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已成為信息技術的新興產業。2011年國際市場銷售額達50億美元,預計2015年將超過100億美元。
生物識別技術在許多行業已經開始應用,當前已進入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
門禁系統采用的人臉識別方式,蘋果iPhone5S可在home鍵設置指紋識別,支付寶可采用手勢語言對賬號進行管理……這些都是生物識別技術給我們提供的現代化生活方式。
而對于生物識別技術發展的未來,清華大學教授蘇光大在近日由中科院自動化所舉行的生物識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沙龍上作出了如此判斷:“生物識別技術在許多行業已經開始應用,當前已進入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
應用提速
“生物識別賦予計算機自動探測、捕獲、處理、分析、識別數字化生物特征信號的高級智能,即‘能看會聽’。”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孫哲南對記者說。
據孫哲南介紹,生物識別圖像包含點、線、區域、紋理等,類型多樣,類別繁多。同時,其統計和結構信息、局部和全局信息十分豐富,對于微妙的差異,能夠以圖像、視頻、語音等各種信號形式進行體現和描述,因而是一個典型而又復雜的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認知和神經計算問題。
回顧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歷程,蘇光大認為可以將其劃分為4個發展階段。
20世紀60年代是生物識別技術的萌芽階段,以1965年研究人員設計的人臉識別系統為代表,開啟了生物識別技術的新時代;199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提出了特征臉人臉識別的理論和方法,標志著人臉識別技術作為一個新興學科正式起步;2001年,美國“9·11”事件發生后,世界各國意識到人臉識別技術的重要價值,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2008年,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于北京奧運會,標志著人臉識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
據了解,我國有關部門建立的人臉識別系統的數據庫,到2008年時已達到千萬人,2011年提升到上億人,2013年,有關部門已著手建立基于三維的目標人臉識別系統。
此外,蘇光大透露,目前公安部已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于戶籍查重,人臉識別也已逐步應用于視頻圖像偵察,且效果明顯。比如,某市對全市612.3812萬張二代身份證上的人臉圖像進行人臉識別,共查出了1.2314萬對重復戶口,并查出8名網上逃犯。
前景廣闊
孫哲南指出,生物識別技術既是模式識別等學科領域的前沿方向,也是保障國家和公共安全的戰略高技術,同時,還是電子信息產業新的增長點。
“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和產品在邊檢通關、居民證照、公安司法、金融證券、電子商務、社保福利、信息網絡等公共安全領域以及門禁、考勤、學校、醫院、場館、超市等民用領域都得到了應用,成為信息技術的新興產業。2011年國際市場銷售額達50億美元,預計2015年將超過100億美元。”孫哲南告訴記者。
生物識別技術的市場前景,也吸引了企業的關注,北京海鑫科金高科技股份公司副總裁朱國平就是淘金者之一。據朱國平介紹,北京海鑫科金擁有多種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包括掌紋、人臉、DNA、足跡、筆跡識別等,并建有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
據朱國平介紹,該公司先后承擔了全國公安機關DNA數據庫應用系統、全國公安機關現場勘驗信息管理系統、全國打擊拐賣兒童DNA比對系統等項目。
蘇光大在參加上述活動的發言中也表示:“生物識別技術的蛋糕很大,只是需要進一步拓展。”
據了解,目前國內已有幾十家企業在進行市場深度開發,并成立了生物識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新的挑戰
據蘇光大介紹,現在多數人臉識別系統實現的人臉圖像檢測速率為90幅/秒,當人臉在水平±45°之間變化的時候,可通過多部攝像機實現并行人臉檢測與識別,達到了接近水平±15°之間變化的高識別率。同時,還具備應用于手機的無線人臉識別和眼鏡摘除識別功能。
這并沒有達到蘇光大的滿意程度。據了解,目前,蘇光大正帶領著一個20余人的團隊,對生物識別技術進行新的攻關。
蘇光大表示,中國有海量視頻監控設備,如何在視頻中快速捕捉有效人臉并確定其身份,是未來智慧城市發展的趨勢,這會帶來大量的比對任務。因此,超分辨率超高速人臉重建和識別意義重大。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再解答一道難題——實現超分辨率高速人臉重建和識別。”蘇光大說。
2022年12月12日-15日,以“新算力新賦能新未來”為主題的第十八屆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CCFHPCChina2022)在線上成功舉辦。在13日上午主論壇上,《開放架構HPC技術與生態白皮書》......
名稱關于發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生態環境統計技術規范排放源統計》的公告索引號000014672/2022-00493分類生態環境統計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生成日期2022-12-02文號公告2022年第31......
神舟十五號飛船發射成功,首次實現空間站6個型號艙段組合體結構和6名航天員在軌駐留的“太空會師”。11月29日,搭載著費俊龍、鄧清明、張陸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入軌約6.5小時后,飛船......
11月28日下午,隨著近20場論壇和主題活動的相繼落幕,2022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等一批重磅成果的發布,為期三天的第四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順利在成都落下帷幕。合力應對全球可持續發展挑戰閉幕式......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為進一步加強醫療技術臨床應用事中事后監管,做好限制類技術臨床應用管理,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結合限制類技術臨床應用......
隨著中國制造業水平的不斷提升,復合材料技術與裝備在越來越多領域得到應用與發展。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第二屆復合材料技術與裝備國際發展論壇暨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國際會議日前在南京召開,......
美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基因編輯技術TARDIS,可一舉測試數千種基因突變的影響,將以往需要耗時多年的工作壓縮到幾天內。生物學家可借此在動物身上開展新實驗,比較一種基因的多種突變,找出導致特定特征的突變......
誰能率先掌握、使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誰就更有可能在科學研究中占得先機。在各類新技術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時代,將基礎科學研究與新技術結合,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不久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
尊敬的各位專家、參展商和參會代表:鑒于當前國內多地疫情形勢嚴峻,根據重慶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為保障廣大參展參會人員的生命健康,經組委會審慎研究決定:原定于11月7日-8日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C......
近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身著艙外航天服,在航天員蔡旭哲和地面人員的配合支持下,圓滿完成約6小時的出艙活動。艙外航天服是航天員出艙活動必需的支持裝備,針對空間站任務出艙活動需求,我國自主研制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