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又稱為漸凍癥,是一種目前還無法治愈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CUMC的研究人員發現,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對于ALS造成的運動神經元退化有重要作用。文章發表在一月二十二日的neuron雜志上。
ALS雖然會破壞患者的絕大多數運動神經元,但也有少部分神經元不受疾病影響。這項研究為人們解釋了這一現象的原因,為治療這一疾病提供了新的潛在靶標。
“在ALS中有些神經元不受疾病影響,例如控制眼部活動的神經元,”領導這項研究的Christopher E. Henderson教授說。“如果能夠找到這些神經元抵抗ALS的天然機制,我們就可以利用它們的特性開發新的治療策略。”
為此,研究人員使用DNA芯片,在抵抗ALS的神經元和受疾病影響的神經元中,對基因活性進行了比較。這些神經元都取自正常的小鼠。
“我們找到了一些候選‘易感’基因,這些基因只在不能抵抗ALS的神經元中表達。其中MMP-9基因在成年人中高表達,而ALS就是一種成年型疾病,”Krista J. Spiller說,他是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隨后研究人員證實,MMP-9蛋白只出現在對ALS敏感的運動神經元,不存在于抵抗ALS的神經元。他們進一步發現,MMP-9不僅存在于腰5脊神經,也存在于其他受ALS影響的運動神經元。
進一步研究這些對ALS敏感的運動神經元,研究人員發現MMP-9在不同細胞中的表達存在差異。快速疲勞神經元(這些涉及跳躍和疾跑等運動的神經元,在ALS中最先死亡)中的MMP-9蛋白最多,而慢神經元(控制姿態,在ALS中僅部分受損)不含這種蛋白。“MMP-9可以指示運動神經元對ALS的敏感程度,”Dr. Spiller說。
為了測試MMP-9是否在ALS中起到功能性作用,研究人員將敲除了MMP-9的小鼠與SOD1突變鼠(標準ALS小鼠模型)進行雜交。研究顯示,在缺乏MMP-9的小鼠后代中,快速疲勞神經元的死亡推遲了80天,小鼠壽命延長了25%。“這是我們在ALS小鼠模型中看到的最大影響,”Dr. Spiller說。
研究人員又通過藥物注射和病毒介導的基因治療,使SOD1突變鼠的MMP-9失活,結果發現這些處理與雜交的效果相同。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深入分析MMP-9影響運動神經元功能的具體機制。他們的發現顯示,這種蛋白增加了內質網的壓力。“我們的目標是進一步理解MMP-9以及相關通路,并在此基礎上鑒定新的治療靶標,”Dr. Henderson說。
韓國浦項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SangminLee與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DavidBaker合作,通過使用人工智能模擬病毒的復雜結構,開發了一種創新的治療平臺。相關研究成果......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在運動后得到的短期刺激會持續一整天。之前在實驗室環境下的研究表明,人們的認知能力在運動后的幾個小時內有所提高,但這種益處能持續多久不得......
種質資源所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評價創新團隊在綠豆(Vignaradiata)基因組組裝及馴化機制研究上取得新進展。研究論文“Telomere-to-telomere,gap-freegenomeo......
德國科學家對生活在約4.5萬年前的歐洲早期現代人已知最古老的基因組進行了分析,該研究為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的混血時間提供一個更精確的日期,即距今4.5萬年至4.9萬年前的一次事件中。這比之前估計的時間更......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瓜類研究一室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左進華團隊合作,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高水平農科院建設)項目等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蒲瓜基因組組成和進化關系及果實生長發育......
翻開任何一本神經科學教科書,對神經元的描述都大致相同——一個像變形蟲一樣的斑點狀細胞體延伸出一條又長又粗的鏈。這條鏈就是軸突,它將電信號傳遞到細胞與其他神經元通信的終端。軸突一直被描繪成光滑的圓柱體,......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我們見證了生命科學領域的飛速發展與深刻變革,而這一切的起點,正是1953年4月25日,詹姆斯·沃森博士與弗朗西斯·克里克博士在《自然》雜志上揭示DNA雙螺旋結構的偉大時刻。為紀念這一......
約翰霍普金斯金梅爾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16個基因,乳腺癌細胞在逃離腫瘤的低氧區后,利用這些基因在血液中存活。每一種都是阻止癌癥復發的潛在治療靶點,其中MUC1已經在臨床試驗中。這項研究于9月2......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葉克窮研究組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杜立林研究組合作,在裂殖酵母中發現一種新型殺手基因tdk1,并揭示其蛋白質產物控制細胞生存的分子和結構機制。兩篇相關論文11月1日發表于美國《國......
10月9日,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華大基因聯合武漢兒童醫院、深圳市婦幼保健院、中山大學等多家機構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在《細胞》子刊《細胞基因組學》上以封面、專輯的形式發表了6篇研究論文,系統解析了孕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