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澳大利亞科學家領銜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海上浮巖等分析發現,新西蘭附近海域阿夫爾海底火山2012年的一次噴發是迄今已知最大規模的深海火山噴發。 塔斯馬尼亞大學火山學專家麗貝卡·凱麗及其團隊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發表報告說,研究人員2012年通過衛星成像技術在新西蘭附近海域勘測到一塊約400平方公里大小的巨型火山浮巖。分析發現,這一浮巖是由距離新西蘭北島約1000公里遠的阿夫爾火山噴發產生的。 2015年,研究團隊使用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無人遙控潛水器等設備對來自阿夫爾火山的樣本進行了繪制、觀測和收集。研究結果顯示,阿夫爾海底火山2012年的那次噴發是百年來最大規模的深海火山噴發,其規模大約相當于20世紀在陸地上發生的最大規模的火山噴發。 由于地球上近80%的火山為海底火山,因此了解海底火山噴發至關重要。此外,該項研究收集的數據還將有助于生物學家更好地理解海底火山爆發后生態系統的重建過程。......閱讀全文
近日,位于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東部的阿貢火山持續噴發,火山灰柱最高達到4000米,當地超過10萬民眾被迫撤離。阿貢火山為何噴發,我國火山活動情況如何,科研人員又做了哪些監測、預警工作? 噴發中的阿貢火山 火山噴發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能量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釋放形式,是巖漿等噴
與20億年前相比,地球大氣中的氧氣水平出現了大幅增長,而陸地火山噴發很可能對此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生命蓬勃發展的基礎,科學家之前曾一直將大氣變化歸功于遠古細菌。 氧氣在地球大氣中增多大約發生在25億年前。而長期以來,人們對于古細菌理論一直心存疑問,這是由于化石記錄中藍藻細菌的出現比這一時間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間團隊副研究員張錦昌與多國科學家合作,通過詳細分析最新采集的海洋磁測數據,獲得了西太平洋大塔穆火山形成機制的新認識,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上,題目為Oceanic plateau formation by seaflo
印度尼西亞國家抗災署12月23日證實,當地時間22日晚,印尼巽他海峽突發海嘯,監測到的最大海嘯波幅達1.13米。目前,海嘯已導致至少62人死亡,20人失蹤,數百人受傷。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與印尼國家氣象氣候與地球物理管理局(BMKG)實時共享的水位觀測結果顯示,巽他海峽兩側的楠榜省和萬丹
二氧化碳溶解在火山深處的巖漿中。隨著巖漿噴發,二氧化碳也隨之釋放。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日前一項分析顯示,人類平均每年釋放的二氧化碳實際超出火山噴發的135倍,也就是說,人類在不到3天的碳排放就抵得上全球火山整年的排放水平。 已從美國地質勘探局退休的火山學家特倫斯?格拉赫(Terrence&nb
近日,霍金針對人類與地球的相依關系再次發出警告:人類在地球上生活的年限僅剩下100年。在未來的100年內,人類必須離開地球,到外太空尋找可能居住的星球,否則將面臨滅亡的命運。 如果有朝一日人類終將離開地球家園,會以哪種方式告別? 十萬年前,莫納羅亞火山的部分山體從夏威夷島斷裂并沉入太平洋,
腕足類赫南特貝-三葉蟲尖盾蟲動物群(Hirnantia-Mucronaspis Fauna)是4.4億年前,生活在顯生宙第一次大滅絕兩幕之間、已知地理分布最廣、延續時間最短的一個海洋底棲無脊椎動物群(圖1)。該動物群鑄就了地球歷史海洋生物演化的傳奇。 奧陶紀末大滅絕中斷了史前規模最大之一的奧陶
我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建立一套危機應對的有效機制。奧巴馬與科學顧問在一起。 作為一名種群生物學家,John Beddington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研究捕魚業,沒怎么考慮過火山問題。但是,2010年4月,時任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的Beddington發現自己不僅要學會冰島艾雅法拉火山的發音,還必須應
4000米洋底蜂窩般密集盲蝦撲向黑煙3000米洋底藏著一條恐龍時代的河流 浙江科學家從洋底帶回了怎樣的驚奇? 煙囪口附近獲取的蟹標本 熱液口盲蝦樣品 海底熱液硫化物樣品 3000米海底世界 海底熱液硫化物樣品
美繪制日本地震引發的海嘯圖 當地時間3月11日下午2點46分在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了里氏9級的地震并引發海嘯。僅僅在地震發生幾分鐘后,海嘯便到達了第一個監視浮標,從那以后,科學家們便發布了有關海嘯浪高以及到達速度的預報。在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日前發布的這幅圖像中,不同的顏色代表了海嘯
北京時間4月22日消息,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道,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給人們一次又一次的敲響了警鐘。最近,該網站評出十大最具創造性的環境保護理念,其中為防止氣候變暖而給地球建造太陽鏡的構想位居首位。 以下就是這十大創造性環保理念: 1、為地球建造太陽鏡 為地球建造太陽鏡 當你在
