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6-16 22:51 原文鏈接: 有些人為何會產生攻擊行為?或與基因突變有關

    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

    人群中,有人溫文爾雅,有人暴虐無常。最新研究發現,那些有攻擊行為的人,體內可能發生了基因突變。記者16日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醫學院石云教授團隊聯合中外學者研究發現,編碼大腦內谷氨酸受體GluA3的GRIA3基因突變,會引起人類攻擊行為。該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精神病學領域旗艦學術期刊《分子精神病學》。

    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南京大學醫學院教授石云介紹,在過去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將X染色體上編碼谷氨酸受體GluA3的GRIA3基因從雄性小鼠體內敲除,小鼠會表現出強烈的攻擊行為。所以,人類的同源基因GRIA3被學界普遍認為是人類攻擊行為的易感基因之一。然而迄今為止沒有直接證據表明GRIA3基因和人類的攻擊行為相關。

    “此次研究,我們在4個有突發攻擊行為的歐洲患者中,發現他們攜帶有GRIA3基因的罕見變體,其中3個患者的GRIA3基因突變,導致GluA3谷氨酸受體發生G630R的氨基酸殘基變化,另一個患者的基因突變導致了E787G的變化。功能檢測表明,這兩種突變都造成GluA3功能的喪失,相當于信號接收器壞了。”石云解釋道。也就是說,谷氨酸結合到突變的GluA3受體上,不能有效傳遞神經信號,因此初步判斷人類GluA3的功能損壞會導致攻擊行為,這和基因敲除小鼠的行為一致。

    除了基因突變的病人,在普通人群中是否存在影響GluA3表達水平的遺傳因素,誘發了攻擊行為?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彭世笑說,研究人員在GRIA3基因的192個高頻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中,發現rs3216834位點為連續的鳥苷酸重復序列,在人群中約78%的人帶有9個鳥苷酸(9G),少數人帶有7G、8G、10G和11G。實驗表明,10G或11G的長的鳥苷酸重復序列會嚴重抑制GluA3受體的表達水平。

    隨后,研究者在294位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員中發現9人攜帶rs3216834-10G,另有1人攜帶11G,占總體的3.4%。而在沒有犯罪記錄的937位社區男性中,僅有2人攜帶10G(0.2%),并且沒有發現11G的攜帶者。

    “這說明rs3216834-10G、11G的攜帶者在暴力犯罪服刑人員中遠高于正常對照人群,而10G和11G嚴重抑制GluA3的表達,增加了攻擊行為的發生風險。”石云介紹。

    為了進一步分析GluA3受體損壞或表達降低誘發攻擊行為的神經機制,研究人員分析了GRIA3基因敲除小鼠,發現小鼠的內側前額葉皮層的神經活動減低。而將前額葉皮層的GluA3補償回去,可以顯著緩解敲除小鼠的攻擊行為。

    相關文章

    新技術可發現基因突變初期跡象

    發表于《自然》雜志在線版的一項最新研究介紹了一種名為HiDEF-seq的創新技術,它可準確檢測出突變前DNA代碼中的早期分子變化。該技術能以極高準確率檢測雙鏈突變,可在DNA字母代碼變化僅出現在DNA......

    新技術可發現基因突變初期跡象

    發表于《自然》雜志在線版的一項最新研究介紹了一種名為HiDEF-seq的創新技術,它可準確檢測出突變前DNA代碼中的早期分子變化。該技術能以極高準確率檢測雙鏈突變,可在DNA字母代碼變化僅出現在DNA......

    “羲和號”精確刻畫出太陽大氣較差自轉的三維圖像

    太陽大氣層的自轉有什么規律,特別是不同高度的太陽大氣,自轉又是如何變化的,此前一直沒有定論。然而,13日刊發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的一篇論文,為理解太陽大氣的自轉規律提供新視角。來自南京大學、......

    南大研制全新超導微波頻率梳信號源

    南京大學電子學院超導電子學研究所研究團隊研制出一種完全集成且直流電驅動的超導微波頻率梳信號源,易于制造和操作,且能耗極低,有望成為片上集成量子芯片的關鍵信號源,從而推動超導量子科技的發展。這項研究在國......

    國際最新研究發現,一基因罕見突變或與智力障礙相關

    中新網北京6月1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醫學》最新發表一篇健康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大規模遺傳學研究顯示,相比目前已知的其他任何非性別相關基因,RNU4-2基因......

    南京大學最新研究:動動眼球就能“控制”世界?

     2024年4月,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徐飛教授、陸延青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陳燁研究員團隊同江蘇省人民醫院袁松濤主任團隊提出了一種具有眼動追蹤功能的隱形眼鏡。基于頻率編碼策略,該隱......

    Cell子刊:這個人體中的天然基因突變,能夠預防脂肪肝和肥胖

    全世界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它已成為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還沒有批準的藥物專門治療這種疾病。NAFLD的特征是肝臟內過量脂肪積累,隨著疾病進展,它會促進纖維化......

    Tessera公布其基因書寫平臺最新數據,高效糾正多種難治性罕見病的基因突變

    TesseraTherapeutics是由著名風險投資機構Flagship投資的生物技術公司,此前已完成超5億美元融資,其開創了一種稱為“GeneWriting”(基因書寫)的新型基因技術平臺,該技術......

    南京大學鄒寧睦獲SME“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師獎”

    近日,世界制造工程協會發布2024“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師獎”(SMEOutstandingYoungManufacturingEngineerAward)獲獎名單,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鄒寧睦副教授,因其......

    南京大學鄒寧睦獲SME“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師獎”

    近日,世界制造工程協會發布2024“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師獎”(SMEOutstandingYoungManufacturingEngineerAward)獲獎名單,南京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鄒寧睦副教授,因其......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