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11-08 16:26 原文鏈接: 轉移性癌癥患者有望從液體活檢中受益

      通過檢測血液中的游離DNA(cfDNA),究竟能否提供癌癥的線索,這個問題困擾了人們很久。近日,Broad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文章稱,90%的腫瘤遺傳特征可通過血液樣本的全外顯子組測序檢測到,這種方法可應用在近半的晚期癌癥患者身上。

      通訊作者之一、Broad研究所的Viktor Adalsteinsson博士表示:“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利用血液活檢來全面搜索和鑒定哪怕是最小的腫瘤殘留。隨著腫瘤進展到晚期,形成耐藥性或成為轉移瘤,我們希望在關鍵的時間點介入,決定哪種療法最適合患者。”

      對癌癥患者而言,侵入性的手術活檢是痛苦且困難的,而且有些腫瘤的位置很難觸及。如今,液體活檢正成為一種新興的替代方法。通過檢測和分析患者血液樣本中的癌癥DNA,它有望克服傳統活檢的問題,讓醫生可實時追蹤疾病進展和治療情況,并幫助研究人員了解腫瘤的耐藥性如何形成。

      收集DNA片段的全外顯子組,需要血液樣本中至少有10%的腫瘤DNA,但這個比例因患者而異。基于此,研究人員首先需要一種無偏倚的方法來測定癌癥DNA的水平,然后再開展測序。目前的許多血液活檢方法是篩查已知的癌癥相關基因,但這種靶向重測序方法可能會漏掉一些癌癥。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稱為ichorCNA的工具,它能夠分析癌癥基因組中普遍存在的各種突變模式,捕獲帶有已知和未知突變的癌癥。此外,他們重點檢測了癌細胞中拷貝數過高或過低的DNA片段。總共有1439個血液樣本被檢測,它們來自520名轉移性乳腺癌或前列腺癌患者。

      利用這種方法,研究人員發現在33%到49%的轉移性癌癥患者中,腫瘤DNA的含量超過了游離DNA的10%。這意味著游離DNA的全外顯子組測序是可行的。“我們的研究已經證明,我們能夠從血液中可靠地獲得癌癥外顯子組。它與腫瘤活檢相匹配,對相當一部分轉移性癌癥患者有用,”Adalsteinsson博士指出。

      之后,研究人員對41名患者開展進一步分析,將腫瘤活檢結果與游離DNA的外顯子測序數據相比較。他們發現,外顯子組測序和組織活檢的遺傳數據在很大程度上匹配,比如體細胞突變的匹配度達88%,拷貝數改變的匹配度達80%。這些結果表明,游離DNA的全外顯子組測序有望替代許多患者的轉移性腫瘤活檢。

      總的來說,這項新的研究改進了血液活檢的分析流程,使其能夠在更大范圍內開展。研究人員正在積極地將這項成果應用在數千名轉移性癌癥患者上。“這項技術讓我們能夠追蹤癌癥的動態變化,了解耐藥性的演化以及轉移性狀態的發展,這是手術活檢無法實現的,”Broad研究所的Gad Getz談道。

    相關文章

    打破瓶頸!Science重磅發布:攻克“實體瘤”治療難題性新方法

    10月12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TalDanino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Science》發表題為“Probiotic-guidedCAR-Tcellsforsolidtumortargeting”的研究論......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快速分類新技術

    荷蘭科學家研究報道了一種給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快速分類的技術,結合快速測序和深度學習AI模型,或能在不到90分鐘內完成分子診斷。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于《自然》。研究結果顯示術中進行腫瘤分子診斷以輔助手術決......

    這家生物科技公司暴漲近40倍!最新數據印證肝癌療法積極結果

    在周三(10月11日)的美股市場中,生物科技公司TempestTherapeutics,Inc.股價飆漲3970.83%,報每股9.77美元。據了解,Tempest是一家臨床階段腫瘤公司,致力于將腫瘤......

    新研究闡明真菌感染重要分子機制

    真菌感染會對人類、動物和植物構成威脅,甚至帶來嚴重后果。來自德國杜塞爾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學(HHU)等機構的科學家,在一項最新研究中,闡明了真菌感染的一個重要分子機制。這一研究有望促進新型抗真菌藥物......

    最新研究表明七成乳腺癌患者或因“分型治療”受益

        在乳腺癌患者中,臨床上近七成初診患者和超過半數的復發轉移患者罹患的是腔面型乳腺癌。    記者8日獲悉,中國的學......

    新靶標“現形”,助力靶向聯合免疫療法治療腸癌

    澳大利亞奧莉維亞紐·頓-約翰癌癥研究所科學家在10月6日出版的《科學免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預防和治療腸癌的新靶標:TCF-1分子。研究表明,刪除免疫細胞內的TCF-1時,會導致腸癌腫瘤顯......

    Nature子刊:武漢大學團隊開發基于水凝膠的分子張力熒光顯微鏡

    細胞外基質(ECM)剛性是影響多種生物過程的重要機械線索。然而,對剛性傳感的分子機制的理解受到當前細胞力測量技術的空間分辨率和力靈敏度的限制。2023年10月5日,武漢大學劉鄭團隊在NatureMet......

    復旦大學林友培:他的研究為腫瘤治療帶來新的突破

    肝內膽管癌是僅次于肝細胞癌的第二大原發性肝癌,約占肝臟原發惡性腫瘤的10%-15%,是預后最差的癌種之一。對于這種癌癥,目前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切除、化療、靶向和免疫治療等。然而,不同患者間的腫瘤是有......

    Nature:外源核酸誘導的原核生物短Ago蛋白系統發揮功能的分子機理

    RNA介導的轉錄后基因調控在生命個體抵御外源入侵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Argonaute(Ago)蛋白是存在于古菌、細菌和真核生物中的一種蛋白。它為非編碼小RNA提供錨位點,達到降解靶基因或者抑制翻譯......

    暨南大學葉文才:代謝重編程介導研究揭示調控腫瘤耐藥和轉移的新機制

    暨南大學葉文才/張冬梅團隊研究揭示了代謝重編程介導腫瘤對血管靶向藥物耐藥的新穎機制,以及周細胞離子通道調控腫瘤血行轉移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近日分別在線發表于《自然-代謝》《先進科學》。結直腸癌(CRC......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