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英女王維多利亞曾詢問科學家電磁學有何用處,她得到的回答是:陛下,以后帝國的主要稅收都會與電磁學有關。”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8月3日應邀到山東大學講授《幾何學在理、工、醫各科的妙用》,指出數學與物理學、工程學與美學有著直接關系。
那么,數學是不是科學?報告后,《科學時報》記者請丘成桐回答這一學界長久爭論的問題,并請他歸納報告中講述的數學對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的作用;還就美國前些年提出“競爭力計劃”,強化教育對學生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4方面素質培養的問題,征詢丘成桐有些什么建議。
數學研究大自然的真與美
“數學是科學。”丘成桐微笑著肯定地說。他強調,同其他科學一樣,數學也是研究大自然的真與美。然而,他解釋說,科學探索成果稱“發現”、技術創新成果稱“發明”,而數學非常奇妙——其研究成果稱“發明”。譬如“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提出的求證方法稱“發明”。
微積分“計算”流體運動導出現代工程學
“在古代,數學主要用于工程。”丘成桐指出,在埃及和巴比倫,幾何學用以丈量高大的建筑,譬如金字塔;在希臘,幾何學用來計算地球直徑和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學者們對圓周的長度、體積的計算都有很大興趣,一些計算都由實際應用而來。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歷法的計算激發了數學的多個分支,它是農業社會最重要的一環:在中國引起中國剩余定理的創作,在古印度或古代阿拉伯國家則引起三角函數的計算,甚至這些函數的微分。
“當今,數學對天文學、天體物理學的發展更重要。”丘成桐的論點在其此前的報告中已有詳盡闡述:
數學最偉大的應用,應是牛頓利用微積分從牛頓引力計算出星體運行。他推導了開普勒的行星運行定律。沒有微積分的發明,很難想象牛頓力學能有這樣重大的成就。以后歐拉、拉格朗日、伯努利兄弟等人將微積分運用到流體運動的計算,現代工程學從而產生。
第二次科學突破,在于麥克斯韋利用高斯的數學理論導出麥克斯韋方程,并解釋了法拉第的磁電實驗;在此之前,傅立葉已引進波動分解的方法,成為以后物質波動最重要的工具。麥克斯韋方程直接影響了相對論和楊振寧的場理論,而微分幾何也成為廣義相對論的基本語言,算子理論則對量子力學的譜分析有直接影響。
丘成桐指出,統一場論很明顯需要數學家“幫忙”。他本人的幾何學著作被弦學家稱為卡拉比—丘空間,成為宇宙的基本模型。他說,至于概率論、隨機過程分析、控制理論和計算數學等的誕生,對現代工程學、金融管理、經濟學有其革命性貢獻。
在丘成桐為山東大學師生所作的報告中,更多地介紹了幾何學通過計算機在醫學領域的妙用。
中國有能力也應當培養基礎理論科研人才
“直接依賴于數學進展的量子力學,曾影響電子學乃至工程技術的方法與走向,而目前中國尚達不到這種成就。”
丘成桐認為,中國人在工程上有著很大成就,譬如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但對結構性、理論性數學的興趣不大。他強調,近現代重大工程技術難題的突破大多依賴理論數學的進展。人們發現,微觀世界的量子效應有可能作為現代通信技術新的科學基礎,使通信技術出現全新格局,引起諸如電視、手機等應用領域發生變革,而這些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依據數學、物理學的基礎研究。
“中國有能力也應當培養基礎理論科研人才。”丘成桐提出,如果培養一個理論數學教授需要20萬元人民幣,那么,培養1000名僅需2億元。“這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他說,這種投入并不多,或許校長請客吃飯的費用就夠用。他建議建立一個專項基金,“它的利息或許就可解決投入問題”。
日前,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院長丘成桐教授、鄔榮領研究員、吳杰研究員等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合作發表了題為《Hypernetworkmodelingandtopologyofhigh-......
各有關單位:依據《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與管理辦法》(滬科規〔2019〕6號),我委對信息與通信領域的62家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開展了評估,現將評估結果予以發布。上海平板顯示......
關于2023年度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評估結果的公示根據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現將2023年度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評估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4年6月13日至2024年6月19日。對公示內......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韓揚眉“我曉得(最近)網上批評我的很多,但事實就是事實,我們的數學雖然暫時落后于美國、歐洲,但我們不怕,我們有能力和決心更快速地成長。”6月9日,在第15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頒......
《工程帝國:19世紀英國技術文化史》,[英]本·馬斯登、克羅斯比·史密斯著,王唯瀅、郭帥、余蓓蕾譯,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定價:118元■張云龍一在傳統觀念中,工程技術與冷......
從丘成桐中學科學獎到丘成桐數學英才班和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十多年來,面向中學生,著名數學家、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教授在數學人才培養上發力頗多。瞄準一流數學家培養,丘成桐認為,培養......
基礎科學是創新的源泉,只有重視基礎科學的研究,才能永遠保持自主創新力,推動應用科學革命性發展。菲爾茲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丘成桐被《紐約時報》譽為“數學王國的......
3月26日,一個捐贈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捐贈人為丘成桐先生,他拿出了個人積蓄,宣布將向清華大學捐贈100萬美元。根據丘成桐的規劃,這筆善款將平分為兩份,分別注入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新設立的“丘鎮英基金”......
4月27日,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丘成桐在2024中關村論壇舉辦期間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基礎科學的發展不是立竿見影,一般來講要5年到10年才看......
3月26日,一個捐贈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捐贈人為丘成桐先生,他拿出了個人積蓄,宣布將向清華大學捐贈100萬美元。根據丘成桐的規劃,這筆善款將平分為兩份,分別注入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新設立的“丘鎮英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