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膠質細胞是突觸功能和可塑性的重要調節器。星形膠質細胞作為哺乳動物大腦內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神經膠質細胞,對神經元的突觸連接可起到關鍵調控作用。研究顯示,星形膠質細胞通過調控胞內“鈣信號”,引起“膠質遞質”釋放,不僅在微觀尺度上調控突觸形成及可塑性,也在宏觀尺度上調控群體神經元的活動。然而,在信息獲取和存儲過程中,與記憶相關的星形膠質細胞的活動變化尚不清楚。
近日,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項題為“Fear learning induces α7-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ediated astrocytic responsiveness that is required for memory persistence”的研究中,來自陸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學習過程可誘導皮層星形膠質細胞產生由尼古丁受體介導的激活信號,是記憶維持的重要細胞機制。
研究人員首先利用活體雙光子鈣成像技術以及自由清醒動物鈣信號記錄技術,在單細胞尺度和自由清醒動物中發現學習訓練過程可逐步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產生學習相關鈣信號,此鈣信號由星形膠質細胞尼古丁受體所介導。進一步研究發現,星形膠質細胞學習相關鈣信號可伴隨記憶行為維持至少13-15天。人為消除動物記憶行為,星形膠質細胞學習相關鈣信號也出現同步降低或消失。最后,研究人員將星形膠質細胞尼古丁受體敲除后發現恐懼記憶行為明顯降低。
該工作證實了星形膠質細胞可產生學習相關鈣信號,且在記憶維持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該研究為理解記憶維持的機制闡明了新方向,也為記憶功能障礙干預提供了新靶標。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生物學教研室教授曹雄團隊研究揭示了星形膠質細胞N6-甲基腺嘌呤(m6A)去甲基化酶AlkB同源蛋白5(ALKBH5)發揮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生物學教研室教授曹雄團隊研究揭示了星形膠質細胞N6-甲基腺嘌呤(m6A)去甲基化酶AlkB同源蛋白5(ALKBH5)發揮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
科學家上周宣布,在南極洲發現的藍色冰樣本有600萬年的歷史,“年齡”約是先前記錄的地球上最古老冰的兩倍。這些冰打開了一扇了解地球古代氣候的新窗口——這與科學家們的預期完全不同。從南極洲艾倫山挖掘的藍冰......
近期,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腦功能和腦疾病全國重點實驗室鄭平教授課題組研究發現場景重新激活成癮記憶的新分子通路。相關研究成果于2023年12月26日在線發表于Nature雜志旗下期刊《分子精神病學》(......
人類以及果蠅、海兔等生物都需要睡眠來鞏固記憶。關于睡眠是否改變特定神經元之間的突觸從而鞏固記憶和影響行為,是生物學領域重要且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秀麗隱桿線蟲只有302個神經元,其大多數神經元的特征和功......
《自然·衰老》3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單次注射壽命蛋白klotho可以改善老年猴子的認知功能。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成果或能推動klotho作為一種腦功能恢復療法的臨床轉化。認知是大腦的關鍵功能,但衰老和......
我們對記憶的起點和終點有一個很好的概念---短期記憶在海馬體中形成,如果情況需要,就會在大腦皮層中穩定為長期記憶。但是,在短期記憶到長期記憶之間的曲折路徑上發生了什么,卻是一個謎。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
2023年4月6日23點,DevelopmentalCell期刊在線發表題為《膠質細胞傳遞和腺苷信號通路促進神經損傷再生》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李......
長期記憶是容易出錯的,但近日《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你試圖回憶一件與預期不符的事件時,短期記憶也不可靠。你可能會在事情發生幾秒鐘后就記錯,然后在腦海中重新構建事件,以更好地符合......
在大腦中,補體系統在機體正常發育和疾病發生期間的免疫反應和突觸消除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大腦中的炎癥和免疫系統的過度激活都會導致突觸丟失以及神經元的希望,從而就會導致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