近日,美國科學家發表論文稱“白堊紀的火山灰可能使海水富營養化,導致藻類大量繁殖,碳氫化合物聚集形成了今天北美洲的部分頁巖油氣儲藏”。圖片來源于網絡 美國萊斯大學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美國得克薩斯州到蒙大拿州的頁巖油氣田與距今約1.45億至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火山灰有關,該結論可能也適用于其他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41673031、41721002、41603005、 41473033、41330102)等資助下,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肖益林團隊和沈延安團隊在二疊紀末/三疊紀初生命大滅絕事件的過程和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者們首次系統測定了全球二疊-三疊界線的
在一些潮濕的熱帶山區,二氧化碳會被捕獲。圖片來源:ROBERT HARDING 討厭寒冷嗎?譴責印度尼西亞吧。考慮到該國2.7億人口、森林砍伐以及頻繁的二氧化碳排放對全球變暖的貢獻,這聽起來可能有些奇怪。但在更長的時間內,該國正在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 印度尼西亞和鄰近的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許多山脈
近日科學家們聲稱2.52億年前一種微生物釋放了大量的甲烷進入地球大氣層,從而引發全球性災難,導致90%的海洋物種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這是研究人員提出的一種假設,旨在解釋科學界長久存在的謎題之一:在二疊紀末期究竟發生了什么導致地球歷史上第五次大滅絕的發生。這場災難事件規模之龐大,使得650
記者2日從設在同濟大學的國際綜合大洋鉆探計劃中國辦公室獲悉,由中國科學家建議、設計并主導的新十年科學大洋鉆探首航——“國際大洋發現計劃”349航次(IODP349航次)在歷經62天緊張而忙碌的科學鉆探后,于3月30日在臺灣基隆港靠岸,標志著南海第二次大洋鉆探圓滿結束。 IODP349航次共
火星上的火山玻璃。它們的存在說明熔巖曾與冰或者水發生相互作用,形成能夠孕育出生命的理想環境。 日前,根據歐洲航天局“火星快車”探測器的觀測發現,火星地表有近400萬平方英里(約合1035萬平方公里)的區域被火山玻璃覆蓋,說明這顆紅色星球可能一度有生命存在。發現覆蓋地表的火山玻璃意味著
我國科學家主導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鉆探在南海北部海域順利進行。截至目前,在IODP367航次第二個鉆探站位,“決心”號插入南海海底的“探海神針”已超過1500米,這一鉆井深度在國際大洋鉆探歷史上達到全球第七。 “決心”號目前正在進行鉆探的這一鉆井編號為U1500B。3月25日,“決心”號在該孔13
1.Science:新方法極大地延長細菌抗癌基因回路的功能性壽命 doi:10.1126/science.aaw0542; doi:10.1126/science.aay3157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顯著延長用于引導微生物發揮功能---
近日,國際歐亞科學院主席V.G鮑恩德和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秘書長崔偉宏發來賀信,祝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李乃勝研究員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所長王凡、黨委書記王輝、紀委書記畢偉代表海洋所表示祝賀。所長王凡、黨委書記王輝、紀委書記畢偉代表海洋所祝賀李乃勝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團隊通過科考取樣和實驗室分析發現,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隆起部分玄武巖的形成早于其東側海山鏈的玄武巖,而且兩處玄武巖同位素相同,說明這座海山的成因接近從未被證明過的“地幔柱假說”。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國良介紹,卡羅琳海山臨近雅浦海溝和世界最深海溝——馬里亞納海溝,
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的一篇論文顯示,科學家在金星的高層大氣中發現了磷化氫的存在! 這次的發現并不是圍繞金星軌道運行的探測器對金星大氣成分分析發現的,而是通過在地球表面上僅僅利用望遠鏡的觀察發現的。 地面望遠鏡能看到行星大氣中包含了何種化學物質?完全可以!而且還能看到化學物質的含量是多少!
為應對全球變暖,科學家們想了許多方法,在此向大家介紹十種最瘋狂的解決方案。 1、為地球建造太陽鏡 一些科學家提議可以為地球建造太陽鏡以應對全球變暖:在赤道附近放置一圈散射太陽光的微粒,以減少太陽對地球的輻射,抵消溫室效應產生的熱量。這一瘋狂想法可能需要花費數萬億美元。 2、在海洋中投入大量
一望無際的美麗南海再次迎來了藍色的“決心”號,中外科學家在這里開展第三次大洋鉆探。近半個世紀以來,利用大洋鉆探的先進技術,科學家鉆到海底“窺探”地球,創造了深海和地球科學一個接一個學術亮點。 從夭折的“莫霍計劃”到大洋鉆探 打一口深井,打穿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面—莫霍面,看看“原位”的地幔究竟長
地下的巖漿第一次突然意外噴發 地下的巖漿第一次突然意外噴發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布魯斯·馬什教授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一支科學家小組在夏威夷大島鉆探時,地下的巖漿第一次突然意外噴發,他們從而幸運地發現了科學黃金。 巖漿就是熔化的巖石,是地球發展過程中一種重要的成分,在此之前從
也許人們對實驗室的印象還停留在顯微鏡、培養皿、穿著整潔白大褂的怪博士上,而有些地方卻未必如此。一起來看看那些全世界讓你亮瞎眼的超級炫酷的實驗室吧! 密蘇里科技大學:實驗煤礦在這里,學生可
寒冷、高壓、低氧、沒有光照、營養物質匱乏……在黑暗廣袤的深海海底,在零星分布的高溫熱液噴涌的極端環境中,卻出現了生機勃勃的“綠洲”。 自1977年“阿爾文”號深潛器發現深海熱液噴口生態系統以來,熱液生物逐漸進入人們視野,并成為國際海洋研究的熱點和前沿領域。可是,在全球熱液生物地理分布的版圖上,