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檢測血液中的游離DNA(cfDNA),究竟能否提供癌癥的線索,這個問題困擾了人們很久。近日,Broad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文章稱,90%的腫瘤遺傳特征可通過血液樣本的全外顯子組測序檢測到,這種方法可應用在近半的晚期癌癥患者身上。 通訊作者之一、Broad研究所的Viktor Adalsteinsson博士表示:“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利用血液活檢來全面搜索和鑒定哪怕是最小的腫瘤殘留。隨著腫瘤進展到晚期,形成耐藥性或成為轉移瘤,我們希望在關鍵的時間點介入,決定哪種療法最適合患者。” 對癌癥患者而言,侵入性的手術活檢是痛苦且困難的,而且有些腫瘤的位置很難觸及。如今,液體活檢正成為一種新興的替代方法。通過檢測和分析患者血液樣本中的癌癥DNA,它有望克服傳統活檢的問題,讓醫生可實時追蹤疾病進展和治療情況,并幫助研究人員了解腫瘤的耐藥性如何形成。 收集DNA片段的全外顯子組,需要血......閱讀全文
一、基因檢測公司梳理 目前全國涉及基因檢測概念的公司有200余家,按照業務范圍劃分,這些公司可以分為:①最上游的基因檢測儀器開發企業(測序儀、芯片掃描儀、PCR設備),②提供樣本處理試劑和耗材的中上游企業(建庫試劑盒、檢測試劑盒、工具酶、基因芯片),③提供第三方基因檢測服務的中游企業
液體活檢臨床意義大,市場空間廣闊 檢測血液中的CTC和ctDNA對患者腫瘤進行診斷與監測的方法稱為液體活檢。該技術能夠解決臨床取樣的難點,滿足對患者高頻監測的需求,并具有相比于穿刺活檢成本低的優點。因此研發進展迅速。未來有望應用在腫瘤早期篩查、腫瘤患者動態監測、以及個性化用藥指導等領域,市場前
【1】Nature:開發基于DNA包裝的新型血檢可檢測多種癌癥 doi:10.1038/s41586-019-1272-6 近日,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簡單的新型血液檢測方法,通過發現癌細胞脫落的DNA碎片在血液中循環的獨特模式,可以檢測七種不同類型癌癥
以新型生物芯片為代表的自動化智能型醫療技術從腫瘤診療研究走向早期診斷及動態監控等臨床應用,成為精準醫療時代的重要組成。其中,液體活檢是最重要的研究領域之一,在癌癥早篩、預后監測、用藥指導、患者分層等領域均表現出十足的潛力,出現了大批重要臨床結果。 2018年已近尾聲,縱覽一年液體活檢助力精準
雖然實體腫瘤的檢測仍然是癌癥診斷中的常規程序,但新一代測序等現代技術,已經使科學家們能夠更詳細地跟蹤腫瘤的組織起源。許多腫瘤會脫落細胞,稱為外泌體(exosome)的囊泡,也有DNA進入血液和其他體液的痕跡。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些碎片可以作為標記物,來監測疾病的進展,甚至有助于研究人員在癥狀出現之
雖然實體腫瘤的檢測仍然是癌癥診斷中的常規程序,但新一代測序等現代技術,已經使科學家們能夠更詳細地跟蹤腫瘤的組織起源。許多腫瘤會脫落細胞,稱為外泌體(exosome)的囊泡,也有DNA進入血液和其他體液的痕跡。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些碎片可以作為標記物,來監測疾病的進展,甚至有助于研究人員在癥狀出現之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腫瘤免疫療法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JCI:為何癌癥靶向免疫藥物有時會失效? DOI: 10.1172/JCI128644 近日,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做出了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該發現有助于科學家理解為什么某些腫瘤微環境中缺乏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里,科學家們在老藥新用研究領域上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本年度相關重要研究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http://cn.bing.com 【1】Cell Rep:老藥新用!一類乳
腫瘤無創診斷技術即液體活檢(liquid biopsies)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在攻克腫瘤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2015年液體活檢技術被MIT科技綜述雜志(MIT Technology Review)評為年度十大突破技術之一;2017年6月,世界經濟論壇與《科學美國人》雜志的專家委員會聯
腫瘤無創診斷技術即液體活檢(liquid biopsies)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在攻克腫瘤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2015年液體活檢技術被MIT科技綜述雜志(MIT Technology Review)評為年度十大突破技術之一;2017年6月,世界經濟論壇與《科學美國人》雜志的專家委員會聯合選出的
作為體外診斷的一個分支,液體活檢是指一種非侵入式的血液測試,能監測腫瘤或轉移灶釋放到血液的循環腫瘤細胞(CTC)和循環腫瘤DNA(ctDNA)碎片,是檢測腫瘤和癌癥、輔助治療的突破性技術,目前已逐步進入臨床,國內最新進展是藥監局批復格諾生物的肺癌CTC 試劑盒,帶動行業進入應用。 液體活檢的優
免疫治療是一種利用機體免疫系統來間接治療人類疾病的新型生物療法,近年來,科學家將這種方法廣泛用于治療多種人類疾病之中,比如癌癥、阿爾茲海默病、HIV、病原菌感染等。但目前研究人員研究較多的還是癌癥免疫療法,癌癥免疫療法是一種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的療法,其已有30多年歷史,它治療的是人
液體活檢是近年來生物醫學行業中十分熱門的領域,與標準的組織活檢相比,它具有創傷性小、可重復性、實時判斷療效等優點。通過血液檢測來實現癌癥早期診斷的研究相繼發表,進一步推動了液體活檢的發展浪潮。今年美國頂尖的綜合醫療機構克利夫蘭診所也將液體活檢歸為2017年全球10大醫療科技創新之一。 液體活檢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癌癥研究顯示,通過分析血液中的特定遺傳標記,可以對肺癌的演變進行監測。研究表明,在血液樣本中發現的循環腫瘤DNA (ctDNA) 與組織亞型和病情復發等相關。這意味著,液體活檢可提供一種非侵入式方法來分析肺癌患者,這有助于改進治療方法,限制腫瘤復發。 肺癌難以治愈
