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神星27日將上演沖日表演,屆時只要天氣晴好,借助于小型天文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大家將有機會在繁星背景中找到它的“身影”。
沖日是指谷神星和太陽正好分處地球的兩側,三者幾乎成一條直線,此時谷神星與地球距離最近,亮度也最高,是一年中最適合觀測的機會。
谷神星是太陽系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位于小行星帶的矮行星,但是對于小行星帶中的其他天體來說,谷神星的個頭又是最大的,所以谷神星也就成為了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
每年中秋,賞月都是重要的主題。今年的中秋月,不僅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還要迎來本年度第二個“超級月亮”。9月17日中秋節晚,太陽落山后,若天公作美,東方天空預計可看到近乎圓滿的一輪圓月從地平線上升起......
中新網北京7月25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論文稱,研究人員研究發現一顆“超級木星”式巨型系外行星,這顆行星圍繞附近一顆約有35億年歷史的太陽型恒星運行。由于之前預測......
科技日報北京7月17日電(記者張夢然)土衛六一直被天文學家視為最接近地球環境的衛星。《自然·通訊》17日發表了一篇論文,揭示了這顆土星最大衛星上海洋的成分和海浪情況。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液態碳氫化合物的......
中新網北京5月30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論文,研究人員報道了環繞小型主帶小行星(152830)Dinkinesh的首個經確認的相接雙衛星(兩個天體緊密連接)的觀測......
科技日報北京5月24日電 (記者張佳欣)據22日《自然》雜志報道,由美國西北大學牽頭的國際研究團隊揭開了一個長達400多年的太陽之謎:太陽磁場起源于何處?這一問題自伽利略時代以來一直困擾著科......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做宇宙“焰火”的“最強瞭望者” 4月27日,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空間科學論壇上,由中國科學院牽頭實施的愛因斯坦探針(EP)衛星任務發布了首批在軌科學探測圖像。愛......
4月24日,湖南衡陽南岳區在南岳完小組織開展系列航天科學教育活動,慶祝第9個“中國航天日”,為12000余名青少年播下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種子。南岳是一座千古人文與現代科技充分融合的名山,傳為祝融火神......
4月19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以下簡稱國家天文臺)星系巡天宇宙學科研團組與國際同行合作在《通訊物理》上發表了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員發展了一套新方法,實現從星系兩點關聯函數中提取多點關聯函數,為下一代......
4月1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人工智能工作組發布新一代天文大模型——“星語3.0”。“星語3.0”基于阿里云通義千問開源模型打造,目前已成功接入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望遠鏡陣列--Mini“司天”。這......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安光所大氣光學參數建模研究團隊近日建立了全球大氣光學湍流預測模型,并首次實現了全球大氣相干長度時空分布預測及可視化表征,豐富和提升了全球大氣光學湍流時空分布特征的認識。據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