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透明細胞癌”綜合分析成果發布
“癌癥基因組圖譜”聯合課題組報告了對超過400個“腎透明細胞癌”樣本所作的一項基于基因組、DNA甲基化、RNA和蛋白質組定性的綜合分析。這些數據顯示了PI(3)K/AKT通道中的頻發突變,說明該通道也許是一個潛在的治療目標;同時也顯示了與“染色質相關蛋白”中的特定突變有關的一系列外成改變。一個值得注意的發現是進攻性癌癥中一個“代謝遷移”的存在,后者與腫瘤階段和嚴重程度相關。
行星形成速度存在一致性
此前,只有四個行星(質量與木星相似)被發現繞著老的“疏散星團”中的恒星運轉,相比之下有超過800個行星(大部分與海王星大小差不多)繞著“疏散星團”外的“場星”運轉。大多數恒星和行星都在“疏散星團”內形成,這些星團隨著恒星漂離變成“場星”會在幾億年內分解。更老的“疏散星團”幸存了下來,因為它們的恒星密度比其形成時更大,這是一個與其他拖帶行星的“場星”很不相同的星際環境。這篇論文(Kepler Cluster研究項目的一部分)描述了對在距今10億年的“疏散星團”NGC6811中兩顆太陽類恒星被小于海王星的行星的穿越所作的觀測。這表明,小的行星能在一個致密的星團環境中形成和幸存,并且意味著“疏散星團”中行星的頻率和性質與在我們銀河系中“場星”周圍的行星的頻率和性質是一致的。
高效生成氫的一個模型
[FeFe]-氫化酶是在各種細菌和藻類的微生物能量代謝中所涉及的金屬酶,具有極強的催化性能,如果能將其轉化成生成和利用燃料電池中的氫的一種手段的話將會極為有用。在這些酶中,催化發生在一個獨特的“二鐵”中心,它包含一個橋聯“dithiolate”配體、三個CO配體和兩個CN配體。在這篇論文中,作者發現,這一“二鐵”中心的三個合成模仿物可以被加載到[FeFe]- 氫化酶成熟蛋白HydF上,然后轉移給藻類變體apo-HydA1。HydA1的充分活化只有通過包含具有一個“azadithiolate”橋的模仿物的HydF雜合蛋白才能實現,從而證實了這一配體在天然 [FeFe]-氫化酶的活性點上的存在。這是采用一個特定蛋白支架與活性點合成類似物的組合來實現受控金屬酶活化的第一個例子。
進食行為僅由兩個神經元控制
神經系統中有多少冗余目前仍是一個沒有明確答案的問題。現在,Motojiro Yoshihara及其同事識別出了一對果蠅腦細胞,他們將其稱之為Fdg或“進食”神經元,其人工激活足以誘導果蠅完整的進食運動程序。僅僅將這兩個神經元抑制或切除就會消除由糖誘導的進食反射,但只將其中一個切除則會導致非對稱的運動。這項工作揭示了感覺、代謝和運動系統的耦合中一個嚴重的瓶頸。
膽汁酸代謝將肥胖與癌癥聯系起來
流行病學數據已表明在肥胖與癌癥之間存在一個聯系。這項研究發現,在肝癌的一個小鼠模型中,一種高脂肪飲食會通過激發一個“與衰老相關的分泌表現型” (SASP) 來強力增強腫瘤發生。SASP是最近發現的一個衰老表現型,與各種腫瘤促進因子的分泌有關。抗生素和其他干預表明,高脂肪飲食改變小腸細菌的組成,導致 “脫氧膽酸”(DCA)的更多生成,后者是微生物膽汁酸代謝的一個副產品,已知會造成DNA損傷。本文作者提出,與其他目前尚不知道的因子共同發揮作用的 DCA誘導衰老和星狀肝細胞中各種與衰老相關的細胞因子的分泌。這些細胞因子反過來又會促進肝癌的形成。這些發現突顯了飲食、微生物群和癌癥之間的復雜機制性聯系,也提示了新穎的治療方法。
一種納米顆粒流感疫苗
當前一代的季節性流感疫苗的藥效,因需要利用過時的和費時的技術來生產新疫苗以應對迅速變化的病毒而受到限制。這項研究提出了流感疫苗接種的一個新方法:利用融合到天然病毒附著蛋白“血凝素”上的自組裝的、基于“鐵蛋白”的納米顆粒。“血凝素—納米顆粒”疫苗被發現誘導中和抗體,對各種病毒亞型的免疫力高于某種獲準上市的流感疫苗。例如,由一種1999年的“血凝素—納米顆粒”疫苗誘發的抗體中和了從1934年到2007年的H1N1病毒,保護雪貂不被2007年的H1N1病毒感染。
當鋰電池的壽命即將終結時,為它“注射”一針新分子,就能使它恢復原本的充電容量,甚至使得原本只能保證6-8年/1000-1500次充放電的電池,維持1萬次充放電,且電池健康水平與出廠時幾乎仍然一樣。這是......
從先進的免疫療法到自驅動實驗室,從生物修復到光子計算,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列出了2025年值得關注的技術方向。這些技術圍繞可持續性和人工智能(AI)這兩大核心關鍵詞,將掀起新一輪創新浪潮。......
冰島基因解碼公司科學家完成了一項重要研究。他們繪制了一份人類基因組完整改組圖譜,即詳盡的人類DNA在生殖過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圖。這項研究深化了人們對遺傳多樣性的理解,是25年來科學家探索人類基因組中新生......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海猛聯合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提出了一個人地關系評價的新方法,對2000—2020年中國網格尺度的人地關系進行了系統評估,發現人與自然在中國大部分區域正逐步趨......
圖胚胎肝細胞通過分泌Fetuin-A蛋白維持造血干祖細胞基因組的穩定性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920108005、U23A20417、81730007、31872842、91442106)......
圖胚胎肝細胞通過分泌Fetuin-A蛋白維持造血干祖細胞基因組的穩定性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920108005、U23A20417、81730007、31872842、91442106)......
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維韋克·穆爾蒂3日警告說,飲酒與癌癥之間有直接關聯,會增加至少7種癌癥發生風險,應提高人們對飲酒危害的認識。穆爾蒂當天發布關于酒精與患癌風險的建議,包括在含酒精飲品的標簽上標注致癌風......
癌癥作為致死率較高的疾病之一,一直是人類亟待攻克的難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杜鵬教授和團隊,提出利用植物中的一種蛋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從而實現對惡性腫瘤的廣譜抗性。這種跨物種基因工程技術,為人類治療......
代謝重編程作為癌癥的一個顯著特征,體現在腫瘤對營養物質利用方式的改變上,這種變化有助于其無節制地生長和存活。過去幾十年,癌癥代謝研究主要聚焦于葡萄糖,特別是著名的Warburg效應,即癌細胞即便在有氧......
《分子細胞》雜志11日發布了一項研究,指出不同類型的癌癥擁有獨特的分子“指紋”,這些特征可以在疾病早期被檢測到。這項由巴塞羅那基因組調控中心進行的研究發現,利用小型便攜式掃描儀只需幾個小時,就能以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