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自2020年開年以來,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在中國的迅速反應進程中,涌現了一批優秀的IVD企業,如華大基因、圣湘生物,他們不僅及時提供了滿足國內核酸檢測或抗體檢測的試劑盒產品,而且隨疫情發展,及早地取得美國FDA的EUA授權或歐盟等國家的認證,從而使產品走向全球。在此過程中,北美臨床化學家協會(NACCA)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那么,北美的臨床檢驗和FDA申報制度有什么特點?NACCCA組織的源起發展及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國內優秀企業如何更快地申請到FDA的EUA授權?分析測試百科網近日采訪到NACCCA候任會長王永強博士,他將分享自己對中美IVD和臨床檢驗的觀察與思考,鼓勵更多的中國IVD產品走出國門,獲得北美乃至全世界的認證。王永強博士也將在6月24日分析測試百科網舉辦的網絡會議上為大家詳解申報攻略(報名鏈接)
北美華人臨床化學家協會候任會長王永強
無論是在醫學界還是產業界,王永強20余年的經歷始終貫穿著醫學和臨床檢驗。白求恩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畢業的王永強,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先做了四年的核醫學科醫生。1993年,王永強以美國國家科委首批中國訪問學者身份到美國陸軍總醫院(Walter Reed Army Institute of Research,WRAIR)進行學習深造。3年后,王永強進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病理科臨檢室做博后并留任,師從Daniel W. Chan 博士。在霍普金斯大學工作的10年期間,王永強在2000年代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新加坡建立了兩個實驗室,一個是腫瘤標志物實驗室,一個是臨床化學分析實驗室。
進入產業界的第一家公司是大冢制薬株式會社,王永強任臨床試驗室主任和產品研發經理,并帶領所在實驗室通過CAP認證。在馬里蘭州從事IVD相關工作時,王永強和幾位留學生一同在天津泰達建了一個CRO 中心實驗室,任CSO(首席科學官)和臨床試驗室主任。10年前,王永強來 MacroGenics 生物制藥公司任臨床實驗室主管,主要從事生物標識物和伴隨診斷臨床研究,并參加完成2個三期臨床試驗。王永強表示,“在我工作的20多年期間,管理了近20個實驗室,包括CRO中心實驗室和生物標志物檢測實驗室。我希望將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共同推動臨床診斷研究的發展。”
北美華人臨床化學家協會(NACCCA)是非營利組織,建立于1981年,由時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核醫學科教授Arthur DJang博士建立。NACCCA為來自美國,加拿大,中國,香港,臺灣,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亞洲或其他非亞洲國家的500多名臨床科學家,醫師和臨床實驗室人員提供服務。
目前,NACCCA已經被美國醫學界所高度認可,前任主席在業界也有非常高的名氣與聲望。學會創立者與首任主席Arthur DJang發明了茚三酮蛋白質測定試驗方法,同時也是醫院、家庭常用的消毒劑——來蘇水的發明人。隨后的董事會成員包括: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臨檢主任Daniel W. Chan和UCSF臨檢主任Alan Wu等人,都是業界某一方面的資深專家和學術帶頭人。Alan Wu出版了多本與心血管相關的書籍;Daniel Chan在1981年作為WHO官員與國內天津醫科大學進行了首次訪問交流,和衛生部臨檢中心主任楊振華老師也有許多交流,為后續NACCCA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3年前AACC(美國臨床化學家協會)的主席 Steven Wong也是NACCCA的前任主席。
NACCCA董事會現有成員包括美國最大的醫學院、醫院和科研所第三方檢驗室主管,比如康奈爾大學醫學院臨檢科主任、德克薩斯兒童醫院臨檢科主任、Quest科學實驗室主任等。談到同國內的合作,王永強表示:“對于國內來說,NACCCA是一個很好的資源,以及交流和溝通平臺,NACCCA也愿意與國內IVD或臨檢業界人士密切合作。當前,NACCCA和antpedia(分析測試百科網)達成了戰略性的合作,將通過舉辦一系列網上講座、授課等形式,進一步推動NACCCA和國內業界的交流。希望大家能把NACCCA和其中的成員,作為中美醫療界的溝通橋梁和有效資源;NACCCA成員也特別愿意攜手國內業界人士,共同推動中美之間業界的發展和進一步的技術改進及商業化。”
