格,又增加了成本。”這位企業負責人說,“秸稈發電的上網電價是每千瓦時0.75元,但和目前的發電成本相比,這個價格已經扛不住了。”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江蘇省生物質燃料市場競爭依然在加劇,而投運生物質電廠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2011年底,江蘇省已運行12家生物質電廠。今年3月,泰州聯美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機組投運,全省合計投運的生物質電廠已達13家。此外,歐債危機的影響導致碳交易市場不景氣,市場價格一路走低,使得已經獲得聯合國EB組織核證的幾家生物質電廠,今年的營業外收入比去年減少了700萬元左右。
如何保證有秸稈可收?
加緊建立收購網絡體系,在收購處理環節降低成本
江蘇省電力行業協會相關人士指出,從理論上講,生物質發電是一個朝陽產業。以江蘇省為例,每年可作為能源利用的秸稈約達1500萬噸,折合 700萬噸標準煤。來自相關部門的數據顯示,江蘇省已投運的13個生物質發電項目,每年能消耗各類農作物秸稈和農林廢棄物356.3萬噸,節約標煤127 萬噸,減少CO2排放150萬噸,促進農民增收7億多元。
因此,要讓生物質發電項目擺脫虧損窘境,首先要保證有秸稈可收。業內人士建議,應加緊建立完善省、市、區縣、鄉鎮、村組秸稈收購網絡體系,加大秸稈禁燒考核與獎勵力度,將秸稈禁燒禁拋補助部分用于鼓勵秸稈收購。另外,目前秸稈收購站秸稈切碎、打包用電,電價執行的是工業用電價格0.882元/千瓦時,而從事秸稈收集和加工的人員都是農民,處理的都是農林廢棄物,如能執行農業電價0.509元/千瓦時,就能降低秸稈收購成本。
處理秸稈為何沒補貼?
補貼門檻高,很少有企業能達到標準;優惠政策少且不成體系
“和城市生活垃圾一樣,秸稈如今也是農村廢棄物。但城市垃圾發電廠除了享有電價補貼外,還享有政府的垃圾處理費補貼。如在南京,每處理一噸生活垃圾,政府要給電廠70元左右的補貼;在蘇南,則達到100多元。”江蘇省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軍說,“全省生物質發電企業年處理農村垃圾350 萬噸以上。如果不綜合利用,農民有可能將秸稈直接焚燒或棄于田間溝邊,甚至直接推入河道,治理的費用很高。生物質發電帶來的環保效應由此更為明顯,更加直接。因此,我們希望政府能參照垃圾發電行業,適當補助生物質燃料采購。”
據悉,農業部門對秸稈收儲有補貼政策,但門檻高,要求收儲點必須達到6萬噸才享受補貼,事實上很少有企業能達到這樣的標準。有專家建議一個秸稈收儲點以5000噸~6000噸較為適合。
有關人士指出,作為國家鼓勵類投資項目,生物質電廠除了享受國家給予的0.75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外,在規劃、用地、稅收等方面并無優惠。而綜觀生物質發電事業走在世界前列的國家,無不在價格激勵、財政補貼、減免稅費等方面展現政府的推手作用。
專家建議,對于這樣一個朝陽產業,政府應當從秸稈資源分布角度,完善規劃布局。同時,建立包括土地、稅收、運輸等在內的支持發展政策體系,扶持、引導生物質電廠建立完善有序的秸稈收儲體制,為生物質發電項目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的政策和市場環境。
為推動江蘇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于2025年2月25日聯合發布通知,啟動2025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此次專項資金將聚焦綠色低碳顛覆性技術......
為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推動農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于2025年2月25日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現代農業)。本次研發計劃......
為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推動生態環境、公共安全和應急救援等領域的集成技術創新,為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江蘇省發布了《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社會發展領域)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以下......
關于提名202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候選人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辦公室《關于提名何梁何利基金2025年度科學與技術獎候選人的通知》要求,省科技廳根據提名限額實行擇優提名。......
近日,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計劃項目申報。本年度計劃圍繞“1820”基礎研究策源行動,重點支持省基礎研究重點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中,重點項目聚焦戰略......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重大創新平臺計劃項目申報。該計劃聚焦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培育,圍繞科學與工程研究、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資源共享與科技服務等領域,重點支持省實驗室......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江蘇省財政廳于近日聯合發布《關于印發〈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根據通知,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將聚焦國家重點任務部署和江蘇省“10+X......
近日,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江蘇省財政廳聯合發布了《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計劃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通知明確,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計劃將圍繞“1820”基礎研究策源行動,強化有組織的基礎研究,......
各設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省直各有關部門(單位),各博士后設站單位: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培養造就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奮力推進新時代人才強省建設,根據《省委人才辦省人力資源社......
**2024年一級市場資金動向:募資市場調整,投資市場下滑**2024年對于中國一級市場而言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受退出端IPO收緊的影響,市場面臨進一步調整。財聯社創投通聯合執中從數據角度盤點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