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體是細胞分泌的納米囊泡(EV),其直徑大小為30-150nm之間,具有閉合的脂質雙分子層結構。 它幾乎存在于所有體液中,并在其表面以及胞內中攜帶各種分子(蛋白質,脂質和RNA等物質外泌體攜帶大量特異性的蛋白質(如細胞因子、生長因子)以及功能性的mRNAs、miRNAs等生物活性物質,在體內參與細胞通訊、細胞遷移、促血管新生和抗腫瘤免疫等生理過程,與多種疾病的發生和進程密切相關,由于外泌體的特殊結構和功能,使得它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一方面可以作為診斷多種疾病的生物指標,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治療手段,未來有可能作為藥物的天然載體用于臨床治療.
近年來,研究成果表明,外泌體循環微粒是促成心血管炎癥、堵塞與損傷的因素,而過往由于常規設備在微小顆粒檢測上的局限性,使循環微粒這一重要因素在過去往往被排出在病因分析之列。Apogee納米級超高分辨率流式細胞儀,獨有的100納米散射光分辨率及10nm的靈敏度,首次突破外泌體與微囊泡研究瓶頸,引領前沿科學研究大爆炸!
外泌體檢測
常規流式細胞儀最小檢測細胞直徑200-500nm細胞,而檢測100-200nm或更小的顆粒時是無法實現。尤其在檢測細胞外囊泡、外泌體、微顆粒微小顆粒常規流式更是難以檢測到,本文章通過Apogee A50-Micro 超納米級流式細胞儀檢乳腺癌與健康人血液內外泌體免疫標記抗體表達量、培養細胞與血清內外泌體進行對比。證實此款流式是目前檢測外囊泡的唯一能夠實現100納米級以內靈敏度的流式細胞儀。
通常情況下提取外泌體、微囊泡均為分離純化方法。如超速離心、免疫磁珠、超濾、沉淀或試劑盒等方法
圖A:通過差異離心速率獲得乳腺癌MDA-MB-231細胞和人血清中外泌體蛋白。 耗時3小時
圖B:通過使用試劑盒方法獲得外泌體分離,
圖C:通過NTA觀察,外泌體的平均大小為89±33nm,表面電荷為約30mV,
圖D E F:通過免疫印跡和免疫熒光染色方法分析CD63,CD81和LAMP2B存在,血清中分離外泌體Grp94的不表達情況。
實驗證明:傳統方法只能獲得廣泛性、某一類別的外泌體、囊泡及雜質物質,無法針對性、精準性獲得到實驗目的蛋白,脂質等。
腫瘤的形成和惡化過程不僅與腫瘤細胞彼此間的相互作用有關,還和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所構成微環境的相互作用有關。例如,從很早開始科學家們就觀察,在很多的腫瘤組織中浸潤著正常的免疫細胞,而臨床認為慢性炎癥會增......
外泌體(exosomes)是細胞分泌的納米級小泡,內部攜帶重要信息。MIT等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快速便捷的方法來攔截這些信息,未來,該方法可應用于癌癥診斷或胎兒畸形篩查。文章發表在9月18日的......
纖毛(cilium)是一種細胞表面比細胞小5000倍的小倉室,集中了Hedgehog信號傳導、視覺、嗅覺和體重穩態的受體。通過維持其自身的第二信使環狀AMP(cAMP)和Ca2+的濃度,纖毛為信號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