王永強還特別特到一點:“NACCCA在COVID-19發生后,為了向國內業界人士學習,取得國內先進的經驗,獲知非常慘痛的、付出生命代價的經驗教訓,聯系了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王成彬主任、CAIVD(體外診斷產業協會)宋海波會長,并進行三方探討,如何對美國突發事件進行應急響應。在這期間,王成彬主任和宋海波會長提供了很多方面的資源和信息。其中資源方面提供了國內現在被NMPA批準的優秀企業以及相應產品的特點;如何進行多方協調,使國內很多合格的產品拿到認證。這是一個多方面的協調工作,非常有價值,也非常值得學習。出席討論的包括NAACC現任主席曹靜博士、前任主席William Wu(吳衛甲)、Victoria Zhang(張巖),易欣,我本人等。該會議組織非常成功,實現了用國內經驗來指導啟發美國臨檢從業人士的積極作用。”
談到中美臨床檢驗的異同,王永強說,第一點區別是:美國臨床檢驗科隸屬于病理科,在整體職能科室當中,臨床檢驗科是病理科一部分。臨床檢驗科的檢測項目涵蓋傳統大生化、免疫、微生物、血球檢查等,同時也涵蓋了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病毒檢測等新的檢測項目,總計20余項。第二點區別是:在美國,無論是病理科還是臨檢科,都實行實驗室主任全權負責制,實驗室主任職能范圍非常廣,包括人員雇用、科室建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采購,以及與醫院協調等,這點與國內相比差別較大。
在協會方面,美國的大病理科有CAP協會(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臨檢科有AACC(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linical Chemistry)。所以協會方面和國內一樣,比如說病理科做病理的事,臨檢科做臨檢的事,但設置、匹配、管理的匯報制度(reporting system)有些不同。
談到臨床檢驗與IVD(體外診斷)之間的關系,王永強表示,兩者無法分割,就如同上下游的關系,沒有上游的IVD企業研發出的優秀產品,下游的臨檢科就無法有效監測病人的各種生物樣本,無法有效地幫助醫生診療。臨床檢驗依賴于IVD技術發展,只有使用更好的產品,才能發展更好的檢測項目,為病人服務。
“比如說臨檢,在我做醫生的時候,我背出大概三四十個臨檢指標正常值就可以了,現在是不可能的,約翰霍普金斯的臨檢科就有3000多項測試,最常用的已經達到1000多個,臨檢科醫生、技師幾乎不太可能記住這些正常值,達到為病人服務、為醫生提供指導的作用。所以我覺得IVD企業的發展任重道遠,不僅需要可靠的產品質量,后期的數據處理現在看來是越來越重要。”王永強說。
對于IVD未來的發展,王永強認為有“看大”和“看小”兩方面趨勢。其中“看大”指中心化、自動化。中心化如企業的合并和集團化;自動化指企業配套大型自動化設備,提高檢測通量,結合AI處理大數據,為患者提供快速精準的檢測結果。
“看小”指產品家庭化,即目前流行的即時診斷(POCT)、床邊診斷等。在當下的COVID-19疫情期間,已經可以看到IgG和IgM抗體監測,能在小型診所實現檢測,甚至未來可走入家庭。除了COVID-19,對于整個IVD行業來說,未來期望可通過小型試劑盒或者卡片,采集一滴血或唾液等實現多抗原、多抗體的快速監測,及時告知人們疾病的狀態和相應的治療藥物。
談到COVID-19和IVD,王永強說:“當前在美國,IVD已經應用到沃爾瑪、CVS等大型連鎖超市/藥店,樣品收集未來可進入家庭。這些POCT kits已經用到方方面面,有些還有流動采樣車,采樣咽拭子、鼻拭子、唾液、血液等。所以大家對IVD和kits名詞越來越不陌生了。我覺得COVID-19不是件壞事,它的出現給整個人類一個提醒:提醒我們不要小看病毒,因為人們生存空間周圍有很多危害人類的東西和微生物存在,不要小看它、不要輕視它;我們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在這些方面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同時不管中國人民還是美國人民都意識到了,IVD和臨檢科從業人士的重要性,我覺得很欣慰。”
當問及中美兩國在儀器、試劑認證管理方面的異同時,王永強說:“這個問題很有實時性,目前正在進行時。”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認證都非常重要。這是一道門檻,意味著企業達到了一定標準,被相應的政府級的藥監部門批準,得到了業界認可。
COVID-19是一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事情發展非常突然,也非常緊急。“關于COVID-19,不得不提到國內在這方面反應非常快速,并且IVD企業界和整個臨檢界、第三方實驗室整體迅速的反應,包括國家機構很快批準了對廠家、核酸、抗體等的NMPA認證。”
王永強近10年來一直在IVD產業界,有申請體外診斷器械和CAP認證報批的諸多經驗。關于如何取得美國FDA的認證,王永強介紹了兩個案例。
