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特聘教授熊威聯合浙江大學化學系唐睿康教授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發表文章,首次提出了“Microalgae-Material Hybrid”(MMH)的概念,系統梳理了微藻—材料復合體的構建方法以及其在能源和健康領域的應用,闡釋了微藻-材料復合的化學機制。此外,文章還分析了微藻材料復合體的當前問題和未來挑戰,并對微藻—材料復合體助力碳中和的前景進行了展望。
微藻是地球上古老而又廣泛存在的光合作用生物,同時也是地球上光合作用效率最高的生物,其光合作用效率是陸生植物的10到50倍。據估算,微藻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約900億噸,年固碳量占全球凈光合固碳的40%以上。
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和我國“雙碳”計劃的提出,微藻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是受制于微藻自身的特性,微藻光合作用能量轉化尚無法實現大規模應用。在自然界中,生命體可以通過生物礦化為自身形成有機—無機復合材料以實現功能的進化并增強環境適應性。受到生物礦化現象的啟發,科學家們嘗試通過材料與微藻的結合,賦予微藻新的功能,以實現對微藻光合作用能量的利用。相比于傳統的基因工程改造,這種基于材料的微藻功能化改造,操作更加簡便,成本更加低廉。未來,微藻—材料復合技術在清潔能源、環境保護和生命健康等領域的應用將有助于實現碳中和。
據了解,微藻-材料復合體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十多年,其目的是在能源、環境和醫學等領域的應用中增強復合體的生物功能。微藻與材料的復合已經在二氧化碳固定、氫氣生產、生物電化學能量轉換和生物醫學治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這些研究強調了材料對微藻的改造作用,凸顯了材料在生物進化中的重要意義,為材料在生物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創新的思路。微藻—材料復合技術是一種利用材料技術實現人工生物進化的策略。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應用的開發,微藻-材料復合體將會在實現碳中和的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此外,這一研究領域還有望催生一門新的學科,即材料生物學。
據最新一期《微生物組》雜志報道,丹麥奧胡斯大學研究人員在格陵蘭冰蓋上發現一種巨型病毒。它生活在以微藻為主的冰雪表面。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巨型病毒以雪藻為食,可以間接減緩冰的融化。病毒通常比細菌小得多。普......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欣)據最新一期《微生物組》雜志報道,丹麥奧胡斯大學研究人員在格陵蘭冰蓋上發現一種巨型病毒。它生活在以微藻為主的冰雪表面。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巨型病毒以雪藻為食,可以間接減......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孔凡濤副教授受邀在《生物技術的當前觀點》發表綜述文章,介紹了微藻脂質代謝機制及其提高油脂含量的研究進展。微藻的光合作用效率高、能合成富含能量的儲存脂質(即油脂)、具有大規模種植、不與......
近日,南昌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特聘教授熊威聯合浙江大學化學系唐睿康教授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發表文章,首次提出了“Microalgae-MaterialHybrid”(MMH)的概念,系統梳理了微藻—材料復......
近日,南昌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特聘教授熊威聯合浙江大學化學系唐睿康教授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發表文章,首次提出了“Microalgae-MaterialHybrid”(MMH)的概念,系統梳理了微藻—材料復......
生物膜貼壁培養具有高光效、高產率、易采收和高效節水的巨大優勢,是突破微藻生產效率和成本瓶頸的變革性培養技術之一,近十年來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不同于傳統的微藻開放池和光反應器懸浮培養,人們對微藻生物膜的......
生物膜貼壁培養具有高光效、高產率、易采收和高效節水的巨大優勢,是突破微藻生產效率和成本瓶頸的變革性培養技術之一,近十年來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不同于傳統的微藻開放池和光反應器懸浮培養,人們對微藻生物膜的......
利用微藻處理廢水是一種生態可持續的技術方法,其可通過發揮藻菌的協同作用,吸收并降解廢水中的污染物,整個處理過程不僅能耗低,又能促進氮、磷等營養物質的循環利用,同時達到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的。——鄒華江......
來自法國普羅旺斯艾克斯組的蜘蛛化石。圖片來自AlisonOlcott一項研究發現,法國南部出土的2250萬年前的蜘蛛化石之所以保存得異常完好,或許要得益于硅藻這種微藻的分泌物。化石記錄中很......
中新網北京4月22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關于“微藻幫助保存蜘蛛化石”的古生物學論文稱,法國南部出土的2250萬年前的蜘蛛化石之所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