01 全球精準醫療進展 自2015年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提出“精準醫學計劃”后,精準醫療概念迅速席卷全球,近年來更呈逐年加速趨勢,各種新技術、新產品不斷出現。 基因測序的成本進一步降低至100美元,解讀效率進一步提升。 2017年1月,基因測序行業巨頭美國Illumina公司推出全新測序儀,將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里,科學家們在癌癥檢測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本年度科學家們在癌癥檢測研究領域取得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J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瑞士制藥巨頭羅氏(Roche)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準cobas EGFR Mutation Test v2(cobas EGFR突變檢測試劑盒v2),這是一款以血液為基礎的、用于抗癌藥特羅凱(Tarceva,通用名:erlotinib,厄洛替尼)的伴隨診斷試劑盒。值得一提
1. NEJM:工程胰島細胞移植讓一名糖尿病患者恢復胰島素產生能力 1型糖尿病讓一名43歲的女性依賴于胰島素。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醫生們通過將工程胰島細胞移植到她的腹部恢復了她的身體產生這種激素的能力。這名病人在接受移植一年后仍然保持胰島素不依賴性,而且根據一篇新聞稿的報道,她是測試這種糖
近日,阿斯利康宣布與第一三共針對trastuzumab deruxtecan(DS-8201),一種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和潛在的新型癌癥治療靶向藥物,簽訂了全球開發和商業化合作協議。通過此次合作,雙方將加速和擴大DS-8201在乳腺癌和其他癌癥領域的開發,并有可能重新定義臨床治療標準。雙方
體外診斷技術(In Vitro Diagnosis,IVD),是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機體種包括血液、尿液等體液樣本進行檢測而獲取相關臨床診斷信息,從而幫助判斷個體疾病或機體機能的服務和技術等。 我國體外診斷(IVD)發展起步較晚,1985年科學家們才研制了我國第一批國產生化診斷試劑;未來,傳染
隨著醫學診斷技術,特別是分子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肺癌驅動基因被發現,肺癌精準診療成為關注熱點。近日,在第二十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期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潘柏申教授主持了“羅氏診斷肺癌專題衛星會”,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支修益教授通過視頻進行致辭,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趙
本文中小編為大家盤點了2019年8月Nature子刊的亮點研究,分享給大家一起學習進步,希望讀者朋友們喜歡。 【1】Nat Commun:重復精液暴露促進宿主對HIV感染產生抵抗力,只是誰敢嘗試呢? DOI:10.1038/s41467-019-11814-5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精液僅能作
近日,在芝加哥召開的“2016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發布的一項研究稱,大規模基因組分析表明,利用血液檢測篩查癌癥、監測癌癥發展演變可達到與傳統組織活檢同樣的效果。這項技術有助醫生更好地確立診療方案,有望成為常規活檢的一種可靠替代選項。 癌癥血液檢測是通過分析血液中的游離腫瘤脫氧核糖核酸(ct
近日,在芝加哥召開的“2016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發布的一項研究稱,大規模基因組分析表明,利用血液檢測篩查癌癥、監測癌癥發展演變可達到與傳統組織活檢同樣的效果。這項技術有助醫生更好地確立診療方案,有望成為常規活檢的一種可靠替代選項。 癌癥血液檢測是通過分析血液中的游離腫瘤脫氧核糖核酸(ctD
一、基因測序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基因測序技術應用范圍較廣,主要分為科研服務、醫療應用服務以及非醫療基因檢測服務。其中,醫療應用服務是目前應用基因測序技術中活躍度較高且發展潛力較大的部分,涉及無創產前篩查、遺傳病診斷、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腫瘤診斷等諸多領域。近年來,隨著“二胎
有這樣一個人,她號稱可以用一滴血檢測幾百項生理指標,被稱為女版喬布斯。 就在近日,她的百億驚天騙局被世人揭穿并最終宣告破產,她就是在朋友圈引起軒然大波的伊麗莎白,而這項技術便是液體活檢技術。 幸而這只是個別極端,我國東南大學團隊研制的癌癥檢測儀,已經可以僅憑一滴血就完成16項癌癥篩檢。那么
時光總是匆匆而逝,12月份即將結束,2017年也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8年,2017年科學家們在利用血液來進行疾病診斷的研究領域取得了許多重磅級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對2017年相關的重磅級亮點研究進行盤點。 【1】Anal Methods:新型血液檢測技術可用于診斷多發性硬化
2017年6月1日至6月5日,在芝加哥市召開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2017年年會上,多個研究小組發布了利用CAR-T細胞療法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免疫療法治療多種癌癥的臨床試驗結果。這些臨床研究的結果表明這些免疫療法是大有希
一直以來,癌癥的診斷研究領域都是科學家們關注的重點,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許多新型的癌癥檢測技術不斷涌現,比如癌癥液體活檢技術,microRNA檢測工具、成像追蹤技術等,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2015年癌癥診斷領域的研究亮點。 【1】4篇權威期刊論文聚集癌癥血液檢測 雖然實體腫瘤的檢測仍然是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