“華大基因在三月開始的時候反應非常迅速,他們通過各種關系,在美國組織了一場非正式、但非常有探討和價值意義的、關于如何申請EUA的討論會,參與者包括華大在美國的包總和在美國的投資人,喬治城大學的教授、臨檢科主任,還有華大自己的律師,以及FDA退休的官員。這個討論會非常有幫助,達到了集思廣益的目標。當時EUA申請有兩種,一種是作為臨檢實驗室申請,一種是作為制造商(manufacture)申請。根據了解,我推薦走EUA的制造商申請,這樣華大作為在深圳的制造商,取得了EUA的認證,從申報到獲批只用了兩周時間,這是國內第一家企業拿到EUA。
第二個是圣湘,在戴立忠博士的領導下,圣湘很快組織了一個團隊,包括技術方面、國際部、質量管理、產品開發等,組成一個團隊和我對接。我們非常迅速地把圣湘產品的技術描述轉換成美國FDA的Template(模板),配合律師團做法律法規的標簽等后期包裝,圣湘也在很短時間內拿到了FDA的EUA批準。”
王永強表示:“通過參與這兩家公司的申請,我感覺到中國企業非常優秀,產品質量有保證。在申報期間與FDA的官員交流中我也意識到,FDA官員對中國IVD企業和對我們的工作態度和精神,包括一絲不茍的E-mail、律師團的專業性、以及響應速度都比較認可。我感到非常驕傲。”
談到對國內以前對FDA的態度,通過一些交流王永強談到兩點體會。
“首先,總體來說國內對FDA認知有一定誤區,覺得美國FDA門檻很高,所以在以往涉獵較少。對這種想法我不是特別認同。同歐洲、亞洲相比,FDA在整個業界中質量管理確實非常嚴格,審批的程序也非常有條理,這是不可否認的。FDA門檻高是指其設置的分類和標準,目的是讓獲得FDA批準后的藥品或醫療器械等產品更好,讓消費者、醫務人員、病人都能受益。10年前,我本人申報第一個FDA認證的體外診斷產品時也感到很陌生,而當接觸到FDA的這些條款,一旦了解其運行模式、指導原則、相應標準后,就會覺得并非高不可攀。
而且,通過與FDA官員進行接觸,會發現他們實際上都是行業內資深專業人士,受過專業的訓練,有相應的工作經歷。我在霍普金斯做博士后時,同一間辦公室的兩位同事現在在FDA做審核員。我從博士后時就和他們交流,非常熟絡,一起發表文章,一同做試驗,共同探討業界的發展趨勢,多年來仍然是朋友。他們非常平易近人,也很理解我們業界的需要和需求。我之所以說這些,正是為了讓國內的企業和同行打消顧慮。
第二點,我曾對國內的一些CEO講過,我們要放開、要大膽、要有企業家的膽識,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產品非常有信心,覺得產品達到了FDA要求的標準,無妨去試。比如同北美華人中的業界人士交流,他們有的在美國IVD大企業,有的在雅培、羅氏、西門子等大型制藥企業,有的在臨檢前線工作。華人一定會盡力相互幫助。NACCCA 是其中影響力很大的華人在美的專業組織之一。
所以我總結主要就是這兩點,首先是FDA雖然標準嚴格,但并非高不可攀;第二,企業家要放開膽識,借助外力如資源,大家一同努力,拋開政治以外的因素,完全有可能,有更多的國內企業進軍到美國市場。
尤其這次EUA認證,不管是核酸還是抗體的試劑盒,中國有數家已經取得了FDA的EUA批準。那么將來,做CAP、PMA,DENOVO(FDA創新分類)申報都可能獲得批準。所以,加油!”
美國的第三方檢驗所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已經有所發展,目前美國有全球最大的兩家第三方檢測企業:Quest Diagnostics(奎斯特診斷公司)和LabCorp(Laboratory Corporation of America,美國實驗室控股公司),他們采用了不同的經營模式。
Quest采用集中式發展模式,并沒有在全美設置很多小網點,而是一個區域設置一個巨大的實驗室。王永強回憶說:“我在十年前到Quest實驗室參觀時就深感震撼,它的實驗室就像一個航空站。幾百位樣品收集員在滴滴答答地打條形碼,就像大型超市的收銀員,但所有實驗全部自動化,10年前就已經大幅使用機器人、機器手來進行自動化取樣等。Quest甚至有自己的飛機來快速收集各地樣本。Quest模式至今在中國也見不到。”
另一種模式是LabCorp采用的分散化模式,類似于麥當勞開店模式,密集地分散于城市不同區域提供便民服務。也就是說,不出兩公里你總會見到一家LabCorp的抽血站或檢驗所。美國的私人醫生診所很多,他們一般租用一個Professional Building,幾乎每個Professional Building里都會有LabCorp的抽血點和快速檢測點。
“我認為這兩種形式都值得國內檢驗所借鑒,國內檢驗所現在很多,但能夠采取這種形式的不多,用長短結合、集中化和分散化的結合,仍然是可取的模式。”王永強說道。
在美國,除了上述兩家實驗室,還有很多具有自身特色的第三方檢測實驗室。例如Covance(科文斯)和PPD,作為CRO的中心實驗室,他們不僅做大生化檢驗,還同其它的參考實驗室或特殊檢驗實驗室形成合作伙伴關系,做樣品收集工作,然后分包給其它的中小型特殊檢驗所。
特殊檢驗在美國發展極為迅速。NeoGenomics最為典型,它從基礎的病理監測開始,現在已運用了免疫組化、分子生物學、宏基因組二代測序等特殊檢驗方法,將自己的業務打造成為同病理有關的所有特殊檢測。另外一個是猶他州的ARUP,這家公司從PCR和簡單的分子生物學檢測開始,逐步將分子生物學應用在腫瘤、微生物、遺傳疾病、優生優育等特殊檢驗方面,形成特色。這使得全美各個臨床實驗室,如果做特殊檢驗時都會想到ARUP,都會把樣品寄給他們。
“上述兩個例子說明他們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其模式值得國內第三方檢驗借鑒,不是單純的復制與重復。在不同省市設立連鎖只是一種模式,更容易成功的是注重自己的特點。尤其是現在物流非常快捷便利,第二天都能夠送達。與其重復地建立一個大的臨檢中心,不如建立一些有自己特色的測試項目。”王永強提出了中肯建議。
在6月24日的講座中,王永強將在分析測試百科網做題為《談談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 (FDA) 新冠病毒 (COVID-19) 體外診斷試劑盒的緊急使用授權 申報的攻略和技巧》的報告。在這場講座中,王永強將向聽眾講述幫助華大基因和湖南圣湘取得FDA的EUA經驗。
在當天的講座中,王永強將和聽眾分享一下幾個信息:
1.FDA批準并非高不可攀。
2.如何與FDA取得聯系并進行交流
3.如何與相關FDA官員打交道。
首先,FDA的審核標準雖然嚴苛但并非高不可攀,在中國企業的產品有質量保證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得到FDA批準。其中的攻略和技巧將在24日的講座中展示。其次是與FDA溝通、交流。例如,如何與FDA取得聯系?如何寫E-mail?如何打包相關文件?何種辭令更容易讓FDA接受等。第三是與FDA官員打交道。在這一部分,王永強將向聽眾分享實例,讓聽眾了解提交的文件有哪些部分組成?在哪些時間點做哪些事情?如何回復FDA官員所提出的問題等等,這些都將在講座中與大家分享。
此外,王永強還透露一點:“在與FDA管員溝通時會涉及到及時性問題,在協助華大和圣湘的過程中,我要求我自己和律師團隊回復時間不超過12小時,碰到一些無法及時回復的問題,我們會在郵件中說明情況“。更多詳情請大家參加24日的講座。(報名鏈接)
近期,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聯合舉辦了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024年年會暨第十五屆結核病東方論壇。該論壇以“科技惠民,天下無癆”為主題,匯聚了眾多結核病防控領......
海關總署物資裝備采購中心就“廣州海關2024年臨床檢驗設備采購項目”進行國內公開招標采購,現邀請符合資格條件的投標人前來投標。本項目招標活動將嚴格落實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扶持不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
據美國國會官網,當地時間9月23日,美《生物安全法》立法一事又有進展。在最新的修正案中,藥明生物已經被除名,但藥明康德、華大基因、華大智造及其子公司CompleteGenomics依舊在列。同時,該方......
醫療行業也有周期,體外診斷(IVD)板塊感觸最深。此前它是醫療器械行業最受關注的一大板塊,一家頭部公司董事長曾私下說,公共衛生事件的爆發使行業一夜之間進步了十年,也讓公司一年賺了未來十多年的利潤。他說......
8月19日,圣湘生物發布2024年中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7.17億元,同比增長67.63%,歸母凈利潤1.57億,同比增長70.9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21億,同比增......
2024年7月16日,全國知名IVD企業積水醫療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積水醫療”)和深圳瑞亞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亞力”)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深圳如期舉行。積水醫療總經理高野強先生和......
各有關單位實驗室:2025年室間質量評價計劃申請與繳費自本通知發出之日開始2024年10月31日24時關閉計劃申請,2024年11月30日24時截止繳費。請各參評實驗室應在計劃申請與繳費截止前盡早提交......
據上海實驗醫學研究院體外診斷發展研究所統計,2023年中國體外診斷上市企業全年獲得歐洲、美國注冊證(EuropeanUnion/UnitedStatesofAmerica)企業數23家,共計4012個......
2024年6月7日審評報告名稱: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BVRNA)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探針法)申請人: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5月24日審評報告名稱:自測凝血檢測儀審評報告名稱:凝血酶......
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發布2024年全國臨床檢驗室間質評計劃調查通知。各有關單位實驗室:開展正式室間質量評價計劃前,在全國范圍內選擇有代表性的實驗室開展調查(預研)計劃是必經階段。為了解相關檢驗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